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摘要】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对于学生查漏补缺,系统全面掌握知识,加深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讲,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一路探索一路实践,总结了复习课的有效模式:依据考纲、回归书本;研究考情、品位真题;构建体系、纵横联系;聚焦热点、学以致用。
下面笔者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节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对高中政治有效复习的尝试和思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 有效复习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68-02
一、复习导入情景化
本人在以往的复习课中导入是“老方一贴”,自己提问学生作答,然后1、2、3、4的简单罗列,学生在课堂中分心走神,难以聚焦课堂,而没有兴趣的课堂就没有活力。英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用锤子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所以本人在这次复习实践中先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单元深入文化的内部,对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三者是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复习课问题情景的創设不同于新课的单一切入,它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能产生发散性思维共振;2.易引起新旧知识冲突;3.遵循最近发展区,满足“跳一跳,摘得到”的摘果子原理;4.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思维。
本节课教学本人摒弃了以往把学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创设了一个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问题情景,抓住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矛盾感,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形成探究动机,并通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嫁接,较好地把复习诱向深入,复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复习过程模式化
(一)依据考纲回归书本
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学科指导意见和考纲是复习的依据,为此,笔者在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时,先展示省学科指导意见中这一单元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再根据指导意见归纳出本单元的主干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强化复习主干知识,通过这两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明确复习是有依据的有方向的,要根据考纲、学科指导意见全面掌握所列考点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以学科指导意见为提纲,以课本体系为根本,夯实基础、突出主干、踩点落实。
(二)研究考情品味真题
有效的训练能够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答题的速度和技巧,因此复习课的题目选择要在“有效”二字上下工夫。选用试题或命制试题要立足本校学生实际,结合本省高考命题特点,选择命题严谨的高质量试题,特别是历年高考真题。历年真题中易混易错知识是命题人的最爱,是学生的最疼。为了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节省学生的做题时间,笔者在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时将近五年的历年真题中与这一单元的有关内容分别进行了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汇编,客观题部分笔者在课堂上是以改错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如:1.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2014.浙江高考);2.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2014.福建高考)。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熟悉近几年高考的考情,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课堂中客观题的答题速度,是提高课堂效率非常有效的方式。对于主观题部分,笔者也进行了历年考查角度归纳如:1.结合材料,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2014.重庆高考)2.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2011.浙江高考)通过对主观题角度的整理,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角度、题型)从而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历年真题的命题角度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历年真题的题型可以归为原因类?措施类?启示类?体现类?意义类?认识类?评析类?这种对典型主观题的归纳分析方法,可以使师生双方互动起来,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来完成复习目标,它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典型题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知道怎样获取正确答案远比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更重要。
(三)聚焦热点学以致用
高中政治强调人文性、时政性,关注人们当下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关注人们思想领域的建构和生成,因此高中复习课也应该是生活的、开放的。近几年来,政治学科测试特别重视联系热点生活事例,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基于以上的原因,笔者最后首尾呼应,拓展深化了《舌尖上的中国2》在2014年荣获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最佳纪录片奖这个情景,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命题专家,结合背景材料针对‘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单元,你会出哪些问题?”热点分析法在复习课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热点,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灵活调用总结提升。当然,笔者在课堂讲述时适当的对学生设置的问题进行点拨并鼓励其他同学积极思考如何拟定答案,通过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避免这节复习课的赘述烦闷。笔者认为,复习课也是可以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在本节复习课的最后,笔者紧扣时代主旋律将中国的文化与中国梦紧密相联,是这么总结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力量,中国梦是时代主题与优秀文化相融的结晶,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既古老又常青的光荣与梦想,浓缩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基因。”通过这一两句的总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励学生为了自己和祖国的明天不断努力奋斗。
笔者反思这节复习课的教学实践过程,发现一节有效的复习课不应当是教师讲多少,而在于学生能学会多少。美国数学家保罗哈尔默斯有句名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去做,去问,再去做。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去提问,去做。不要简单地宣传事实,模仿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李雪宁.高考政治有效复习之我见[J].青年与社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