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萍 鲁立军
北京联合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北京 100101
现代教育技术与装备
跨校区多媒体听课平台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高子萍 鲁立军
北京联合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北京 100101
近几年,随着我校信息化建设规模的逐步加大,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是从事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主要工作重点。通过对跨校区多媒体听课平台的建设,可以方便学校的教学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维护和监督课堂秩序将起到积极作用。
多媒体听课平台;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
“十二五”以来,高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以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在扩大资源覆盖面、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问题的应用典型。在全教育行业普及信息技术的今天,作为北京联合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的从业者,也对我校目前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诸如教学管理人员不足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匮乏等问题深感忧虑。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运用便捷的和操作性强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手段,协助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管理,缓解因人力资源不足带来的压力,从而达到教学管理事半功倍的目的。要通过这种技术,一方面实现对教学运行、教学管理、教学督导等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不同级别的教学主管领导对一线教学情况的了解,达到并营造出学校自上而下的对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优化格局。
2.1 教学管理体系的构成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优化调整教育管理体系势在必行。通过调整教育管理体系结构,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实现服务全局构建教育信息化新的发展格局。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校形成了多校区办学方式和跨校区管理的运行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运行模式决定了我校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管理方式,即以北四环校区为中心,辐射全市范围4个城区的8个校区共计14所分院的集中分散相结合的管理运行模式。
正是基于这种管理体系,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课堂监督管理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完善教学管理的监督保障体系。这两者建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种信息技术,协助教师维护授课秩序,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最终实现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
2.2 教学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由于我校校区多且分散,跨校区的教学管理一直是困扰教学主管领导的大问题。每个学期初,都要由校教务处委派专职教学管理教师到各校区现场巡视检查教学工作,并提交当天的教学质量检查日报表,工作费时费力。另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时纠正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特别聘请了多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督导专家。其主要职责是开展教学检查、教学研究、教学督导与评估工作,定期向校长办公会提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建议;同时还要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广泛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各位督导专家随时深入课堂听课,进行课堂教学检查,研究汇总听课信息。而我校办学环境过于分散,就遍布北京市区的8个校区而言,在全国高校中都是绝无仅有的,教学督导和管理工作又需要频繁地往返于各校区之间,对精力和体力是极大的考验。因此,实现统一平台的教育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也就日益凸显。
2.3 在校生的课堂学习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1万余人,高职高专生3 800多人,来华留学生1 100多人以及一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由于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偶尔会有懒学、厌学的情况出现,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上课出勤率低,大学课堂不像中小学,某些专业课没有固定的上课班级,往往是新学期开始出勤率高,越往后越低。
(2)课堂听讲效率低,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层出不穷,导致期末成绩不理想。
(3)考试舞弊行为严重。
面对以上极具代表性的课堂违规违纪行为,应该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发出相关的教学管理软件,配合教师共同维护好正常的授课秩序。
3.1 多媒体听课平台构建的目标
通过聚焦现阶段我校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督导等方面的核心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经过实际调研,开发出一套能够应用到我校教务信息化和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解决方案—跨校区多媒体听课平台。
多媒体听课平台实现的目的是根据我校各校区多媒体教学分布现状,结合教学管理工作需求,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实现各级教学主管领导第一时间掌握教学实际情况;增强督导和教学之间的连接互动,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基本授课素养;维护正常的授课秩序,杜绝课堂违规违纪行为,促进我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3.2 系统部署及功能实现
本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跨网段、跨校区管理。首先要把分布在4个城区的8个校区整合在一起,通过数据的异步调用,实现对各个校区多媒体教室的管控、巡查和听录课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质量检查收效示意图
4.1 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如今,运用听课平台进行远程教学检查已经成为我校工作常态。负责教学检查的教务处教师在办公室就能完成每学期初针对全校范围的各项教学检查工作,包括:教师到课情况、教风教态、教学文件;学生出勤情况、听讲情况、教材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教室设施、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司铃情况)等,发现问题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并及时上交日报表。
多媒体听课平台的应用,使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和督导专家不需要进到本地教室内进行听课,只通过办公计算机就能实现对多媒体教室内教学场景的实时观看。过去,每位校级督导专家一个学期只能在教室内对15位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评估,现在,每位专家可以完成对30位教师进行异地的教学评估,被听课教师人数提高了1倍。督导专家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授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实时录像,用以作为日后的教学评估资料加以保存(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录制的各种课程视频总时长已达300多小时,共计60 GB)。课后通过听课平台,专家和授课教师还可以针对授课内容进行简单的文字交流,并对教师课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性的批注,将课堂观摩意见第一时间反馈给授课教师。同时,教师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授课内容及时加以完善和补充。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将听课和评课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听课平台的普及应用,一方面构成了我校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扩大了教学主管部门的职能范围,将教学管理工作纳入衡量指标,制订出针对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一体化的信息评价质量标准;另一方面,降低了教学管理的时间成本,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
4.2 在教学质量检查中的应用
在教学质量管理维护教学秩序方面,多媒体听课平台也起到了重要作用。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了解各校区教师到岗授课情况,杜绝学生上课出勤率低、上课玩手机、睡觉等课堂违规违纪行为,协助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教务处各职能科室,在校领导授意安排下,依托多媒体听课平台,展开了全校性的教学质量大检查。此次教学质量大检查,从多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质量检查收效示意图
其中教师到岗授课情况良好,学生上课的出勤率也有较大程度的改观;随着教学质量检查的深入,违纪行为的数量也呈递减趋势。因此系统平台的建设对加强教学环境建设、整顿课堂教学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3 多媒体听课平台在考务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听课平台应用在我校的逐步普及,其功能模块也得到了扩展。目前该系统已经成为我校各项考试不可或缺的“电子监考系统”,校长、各教学主管领导及考务人员,通过听课平台实时巡查不同校区的考场情况,并对考试违规行为进行录像。通过此种手段,辅助监考老师进行监考工作,同时震慑了考试作弊行为,严肃了考场纪律。到目前为止,系统已经辅助完成校内外各种监考工作52场次,其中国家级考试30场次,录像文件共计约500 GB。
多媒体听课平台已经为我校各教学主管单位及督导专家提供了有效地教学质量管理手段,注册用户目前已达173人次,累计登录时长近6 000小时。
通过我校多媒体听课平台的实际应用,感受到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可以辅助教学管理人员提高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并积极推动管理平台与资源平台的深入应用与协同发展,最终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水平 。
[1]赵有勤.主动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的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3(10):64.
[2]施建.网络教学现状和发展前景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6):252-253.
[3]查修齐,吴荣泉,高元钧. C/S到B/S模式转换的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4(1):263-267.
[4]李云云.浅析B/S和C/S体系结构[J].科学之友,2011(1):6-8.
[5]朱婷.数字校园中的数据集成问题[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11):98.
[6]刘耀阳.浅谈网页前台设计[J].电子制作,2013(2):131.
[7]洪波,王涛,刘英,白晶.基于COM技术的可扩展视频监控系统架构设计[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5(2):54-58.
[8]徐贵宝.云计算的发展战略探讨[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1(5):10-13.
[9]鲁立军.信息技术推动高校网络多媒体管理的新思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5):64.
[10]刘晓英,赵杰,邹龙江,季首华.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9):42-43.
[11]古晓艳.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11-12.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 Campus Multimedia Platform in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Gao Ziping, Lu Lijun
State-owned Asset Management Of fi c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cale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our school, the use of teaching management platform with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o achieve educ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our main focus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orkers.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media listening platform in multi-campus, can facilitate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argeted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our school, to maintain and monitor the classroom order will play a positive role.
multimedia lecture platform;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高子萍,本科,工程师。通讯作者:鲁立军,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代教学技术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