本刊记者_张艺芳
在家上学:不可复制的“神童”
本刊记者_张艺芳
作为在家上学的实践者,将自己的孩子送入优质大学后,侯相如、郭尚花分别办起“侯门教育”“尚花学校”。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开始向民办教育转变。
由于提早几年进入大学,他们的孩子皆被媒体追捧为“神童”。在各自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下,是否可以再次复制“神童”。
侯相如说话慢条斯理,解答着身边听众的提问,一只手把手机端在胸前,亮出微信二维码。第二届LIFE峰会那两天,侯相如新增的微信好友申请飚到三位数。
他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自费从西安到北京参加此次峰会,风尘仆仆,面有愉色。4月23日,“多元教育探索”的分会场上,台湾“自学教父”陈怡光、在家上学调研学者王佳佳同台演讲。据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王佳佳教授的报告,截止到2017年2月,我国“在家上学”的真正实践者约为6000人。
作为那六千分之一,侯相如和郭尚花都分别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了媒体追捧的“神童”。2010年,在西安,15岁的侯禹光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参加高考,考入浙江农林大学财务管理专业,19岁考入澳洲麦考瑞大学,攻读CPA硕士,年底即将毕业。同年,在太原,15岁的赵仪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后考取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现供职于今日头条。他们在向演讲嘉宾提问中透露了自家孩子的学业状况,后引来围观。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便是在家上学的具体实践方式。
对于侯相如来说,北京之行带有奇幻色彩。在那之前,他身在西安的家里,在辞职教子的路上踽踽独行。峰会现场,他窥见到往日里隐没的平行世界,与众多的在家上学实践者、研究者、课程提供者建立连接。
2002年之前,侯相如在当地一所中学做数学教师,五年的教学中他始终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抱有质疑,也不喜看到孩子学习时的满脸愁容。儿子上小学之前,侯相如就和妻子商议以在家上学的方式教儿子,但妻子并不同意这样的冒险。“有分歧的话,容易产生家庭矛盾”,侯相如没有极力坚持。
2002年,儿子侯禹光读小学一年级,有时做作业做到晚上11点。眼见着儿子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妻子的态度慢慢发生转向,俩人商议后,侯相如开始带着儿子在家上学。他负责孩子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妻子负责教英语。
在距离西安六百公里外的太原,身为大学教师的郭尚花和做中医的丈夫对女儿的教育从胎教就开始了。后来当媒体一再追问女儿赵仪如何成长时,郭尚花的言辞中更多是对女儿隐私的保护,以及对教育的理性认知,“建议你们多关注早教吧。”
在教育自家女儿的过程中,她发表四十余篇早教论文,并在《生活潮》杂志开设专栏,分享早教经验。比如,胎教要从母亲的情绪和态度做起,到科学、合理的饮食,再到音乐熏陶。她看了大量的早教书籍,熟稔蒙台梭利的理念,也极为细心地观察自己的女儿。在她的论文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一个4个月左右的婴儿,往往对学习翻身感兴趣,那种认真、投入、渴望成功的态度不次于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
她总结出婴幼儿的学习方式:喜欢重复,学习的过程是先整体后分解,先记忆后理解,喜欢模仿。通过阅读大量的名人传记,从居里夫人对孩子的教育中,郭尚花找到可参考的途径——对孩子的潜能尽早开发、养成好的习惯、形成适合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她的努力之下,女儿赵仪一岁八个月开始阅读带图画的童话故事,在4岁进行汉语阅读之后,又陆续进行英语、日语、法语启蒙。6岁时便对《红楼梦》如痴如醉。在10岁左右已能自由阅读《哈利·波特》英文版原著、从英文网站获取有用信息。
郭尚花与侯相如有许多共同点,都曾是教师,因对学校教育不满意,于十几年前开始在家上学的教育探索。但二者在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理念上差异巨大。分论坛后,他们加了彼此的微信。
2002年,侯相如开始带着儿子在家上学,他负责孩子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妻子负责教英语。
在会场的那一刹那,从关注者的目光中,侯相如似乎从未这样被支持和理解。2002-2010年,在家教子的八年间,妻子一人工作,他将每月在西安城区的生活开销控制在五百左右,买不起的昂贵教具,便和儿子亲手制作。
他胸中有一个宏大梦想支撑——侯相如的父亲就曾受过私塾教育,自己自幼便受濡染,如今,他想为儿子定制教育。但他的出发点似乎过于朴素:首先便是避免学校教育中大量的作业,近视眼的频发,以及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不快乐。
借着女儿的成材之路,超常儿童班的教学方式延续下来,并衍伸为:尚花学校。郭尚花仍负责培养孩子一目十行的阅读能力和专注力。
从居里夫人对孩子的教育中,郭尚花找到可参考的途径——对孩子的潜能尽早开发、养成好的习惯、形成适合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身形单薄的侯相如立在会场中间,吵闹喧嚣时,他略微侧身听着对方的提问,温和而有礼貌。学会倾听是他给儿子品格教育的一部分。“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培养孩子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这就是人格培养。”在人格培养的基本原则之下,面向原来的出发点,侯相如依据儿子的个性需要设置课程。
他给儿子制定的课表里,清晨要练武术、太极拳,中午要盘腿静坐半小时,下午有一个多小时的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网球等体育锻炼。他自己爱好古典文化,曾经也让儿子练书法,但发现儿子并不喜欢,便没有强求。继而带着儿子练武术,儿子很喜欢,他们就每天早晨一起练习。
八年间,他是儿子课程的导师、游戏的玩伴。大量的体育锻炼,使得侯禹光长得比父亲结实。
“带儿子练武术是为了训练他的专注力与意志力。武术练习贵在持之以恒地坚持,要忍耐寂寞,一步一动,一招一式,慢慢地来,仔细地练。对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对他意志力的考验。”
此外,他要求侯禹光练习打坐,“虽然儿子平时很听话,但他也有倔强的一面。作为男孩,禹光的天性中也有占有欲特别强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作为雄性在社会群体生活中狂放而不能自制的一些表现,于是我将30分钟静坐加入到平常生活中。打坐能使大脑处于静定状态,把散乱的心安定下来,心境达到清净安详,气脉自然畅通。”
对儿子的每一项课程设置,父亲侯相如都有其深意:人在平和的心态下才能把事情做到最佳程度。我们所看到的那些能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懂得修身养性,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起点是自我修养,然后才可能有所作为。
在陪伴儿子学习的过程中,侯相如是一位把关者,保持儿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及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他认为语文教材过窄,且浅显无趣,便以诵读《小窗幽记》《格言联璧》《中庸》《论语》《孙子兵法》以及大量的古诗词来替代语文教材。侯相如认为,“这样做,最大的优点是有针对性,并有意识地将知识拓展开来,掌握的是知识,而不是‘问题的正确答案’。”
也有媒体问侯禹光,读大量的古诗文对你有何影响?他回答,“许多国学班、读经私塾都在尝试经典的教学,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在哪儿。编织时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经典的作用,就在构建人的价值观。”
更大程度上,在家上学,是将儿子的时间利用率最大化。每天学习三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放在体育锻炼、游戏与实践探索上。等到放学时间和寒暑假,侯禹光便会跑出去和小区的同龄孩子一起玩儿。小区的同龄孩子虽并不知道侯禹光到底在家学什么,但都羡慕他没什么作业。侯禹光后来搜肠刮肚,“最快乐的事我一时想不起,似乎整个童年都挺快乐的。”
根据父母参与程度的不同,王佳佳教授将在家上学分为父母主导型、家庭互助型、父母参与型三类。其中,父母主导型占了七成,比重最大。选择在家上学的家长们80%接受过高等教育。大众对父母主导型在家上学的担忧,首先在于中国有“易子而教”的说法:教自己的孩子,容易形成怨愤,影响亲子关系。
儿子在家上学的8年间,侯相如的心境很平稳,他有自己的心诀:平常心。“大多数家长一看到孩子出现问题就会特别急。而那些受到家长指责太多的孩子往往不能有平和的心态,对批评就更不容易接受。这是中国家长普遍的问题。”
2016年教师节前夕,侯相如、侯禹光父子共同完成了《侯门教育》一书的写作,书里记录了儿子侯禹光的一段调皮的经历:午睡的父亲将门反锁,以阻止每次都来捣乱的孩子。后来父子之间进行了多个回合的斗智斗勇:侯相如将门锁换成插销,儿子用铁丝做成的钩打开。侯相如用橡皮筋拴住插销,儿子利用镜子的反光原理,割断橡皮筋,把锁打开。侯相如见此,却觉得高兴极了。“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聪明,更多的是为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确实非常难得。”
平常心之外,侯相如的对策是: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他只做一个陪伴者。他和儿子一起交流对周围世界发生的事件的看法,自己也弄不懂的物理化学知识,就和儿子一起去探索解决。他和儿子比赛做题,会故意放水,输给儿子。儿子很有成就感,会要求再比试。
多数时候,他是儿子的讨论者和欣赏者。儿子看到种种有趣的事物和现象,会和他分享。“有一次,儿子问我,你知道蜘蛛是怎么捉虫子的吗?我说,蜘蛛嘛,不就是织一张网。他说,有一种蜘蛛叫‘流星锤蜘蛛’。我说,那怎么逮东西呢?他说,那你就不知道了吧。流星锤蜘蛛呢,他吐一滴唾液,然后用自己的丝线甩起来,就能粘上虫子了。我说,这不可能啊,怎么能那么巧,甩甩甩,就能逮到虫子。他就找来证据说服我。我当时就感觉,孩子的学习能力真是强。”
侯禹光现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攻读CPA硕士,年底即将毕业
现在澳大利亚读书的侯禹光回忆,“我的爸爸很擅长设问,那种启发式的提问,这也是后来我的探索式思维一直保存至今的原因。这或许就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侯禹光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也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在很多方面超越了我的父亲。有时候,我提出的一些想法,父亲也没想到。这就是这种教育最成功的地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非常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其相关内容在培养框架中占有很大比重。 实验教学指导者身份多样,专任教师和助教的作用相互补充。 学生实验成绩包含多种评价方式:科研项目能够及时转化为实践教学情况,并且学校对教学改革提供便利渠道和激励措施; 实验室的开放性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本科生参与各种中心、科学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实习以及国际交流上[7]。说明科研融入实验教学在培养本科生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反过来讲,也有另一些孩子,本来还是有特长的,对某一方面知识很感兴趣,但由于长时间学习方法不得当,就抹杀了学习兴趣。只有特别出色的学生,才能创造出学习之余的时间,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2010年对我最早的那篇报道,我就说过,我不是神童。神童,是不需要什么教育的。或者说,对于神童和天才的教育方法,不过是不抹杀其天赋。”
与侯相如相反,郭尚花是极力反对父母单独在家教子的,她对女儿赵仪的教育方式,也与之大相径庭。
“一定程度上来说,我的女儿并不是纯正的‘在家上学’。在我看来,不在体制内学校,就是在家上学的范畴。我也并不认为,父母聘请多位教师、在家教育一个孩子,是可取的。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废才,因为他很难完成社会化,而将来的社会绝对是需要团队合作的,所以,我反对一个孩子单独学习。”
1998年,郭尚花与几位有着同样想法的家长,办了一个“超常儿童班”,将四个早慧的孩子汇集起来,由几位妈妈代课,郭尚花就负责教英语。后来,超常儿童班被一个教育集团承包,请来早教专家冯德全担任教育顾问。
郭尚花说的“早慧儿童”,是指已经识字、拥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儿童。郭尚花解释,女儿赵仪4岁进入超常儿童班,两年之后,又由她和丈夫在家帮女儿补习了四个月的小学课程,便连跳四级,直接进入附近的青年路小学读五年级。
在家上学的实践者中,因父母教学理念的不完善,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四川泸州的李铁根父女,11年的在家上学实践后,女儿李婧磁自己连初中试卷都考不及格,在语数外和物理化学这些学科方面均学艺不精。
郭尚花倡导的教育理念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友。赵仪读高中时,正值模拟联合国大赛流行。参赛经历对女儿的性格养成作用很大,在以往媒体的报道中,赵仪“谦虚内敛,宽容睿智,对社会生活反思深刻,赵仪虽然年龄小,却思想超然,常常语出惊人。”
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后,赵仪19岁考取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回国后于“今日头条”工作,年薪四十万。借着女儿的成材之路,超常儿童班的教学方式延续下来,并衍伸为:尚花学校。郭尚花仍负责培养孩子一目十行的阅读能力和专注力。
尽管如此,郭尚花有个让她困惑良久的问题。在峰会现场,她得以抛给台上的演讲者:“如何解决学籍问题呢?”素未相识的侯相如站起来,“根本不存在学籍问题,我们的孩子就是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参加自考的,不需要学籍。”
郭尚花的出发点不同,尚花学校擅长的是早教,之后还是要与学校教育对接。郭尚花将在家上学的时间放在幼儿阶段,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中学阶段,将孩子送进学校教育,让孩子与社会更多接触,避免孩子出现难以社会化的状况。
王佳佳教授的研究中,将在家上学的动因之一,追溯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念。卢梭在《爱弥儿》的开头就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将气候、风雨、季节搞得混乱不清……”卢梭继而建议,“趁早给你的孩子的灵魂周围筑起一道围墙,别人可以画出这道围墙的范围,但是你应当给它安上栅栏。”
郭尚花现已是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带着几个重要课题,加上尚花学校的校长事务,让她极为忙碌。女儿赵仪考入大学后,仍记得母亲当年的梦想,作为太原师范学院政治系的学科带头人,她一直想攻读博士学位。郭尚花回应女儿,“撒切尔夫人当首相时,不管怎么样,都要抽时间陪孩子读书……女儿和博士学位相比,还是女儿重要。”
李铁根在家教女儿
在以往媒体的报道中,赵仪“谦虚内敛,宽容睿智,对社会生活反思深刻,赵仪虽然年龄小,却思想超然,常常语出惊人。”图为赵仪游学日本
践行在家上学的家长,由于在子女身上花费巨大的精力,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但都倾向于从孩子的学业成绩和事业成就上获得心理补偿。如今,侯相如西安家里的一面墙上,还挂着一份装裱好的报纸。儿子侯禹光以自豪而调侃的语气在朋友圈晒了张图,父亲侯相如在下面评了几个龇牙笑的表情。8年陪伴,侯相如、侯禹光亦师亦友。儿子考入大学后,侯相如还去陪读了一年。后来,儿子适应了大学,侯相如便如释重负了。
基于儿子的学业有成,几位家长联合办学,聘请侯相如去当老师。侯相如觉得目前的教学状态并不理想,“家长们并非完全接受我的教育理念,所以实行起来也很困难。”由在家上学实践总结出的“侯门教育”理念,首次面临挑战:收入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携带着自己的个性和习惯,因此虽然现在只带了十个,但仍难实现个性化教学。
王佳佳教授并不赞同将在家上学和学校教育的效果进行对比,他曾在论文中引用《教学与社会变革》一书作者珍妮·奥克斯和马丁·利普顿的观点,“倘若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成就会得到改进。更高的出勤率、更少的纪律问题以及更高的志向,这些都与家长更多地参与学校教育呈正相关。此外,家长参与还可以增强教师在教育不同学生当面的信心,提供更有力的课程,形成更积极的学校——社区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侯门教育、尚花学校的模式可以复制,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价值不可替代。一定程度上,侯门教育的困境并非个案,尚花学校的学籍问题解决仍需时日。但家长要看到,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有大小。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如:在家上学实践者郑渊洁,当发现女儿性格活泼,非常享受学校生活,诸如:同龄人的陪伴、教师的夸奖,便没有让女儿也在家上学。
有趣的是,随着在家上学实践者的增多,由于家长的努力探索,正在推进我们对儿童心理和发展的认知、对学习方法的摸索,这都将推动教育方式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