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企改革 创新经营模式 全面提升国有煤炭集团核心竞争力

2017-07-06 21:03栗兴仁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国企改革经营模式核心竞争力

栗兴仁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煤炭市场多变,竞争日益加剧。国有煤炭企业集团如何积极面向市场,增强动力,激发活力,提高运营的质量和效率,值得深思。本文通过对国有煤炭企业集团经营模式现状的分析,就如何全面提升国有煤炭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建议,谨供参考。

关键词:国企改革 创新 经营模式 核心竞争力

目前,在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势下,应深入对经营模式进行梳理重整、创新构建,变革效率低下、盈利单一的传统经营模式为适应市场竞争的新型经营模式,加快市场化改造步伐,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一、国有煤炭企业集团经营模式现状分析

国有煤炭企业集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营模式上不断探索发展。多数集团建立了多元化经营的产业体系,形成了的不同规模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专业化管理、板块化经营深入推进;建设集团化经营的管控体系,战略投资管控、资金运营管控等方面的手段和方法逐步成熟;确立市场化经营的商业模式架构,逐步形成与市场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构建资本经营运作的新业态模式,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增强,以金融支持实业发展的理念得到提升;对基础产业,引入新技术新手段,推进信息化改造、流程化再造,逐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但绝大多数国有煤炭集团受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经营模式存在着效率不高、价值提升不够、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从效率上看,基础产业大而不强,靠扩大总量提效的观念没有彻底转变。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内生动力不足,传统国有企业效率不高、激励不强、粗放型的形态依然存在。

从价值上看,提高煤炭产销量为获利的主要途径,资源和产品的价值开发和延伸不够,资源优势转化不足。销售导向型、品牌导向型观念淡薄,现代商业理念欠缺。

从发展上看,开放和外向联动不足,内部资源闲置多,产融结合步伐慢,以资本的集聚和有效配置,助推企业发展和盈利增长的新型经营模式没有形成。

二、煤炭企业集团创新经营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下,谁能从效率低下、盈利单一的传统经营模式中脱胎换骨,创新变革为系统性多元化高效率的经营模式,谁就能取得竞争中的制胜法宝,实现企业效益和价值的双重增长,从而适应市场变化,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提高效率的必要。拿原煤效率比较,国家发改委明确煤炭先进产能标准之一为原煤全员工效不低于2000t/年,但传统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率不高,与先进标准差距较大。

二是提高效益的必要。煤炭企业的盈利渠道单一,主要来自于煤炭业产销增长,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没有形成,抵抗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

三是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基础产业粗放经营,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形不成人财物聚合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

(二)可行性分析

一是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模块化的发展为基础产业改造提升提供了空间与动力,更有条件推进人、财、物、项目、投资等要素集约化科学化管理。

二是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为煤炭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广阔平臺,煤炭开采和洁净、转化技术的发展为产品的多样化、定制化创造了条件,煤炭价值开发不足等问题,在新时代信息、技术、思想变革的支持下,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三是煤炭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业影响力、煤炭资源、资产规模和产业链方面具备的优势,为资本运营模式创新、产融结合深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据上述分析,煤炭企业集团现阶段创新经营模式应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革新传统理念,以全面提升基础产业运营效率、创新煤炭商业模式、构建产融结合新型经营模式为三条主线,着力提高运营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梳理调整,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基础产业运营效率

基础产业经营模式创新,主要解决效率低下、效益不高的问题,要实现由生产规模化为主,向效率导向、价值导向、全员经营、精细化管理转变,通过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盈利能力、竞争能力。

(一)统筹布局,调整优化,以先进产能为目标,做优做精基础产业,提高全员效率

抓好基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分类对待,有进有退,有增有减。对于先进型的产业,加大培育力度,打造安全高效矿井集群和高效园区产业集群,成为基础产业效率和效益增长的主导。对于具备竞争实力的成长型产业,按照集约、高效、现代化的原则,通过优化生产布局,优化环节系统,实施减人提效,提高全员效率和盈利能力。对于潜在收益能力受限的成熟型产业,实施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多元转移嫁接,收缩阵线,压紧投资,提高效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对于衰退型产业,涉及落后产能、资源枯竭、亏损严重产能,积极处置,坚决退出。

(二)进行内部资源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企业由生产规模型向经营效率型为主导转变

进行内部资源优化。对生产经营要素进行优化,形成内在的支撑体系,夯实运营基础,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率。一是煤炭资源优化,遵循资源赋存条件和特点,做到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利用资源,保证资源的梯接和持续的竞争力;二是产品资源优化,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开发生产多样化的产品,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三是人力资源优化,以提升效率为目标,以市场化为导向,控制人员总量,优化人员结构,完善企业人力资源调配机制和人员的竞争机制;四是技术资源优化,发挥技术创新应用作用,在加工调配深化、产品细化、产业链条转化、循环利用净化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五是财务资源优化,提高资金管理的集中度,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资金集中、核算统一、资源共享、管理协同、能力提升”的财务管控体系。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上,推动资源要素向高产高效矿井、竞争力优势项目、产业链高端、高附加值项目集中,率先支持优势企业做优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产业内部上,以每个矿井或企业具备的内部资源为基础,认真分析投入和产出的关系,重视企业管理运营能力和企业运作效率,重视成本和效益,精准定位,确定经济产量规模,合理人财物配置,避免出现产量增加、人员增长、效率低下、运营成本增加的“规模陷阱”,减少“大企业病”现象,形成精干高效的运营体制。

(三)树立全员经营理念,创新责任落实机制,实施目标管理的精细化

建立有效的目标落实机制。创新管理方式,推进实施契约化管理,引入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有效落实目标。将目标责任以契约合同的方式落实到经营者,通过法定的程序赋予经营者权力和职能,并以法制化、规范化的形式层层传递,实现去行政化,给予个体充分的自主权并以刚性约束,激励激发人的动能,从而打破僵化体制,使各层级自觉与市场化接轨,使每个人自觉发挥作用和潜力,使全员经营的理念得以在国有企业中生根,通过机制转变真正解决目标难落实、管理不精细问题。

建立基于目标管理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研究应用作业成本控制理论,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实行作业成本控制,细化目标管理。建立有效管理和激励机制下的作业成本体系,包括管理体系、核算体系、定额体系、结算体系等一套完整的内部运作体系,在企业内部按照买卖、服务和契约三种关系进行等价结算,对包括管理机构在内的各个单元赋予价值核算,并设置计算模型,在经营效益上得以体现,以效益大小体现贡献大小,形成人人增收节支、提质增效的激励格局,将目标管理落到实处。

(四)树立价值链管理思想,进行业务重组,实施流程管理的精细化

对煤炭企业的三条主要价值链(即:产业链形态的价值链、产业内部生产经营业务形态的价值链、供销两端联盟形态的价值链),进行核心流程优化,实施价值增值管理。

进行产业价值链优化。在产业流程塑造上,密切关注本身拥有的资源优劣势,对战略环节加大开发力度,挖掘潜力,创造价值活动,以保持和加强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在产业流程优化上,要有效规避多元化陷阱,在准确分析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通过虚拟经营、业务外包等手段,主动消减甚至完全去除一些非战略环节,杜绝“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集中优势巩固核心能力。

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在产业内部,通过重新审视分析企业的供应、生产、营销、计划、资金等价值链,进行功能的分析比较,确定比较优势,重新进行价值链的取消、简化、分解与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在企业的总流程下细分,并抓住从新矿井设计、老矿井改造、采掘部署、采煤方法、物资订购、费用消耗到产品销售这一系列环节,通过成本分析比较,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和优化增值作业,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运营费用,培育成本竞争优势。

建立和巩固价值链战略联盟。实施价值链的上下游联盟,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超越合同伙伴的关系,实行技术和资金的反向支持,获取价格优势、技术优势和供应时间优势,达到企业与供应商双方价值的共同增值,追求更短的生产周期、更高的产品质量和更高的存货周转率。与下游用户进行战略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大的、更长期的价值,赢得用户忠诚,在较大程度上规避行业价格战,实现竞争突围,提高市场话语权。

四、拓展视野,提升价值,创新煤炭商业模式

创新煤炭商业模式,应通过资源开发、市场开发、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一系列的渠道,着力在煤炭的价值发现、价值延伸、价值提升上做文章,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客户价值,實现企业价值和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一)变销售煤炭为经营煤炭,实施价值链的融合联动

经营煤炭,就是以煤炭为纽带,广泛开展合作,实现共赢。一是与同行业融合联动,参控股发展前景好的煤炭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转移老矿区富余人员;开展管理、技术和成套服务输出,盘活内部资源,实现降本增效。二是与上下游行业融合联动,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相互参控股、合资经营或合作经营,推进煤炭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与物流行业融合联动,重点推进铁路路网、公路网、港口航运、电网、物贸网的通道建设,形成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

(二)变销售产品为经营客户,实现企业与客户的价值趋同

经营客户就是管理客户、服务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一是管理客户,进行客户群细分,确定与不同客户的合作方式、商业运营模式,建立起多层次的客户群体,形成一种战略保障,通过客户价值的集聚,实现企业效益和价值增长。二是服务客户。实行品牌战略、标准化定制、“菜单式”供应,稳定产品质量,构建服务体系,组建服务团队,以好的服务赢得客户忠诚和依赖。三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实行差异化定制生产,形成点对点辐射、半径式销售区域,优化运输环节,降低客户成本;缩短生产和供应周期,保障客户生产经营或商业运营的高效率。

(三)变生产产品为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价值集聚和共享

依靠商业运营,在资源获取和占有上拓展,着力开展两类资源的整合:一是整合省内国内煤炭销售资源,建立销售联盟,广泛开展销售合作,进行配煤加工,优化煤质,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的供给、服务能力,化解恶性竞争,保持市场的整体平稳;二是整合国际煤炭资源,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研究通过战略合作、资本运作等方式,整合国外煤炭资源,实行低成本、规模化扩张,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

(四)变单一现货为期现结合,建立市场风险规避机制

发挥国有煤炭企业集团在煤炭市场价格议定、信息收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势,利用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实行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结合,稳妥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在市场下行、价格下跌情形下,择机开展卖出套期保值,扩大销售渠道,锁定企业利润,对冲企业经营风险;在市场上行、价格上涨、资源紧俏的情形下,可以尝试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增加资源确保市场需求和份额,争夺话语权。

(五)变产销协同为一体化管理,建立产销管理新格局

构建效率高、活力强、技术手段先进、信息充分应用、一体化运行的产销管理新格局。一是优化产销衔接机制,以市场和销售为中心,调整优化生产经营各环节,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使各层级、各业务的数据无缝链接,实现生产和销售两种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二是构建“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建设煤炭销售电商平台,形成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积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形成线上与线下互联、互动、互补的营销模式,发挥大数据对客户管理和市场开发的作用。

五、统筹布局,系统运作,构建产融结合新型经营模式

借鉴国内企业产融结合的成熟经验,整合资本资源优势,打造金融产业集群,拓宽盈利渠道,疏通发展路径,助推煤炭企业产业升级,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一)建立金融管控平台,完善集团化的资本投资和金融管控体制

建立资本投资和金融控股平台,承担企业集团资本投资、金融投资及管控職能。在资本投资方面,依据发展战略和投融资规划,筹集资金支持企业集团产业转型,拓展投融资渠道,提高投融资能力。在金融投资方面,整合金融业务,实施项目的开发、管理、运营及资本运作,推动金融板块快速发展。在金融管控方面,统筹金融板块的股权安排、资源优化,推动金融板块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形成有秩序高效率的管理运营体系,增加资本收益。

(二)确立金融板块布局和构架,加大力度培育金融产业成长

推进金融产业布局,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做好顶层设计,循序建设发展,梳理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基金、第三方支付等12种需要审批的金融牌照,掌握政策信息,开展交流合作,进行市场研究,发挥煤炭企业集团规模实力优势和资本撬动能力,以并购、参控股等方式,择机主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打造以金融管控平台为核心、各类金融机构协同发展的金融产业集群。

(三)建立专业化产业并购基金,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煤炭企业集团市场化的投融资功能,以煤炭企业为发起人,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引入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上市公司以及境外资金在内的社会资本,有效募集社会资金,对基金实行“集合投资、专家管理、运作规范”的机制,对资源进行市场化配置,使并购基金成为企业集团围绕既定战略发展方向开展投资、并购、整合等业务的重要渠道和工具,加快企业产业升级、转型发展。

(四)精准对接资本市场,有效放大资本运作功能

盘活主业存量资产,放大资本运作功能。发挥国有煤炭集团优势,加快培育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具备上市公司平台的企业集团,利用好上市公司平台,不断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主业优质资产有序注入上市公司,推动产业的集聚发展,逐步实现企业集团主业资产的整体上市。提升项目融资和资本运作水平,推进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和股权质押、公司债等方式进行再融资,同时推进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并购、资产剥离、分拆上市、股份回购、风险投资等手段,改善企业资产组合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市场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来自于核心竞争能力。国有煤炭企业集团立足基础产业提质增效、战略产业转型发展,系统性的创新经营模式,将会在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率先突破,打造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和实力,走向内涵强劲、开放融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集团公司)

猜你喜欢
国企改革经营模式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