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廉洁文化的思考

2017-07-07 13:28王锦刚
学理论·下 2017年7期
关键词:廉洁文化

王锦刚

(中国传媒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24)

摘 要:廉洁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具有根本性意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党已经逐步建立起“不能腐”“不敢腐”的党章党规、法律制度的廉政约束机制,在新形势下,党需要把反腐倡廉提高到构建“不想腐”的中国特色廉洁文化的新阶段。

关键词:廉洁文化;拒腐防变;哲学社会科学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025-0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确保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要建立一支忠诚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需要在形成“不能腐”“不敢腐”“不易腐”的约束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廉洁文化,筑牢“不想腐”的社会文化心理防线。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反复强调要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这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人民的期盼。

一、构建中国特色廉洁文化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要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办法,攻坚克难、专啃硬骨头,专涉深水区;而要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有“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这是实现奋斗目标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领导核心,是坚强保证,同时,它也是全面推动改革开放的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所谓“四大考验”是指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所谓“四大危险”是指党员干部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归结到根本一点,党在新时期面临的最大考验和最大危险就是党在领导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面临腐化变质的考验和危险。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尖锐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

在九十多年历史中,党对待自身建设的基本态度,就是“严”字当头:“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八项规定为突破口,以作风建设为核心,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为抓手,以反腐倡廉为动力,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中央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反腐,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进行反腐败斗争。党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建立“不能腐”“不敢腐”“不易腐”的机制体制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崇尚廉洁反对贪腐的道德舆论氛围;进一步构建教育提升人内在的廉洁动力的廉政文化,构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廉政文化心理防线。习总书记深刻地指出,部分党员干部出现腐化堕落的原因之一是文化根源。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守‘三严三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

只有构建中国特色廉洁文化,并使之深入人心,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形成道德舆论制高点和正能量正导向的社会风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取得长效、实效的成果。“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形成从外在约束进入到灵魂深处的约束,通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廉洁文化建设形成“不想腐”的社会文化氛围。

二、中国特色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廉洁文化”,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形成的以廉荣贪耻为基本价值观念、奉公守法为基本行为规范、公平正义为基本社会风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精神文明体系。“廉洁”与“腐败”是一对具有专门意义的政治学概念。“腐败”的政治学含义,是指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以个人的私利为转移的失职、渎职、不当得利的行为;与之相对应,“廉洁”的政治学含义,就是指国家机关和各级公职人员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利为行为的准则而尽职、尽责、确当行使权力的行为。

“廉洁”与“腐败”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必然存在的对立现象,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私有制为经济基础、剥削阶级掌权的政权中,其基础就是维护少数剥削者的利益,一定形成少数人的利益和特权,所以,贪腐是这种政权的必然现象、普遍现象。只有到了工人阶级掌权的公有制为经济基础的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克服贪腐现象。

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達,还存在私有制经济形式,民主法制和社会组织还不健全,社会上还存在着剥削阶级的贪念和小资产阶级的“升官发财”的暴发户思想等精神负面影响。“廉洁”与“贪腐”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对立现象,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还存在激烈的腐败和反腐败的斗争。

“廉洁”与“腐败”现象的特殊性形成了具有不同国家历史特色的廉洁文化。“中国特色廉洁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时期所形成、所倡导的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体现正确的世界观、健全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理论成果和精神文明体系。中国特色廉洁文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凝聚全民族力量和全中国人心的重要精神支柱。中国特色廉洁文化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同时还包括中国传统的廉洁文化的精华和西方廉洁文化的先进思想和可以借鉴的经验。构建中国特色廉洁文化体系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党规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洁思想为核心,以中国话语体系、风格和气派的廉洁文学艺术为载体的精神文明体系。

第一,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廉洁文化。

中国特色廉洁文化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廉洁文化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廉洁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廉洁文化区别于其他一切廉洁文化的根本标志,是其中国特色的根本特色之一。“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中国特色廉洁文化坚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培养引导党员干部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

第二,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廉洁文化。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坚持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无论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旗帜是鲜明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明显的,为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中国特色廉洁文化积累了重要经验和丰富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法律制度建设和廉洁文化建设,把实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战略部署,把廉洁文化建设提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第三,它是总结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形成的廉洁文化。

中国特色廉洁文化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廉洁理论结晶和廉洁文化精神成果。这些成果的主体体现为以优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包括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公而忘私、为民奉献终生的历史业绩;包括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如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谷文昌等,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第四,它是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廉洁文化。

中国特色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2016年,习总书记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这就为中国特色廉洁文化奠定了坚定的立场,必须遵循“二为方向”,必须遵循“双百方针”。

三、构建中国特色廉洁文化必须坚持“不忘本来”

文化建设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所谓“不忘本来”,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说过只有抓住事物的根本,理论才能说服人。中国特色廉洁文化的“根本”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权和政府的理论。坚持“不忘本来”构建中国特色廉洁文化,就是要坚持体现“党的宗旨”的中国话语、承载革命和建设“本体”的中国气派和传承民本“传统”的中国风格。

第一,坚持“一个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话语”。

马克思一开始分析巴黎公社就把它作为自身具有防腐机制的廉洁特征的国家政权来看待,他认为,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的产物,是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公社的经验就在于建立了一种国家政权腐败的制约形式,就是实现了生产者与其政治统治地位的吻合和一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明确指出工人阶级掌权的国家同样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样具有发生徇私舞弊、贪污腐化的问题,也就是会出现“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这样的现象。因此,公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雏形和尝试,是新兴政权,它既具有工人阶级代表的未来共产主义个人所有制的先进性,但也还没有摆脱国家政权的机器工具弊端,需要进行自身的廉洁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国家政权本身就要关进制度的笼子。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性质的新政权的反腐倡廉的分析表明,在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本质上是“社会的公仆”不是“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广大的党员干部是由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和先锋队选出的代表,是为人民服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就是“社会公仆”。凡是把自己当作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而丧失“公仆”本色的,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的“腐败”,反之,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廉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党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党员干部也没有自身特殊的地位和利益,甘当社会主义的“公仆”。

第二,坚持“一个本体”,即中国共产党坚持始终不忘初心、争取民心形成的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中国气派。

党的作风建设是廉洁文化的本体。什么是党的优良作风?习总书记指出:“优良作风就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始终要求全党同志坚持光荣传统、发扬优良作风,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障。”

以往的一切政党,在争夺政权时,都能够团结一致,与先进阶级和力量一道反对腐朽落后的势力。但是,历史经验表明,这些剥削阶级的政党一旦夺得了政权,成为权力的掌握者,成为执政党,就无一例外地走向了腐败。归根到底,是由他们的私有制经济基础和一党为私的政治理念决定的。中国国民党在建党之初,也曾提出“三民主义”,但是,当蒋介石通过军阀混战获得了中国半壁江山的时候,中国国民党就成为“四大家族”掠夺人民利益的工具。宋美龄曾对部下这样评论共产党统治区:“他们还不知道权力的滋味。”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当中国共产党掌握权力,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权利的诱惑,面临重大的丧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心”的危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革命政权建设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摸索、积累、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洁文化。1926年8月党中央向全党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反对贪污腐化的文件——《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开始宣告我们党在反腐倡廉的建设中迈出了第一步。此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十多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民主政权建设过程中相应地都采取了一系列的反腐倡廉的措施,并进行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有益尝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边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通过整党整风运动、整顿军事财政行政各方面的工作作风,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开始专门的反腐倡廉的工作,1951年至1954年进行的整风运动、三反、五反都起到了一定的震慑和警示的作用。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1966年,党中央从未停止反腐倡廉的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相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反腐倡廉的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颁布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一系列从严治党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反腐倡廉工作从过去运动式、阶段性地进行,转变为制度化、经常性、法制化,逐步创造出良好的“不能腐”“不敢腐”的社会氛围。2010年中央纪委印发《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廉政文化,在“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化建设基础上进一步营造“不想腐”的文化氛围,指出建设廉洁文化的目的是“扎实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2013年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是开展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也是实现从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到文化建设的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纲领。

第三,坚持“一个传统”,即中国自古以来的民本思想传统和清官文化所形成的中国风格。

中国具有悠久而且丰富的廉洁文化资源。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廉洁”的品德和“清官”文化,表现为“民心所向”,人民群众始终希望统治阶级能够以民为本,政治清明、政通人和,为官一方,廉洁奉公,为民做主。早在《周礼》中就记载了“六廉”的内容,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辩”。千百年来中国形成了一整套廉俗、廉风、廉训、廉诗、廉对、廉谚、廉戏等文化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古代廉洁文化。从周代的伯夷、叔齐,战国时期魏国的邺令西门豹,到宋代的包青天和明代的海瑞、于成龙等,都是中国清官文化的杰出代表。当然,历史也记载着诸多被人民所痛恨的暴君贪官等“反面教材”,如夏桀、商纣、赵高、蔡京、刘瑾、魏忠贤、和珅等等。

四、构建中国特色廉洁文化应该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

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面对的重大任务。他把这些重大任务概括为五个“面对”和五个“迫切需要”,其中,他提出“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这也就指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在构建中国特色廉洁文化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中国特色廉洁文化应该进课题,发挥高校廉洁研究中心的作用,使之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廉洁文化的高级智库。

党中央十分重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先后推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各地高校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并推进报刊网络理论宣传等思想理论工作平台的作用的发挥,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联合攻关构建中国特色廉洁文化奠定了学术基础、打造了坚实的研究平台。

中国特色廉洁文化应该成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和攻关的重要理论内容。一些高校依托本校资源和力量,已经建立了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廉政研究中心、廉政智库等专门研究机构,不仅可以研究高校廉洁政策、法律、制度、措施,还可以进行更加深入和宽广的廉洁文化的研究,向党和政府直接提供廉洁文化建设的智力支持和决策建议。

有的廉政研究中心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今后廉政研究中心(智库)要进一步申请课题项目,把中国特色廉洁文化作为研究主题进行立项和攻关。

第二,中国特色廉洁文化应该进课堂,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书育人的作用,从高校课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构建中国特色廉洁文化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更是廉政文化研究的人才聚集之地,要“把这支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强支持者。”高校是大学生的家园,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合格建设人才的高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高度的负责精神和态度对待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为培养未来中国建设人才和骨干、为党输送忠诚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弘扬廉洁文化,把廉洁文化、廉洁理念深植于大学生思想的最深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可以把廉洁文化教育融入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法律课程、心理学课程、社会学课程中,针对腐败现象等不良风气进行批驳,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腐败现象,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廉洁观念,树立正确的廉洁理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

第三,中国特色廉洁文化应该进校园,构建高校廉洁文化宣传教育氛围。

把廉洁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以廉洁文化宣传长廊、反腐败案件展示等形式开展群众教育;参加全国高校廉洁文化作品比赛,以书法、绘画、表演等形式宣传廉洁文化,推进廉洁文化物质载体的多样化和创新性,形成廉洁文化的社会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4]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张国臣,等.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8]张力生.廉政文化建设要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9]贾育林.中国传统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10]刘丽群.廉政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

[11]唐东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设途径[J].廉政文化研究,2010(3).

[12]张国臣.关于廉洁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目标要求的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13]张国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的现实功能论略[J].河南社会科学,2012(1).

[14]邵林.廉洁政治的内涵与价值指向[J].廉政文化研究,2014(2).

[15]童燕军,李红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9).

[16]钟晓媚.全球化背景下廉潔文化建设经验[J].长江论坛,2013(1).

猜你喜欢
廉洁文化
浅谈发电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
依法治校背景下的学校廉洁文化建设探究
强化廉洁建设 提升医院形象
高校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实施途径研究
浅谈如何强化煤矿企业廉洁文化建设
强化基层廉政建设,夯实党风廉政基础
浅议廉洁文化进社区的实践与思考
大学生廉洁文化实效性研究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