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中医职业能力导向”培养模式初探

2017-07-07 13:16聂静怡
河北中医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医师留学生中医药

聂静怡 徐 立

(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学管理部,天津 300193)

来华留学生“中医职业能力导向”培养模式初探

聂静怡 徐 立△

(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学管理部,天津 300193)

随着世界范围内中医国际教育发展逐步成熟、规范,海外本土中医教育正日益占据国际市场,成为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最大竞争者,现阶段来华留学生增长规模已呈现放缓趋势。鉴于以上种种现象,我们应转变教育理念,尝试探索以关注“来华留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和未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切实提升培养质量,以进一步增强优势专业在“留学中国”战略中的吸引力。

教育,中医;职业教育

近年来,海内外中医国际教育蓬勃发展,从海外中医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已逐步由最初零散、单一、模仿式的培训逐步转向正规、本土化的高等中医教育,并呈现出模式多元化、教学管理规范化、课程设置系统化、教材选用正规化、专职师资队伍逐步壮大等趋势,与此同时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也在发生着变化。根据2010—2014年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对来华留学生所作的简明统计(见表1),来华学习中医专业的留学生整体规模虽稳步扩大,但学历生教育的增长态势却有所放缓[1-3]。

表1 2010—2014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

由此可见,尽管国际上学习中医专业的生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日臻成熟、规范的海外本土化中医教育正逐步成为我国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最大竞争者。鉴于此,如何继续保持我国在中医国际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创新发展国际中医师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以适应国际社会的需求,是国内各中医药院校现阶段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1 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来华留学生中医教育理念

将来华留学生中医教育置于“职业发展”的视域之下,追踪留学生毕业后继续接受教育与培训的情况、就业情况、执业率与职业发展、雇主及业内反馈等相关信息,并结合来华留学生对来华留学的教育预期与实际教育体验之间的差异,以此为据改革现阶段来华留学生中医教育的培养模式。扭转来华留学生教育过于强调规模发展的惯性问题,由关注“需求导向”的招生规模、重视留学生的前期系统性知识培养转向对教育需求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国际社会环境中行业需求及来华留学生中医教育长远发展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4-5]。因此,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引入“职业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是对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的一种完善与创新,使留学生教育的质量目标更加明晰,使海内外中医国际教育更具可比性和衔接性。

1.1 国际中医师职业能力分析 对于“中医师职业能力”的认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不同的内涵,从而演绎出不同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案,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毕业生的国际流动性、职业能力的可比性和执业资格的认可度。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国际中医师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并对教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基本能力描述,使认知的逻辑与能力的养成交织得更为紧密,这不仅有利于勾勒出国际中医师职业成长的轨迹,也将直接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医师执业要求的变化过程,为进一步搭建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中医师职业资格框架创造可能[6]。

参照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制订的“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医师“职业能力”基本包含“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职业素养”3个变量。鉴于大部分来华留学生毕业后将在海外独立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工作,首先在教育过程中应认同差异,明确目标,分类别实施教学,重点夯实中医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西医基础,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第二,在丰富的临床实践环节中加强综合运用方药、针灸、推拿、养生康复等中医临床技能防病治病的能力,拓宽职业能力的国际适应性、临床实用性和可发展性,提升认知能力与行动能力的契合度;第三,来华留学生教育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过程,对于医学领域的通识性课程如“医事法规””医学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等的理解与组织方式不同,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都为该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增加了难度。因此,可以充分发挥来华留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相互合作,查阅文献,收集政策信息,设计、组织、实施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介绍本国中医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执业的环境与要求、医事法规等情况,目的在于使彼此增进对职业环境的认知,有利于全球就业。

1.2 来华留学生教育战略转变 长期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始终围绕“规模发展”的目标而在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其中中医药专业充分发挥了优势学科的吸引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如今来华学习中医专业的生源数量发展到一定规模,生源国别和学习层次也相对固定,如何寻找新的突破口,获得跨越式的发展,是来华留学生中医教育需要理性思考的问题。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专业,更多地是以成长为国际中医师为首要目标,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和执业医师培训导向,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特点,这就要求改革我国教育传统中“知识本位主义”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培养模式、职业能力养成与职业发展三者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直接、线性的决定性关系,而是有赖于教育模式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从而提升能力的可能性与社会需求、职业发展之间的契合度,实现来华留学生教育从长期的“适应导向”向“设计导向”的战略转变,进一步满足国际社会的需求,统一国际中医师培养的资格标准,促进国际中医师的终身教育和国际间的人才流动,在中医师职业发展和中医国际教育之间实现有效的沟通和衔接。

2 “能力导向”的来华留学生中医教育模式

通过分析,来华留学生中医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应具备从事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符合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对所从事行业的职业认同、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主观能力和潜力、对工作的理解、评估和反思等,成为国际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以培养上述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是培养临床型人才的关键。

2.1 专业知识 针对来华留学生的需求特点,以“能够独立进行中医诊疗活动”为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并能够综合应用于临床实践;囿于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严格的分业制度,规定“中医执业者不得从事与西医相关的医疗活动”,因此掌握必要的西医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独立进行医疗活动及接受继续教育;留学生学习中医学专业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哲学思想及东方思维方式等的不断理解与反思,甄选可夯实留学生理论基础、切实指导临床实践的经典著作加以讲解,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将理论学习与具体的问题分析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奠定了留学生进一步学习、研修的基础[7]。

2.2 实践能力 将“中医师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分解,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以相应的基本能力作为具体目标,关注知识与技能之间、技能与完成任务可能性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能力点之间的生成性联系[8-10]。协同教研室、实训中心与附属医院深化合作,设计、实施培养方案,强化中医诊断、针灸、推拿等核心技能的训练,以达到能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整体化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

中医教育对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言水平,特别是中医专业汉语水平有更高要求。区别于其他专业,中医专业留学生的汉语言教学除了要有助于学生进行中医专业的学习,更要求学生能够用汉语言进行专业表述,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因此面试与答辩是教育评价的必要环节[11-14]。

2.3 职业素养 首先,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改进和提高民众医疗保健条件和水平的必要保证。其次,对于所从事职业或行业的认同感是其自身满足感与幸福感的源泉,虽然国际社会已经逐步认可中医药在疾病防治诊治等方面的独特疗效并付诸立法实施,但在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中医药仍是作为“替代医学”活跃于民间,从业者既要保持乐观积极的信心,还要肩负起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使命,使中医药早日走向国际主流社会。第三,努力使留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尽早进行职业探索和对未来职业环境的认知,有利于其尽早形成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见,良好的职业素养既能满足学生在海外工作生活的需要,又有助于中医文化的学习。

可尝试引导低年级学生利用假期走进本国的中、小学校,根据当地生长的特色植物特点介绍相关草药的作用功效,培养广大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倡导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形成团队,定期组织公益性的常见病中医保健防治讲座,营造中医文化认同的氛围,增强中医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以便将来自觉成为中医文化传播的推广者和话语者;努力开拓海外临床实习基地,使学生尽早熟悉海外医疗环境和常见病种,可以拓展国际就业机会和就业市场。

3 结 论

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是培养临床型中医人才的关键,这需要从两个问题入手,一是要认清差异,客观分析来华留学生海外中医职业发展所必备的能力要求;二是将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落实到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中去。这与终身教育理念相一致,符合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教育正是通过多元文化取向对社会期望产生影响,从而参与设计学生能力和职业的发展。因此,应当有意识地促使来华留学生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和海外中医医疗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推进来华留学生中医教育获得崭新的跨越式发展。

[1] 方宝,武毅英.高等教育来华留学生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近十五年统计数据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2):19-30.

[2] 方宝.近十五年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1999~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5,(11):77-86.

[3] 蒙玛琳,李冲.我国近年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及政策分析[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2-75.

[4] 戴东红.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探究[J].学术论坛,2016,(4):171-175.

[5] 万佼,陈蕾,张旭.来华留学研究生差别化培养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6,(3):105-107.

[6] 赵志群.职业能力研究的新进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3,(10):5-11.

[7] 肖凡,黄政德,李江山,等.中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35-36,39.

[8] 杨常青.临床专业中医综合实践技能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4):84-85.

[9] 徐朔,吴霏.职业能力及其培养的有效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36-39.

[10] 周景玉.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师资培训效果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174-175

[11] 蒋继彪.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269-272.

[12] 刘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及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3,(3):48-56.

[13] 王春杨,敖敏.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学论教视角[J].重庆高教研究,2015,(2):80-85.

[14] 李福东,曾旭华.国内外职业能力评价研究和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34-47.

(本文编辑:习 沙)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6.037

聂静怡(1982—),女,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教育教学及合作办学管理。

R13;R2

A

1002-2619(2017)06-0958-03

2017-03-13)

△ 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天津 300193

猜你喜欢
中医师留学生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现代中医诊疗中医师的告知义务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高社光主任中医师治未病思想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