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四川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摘 要: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动设计者,“问课”教学是教师不断地从时代变化中调整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贴近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变化。“互联网+”的发展使教育成为一个教育资源共享的时代,信息的方便、快捷获取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重视个人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课”教学实施的建议如下: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转变考核观念,促进教学发展;潜心研究教学,以学生为本。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217-02
当前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宽,理解能力、思辨水平都很高,教师教学方法应该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主动调整教学方式,敞开心扉与学生交流学习,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增加课程(或专业)学习兴趣、促进课程注意力的集中,实现培养人、激励人、塑造人的目的,在不断改革中探讨“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革新。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课”教学探索的原因
“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发展导致教师教学更被关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于教师教学来讲,教学态度、知识储备、个人修养等都将成为学生、学校关注的焦点。为了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师都在加紧学习新知识。因为学生在课下还可以利用网络开阔视野,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一点对于作为公共课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来说更是重要,因为大学生们对于公共课的期望值更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课,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内容较多,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最常用的就是“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被套上枯燥、生硬“外衣”的原因。教师存在如何进行“因材施教”的问题。在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动设计者,需要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应对新时代带来的变化,从事教学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课”教学的实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讲解中需要用现实生活许多鲜活的事例来例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阐述问题。“问课”教学算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其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探索,也是一种兼顾各方意见的教学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理念是对创新教学的研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在网络化面前迎难而上,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方法,与“互联网+”相衔接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体现。
1.教学转向兴趣式的培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当学生日常生活已经融入“互联网+”时代时,应该通晓并能够用“互联网+”来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问课”教学就是要抓住大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这样才会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变成大学生喜欢的课堂。在捕捉大学生们关注点、兴趣点方面,“问课”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七章教学内容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应该研究怎样上好这门课?“互联网+”时代为什么这样上课?教师在不断扪心自问、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的过程中,将备课、说课、上课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从创造性思维中得到启发,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在潜移默化中提出创造性问题。这样实际上就是利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知识信息的普及,以此来启迪、教育学生。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通过QQ、微信及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这时教师一定要学会善于倾听意见,去伪存真,否则偏听一些恭维的话反而会降低教学实效性。
2.拓展实践教学,使教育转向应用型
实践教学属于应用性教学,是全面培养人的一种途径。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互聯网+”时代需要将传统教学课堂和“互联网+”课堂的教育结合发展,以便使教育更贴近生活,拓展人的才能。“问课”教学本着这一目标,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入手,允许学生展现自我。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发展自己的才能。”[1]实践就是开发智力、展现才能的机会。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更使学生挖掘探究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得怎么样、怎样才能学得更好,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同时,教师需要分析如何把学生带进课堂设置的问题,把走出课堂时发现和探究的知识与课堂知识衔接。教会学生置疑,从而启发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类、对比,进行知识拓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来说,“问课”主导实践教学有利于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实践教学中多用启发式、疑问式教学方法,引起学生们的思考,通过思考引起共鸣,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够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问课”可以简化重叠知识的讲解
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与高中课程有一部分的重叠知识,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主干课之间也有重叠知识。简化对重叠知识的讲解,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用新知识来回应真理的正确性是进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突破点。这需要教师向同行、向专家、向学者、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他们的回答,实际上是对于新知识、新领域的科学解答,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来看,讲解和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对于强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同样是一个没有止境的事业。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课”教学实施的建议
1.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
教师的知识、讲授方法都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关系,时代的变化更加强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时代的衔接,要做到因材施教。早在2009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的《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就讲到了钱学森对中国大学发展的意见:“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2]“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知识普及让这一理念成为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爱动脑、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大学教育追求的首要目标。
教學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是很重要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微视频或师生共制微视频、课件视频等来培养学生爱动脑、爱钻研的好习惯,并在知识、技术和方法上提高教学水平。“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是之前因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而舍弃的众多鲜活事例可以进入课堂来佐证,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关注;挑战是学生的选择权更大更广,课堂不容易掌控。“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实现了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的教育模式。因此,教学需要认可知识、理念更新。
2.转变考核观念,促进教学发展
大学教育中,学生太关注期末考试成绩实属不正常现象,这样实际上违背了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初衷。所以,期末考试可以转为网上考试,将一次考试转为多次考试,最后取最佳成绩存入档案。网上考试最大的特点是随机选取考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又能把现代的网络运用上。这样不仅避免了学生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而产生的不满情绪,而且又让学生感受到考试的公平。
3.潜心研究教学,以学生为本
教育信息、资源的公开化是时代发展给教师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虽然它不能代替面授教育,但是不得不承认它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理解能力增强,同时,学生间的差距增大了。作为讲道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做到受全部学生喜欢不容易,可是一旦喜欢上可能影响到很多人。因此,教师要潜心研究教学,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新型高效率课堂教学方法转变,考虑如何将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中的内容相联系,如何通过谈心、讲事实来实现大学生们对它的喜欢等等。可以说时代发展要求教育更加关注细节,教师需要广纳意见,取长补短,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
“问课”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探索尤其需要这样的教学实施方案。因为优秀的教学可以通过“互联网+”时代打破地域的限制,传达出高效课堂的声音,将知识普及范围扩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4.
[2]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N].人民日报,2009-1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