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云++王磊
摘要:2014年以来,财政部陆续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并确立了管理会计在中国会计体系中的地位。随着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银行业对于管理会计的诉求和期望日益深化,在“银行人”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定创新和突破,但管理会计在银行业的有效应用,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距离充分发挥作用,尚有一定提升空间。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银行 管理会计 挑战 建议
一、经济新常态下对管理会计提出更广阔的应用需求
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经济环境、金融改革、金融竞争都将促使银行转变盈利增长方式,银行业务结构、盈利模式和风控格局都不得不加快转型,转型的总体方向是业务驱动向客户驱动转型,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市场细分转型,这必须依托以管理会计体系的实施应用,同时也为管理会计创造了更大作为空间。
(一)经营模式转型的需要
新形势下,银行利差持续收窄、优质资源稀缺属性凸显,银行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应摆脱单纯“规模情结”和“速度偏好”,通过“内涵式发展”,追求有效益的规模增长,推动全面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要求必须提高银行精细化管理水平,进而依托基于定量化管理技术搭建的管理会计平台。
(二)银行管理架构改革的需要
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银行需要构建以客户和产品为中心的组织架构体系,由传统的分行制组织架构不断向事业部制酝酿和发展。推行事业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业务线或产品线进行精准的责任定位和计量,而管理会计为产品和客户的盈利量化衡量、为银行推进事业部改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三)支持银行市场细分、差异化经营的需要
客户是银行盈利的来源,通过产品、渠道满足目标客户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已是整个银行业的共识。只有通过管理会计对目标客户进行细化,挖掘并归纳总结不同类别客户的产品需求、风险偏好、消费习惯等,有针对性地向客户提供“所想、所需”的金融服务,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才能有效落地。
(四)促进前中后台协调管理、高效运行的需要
在现行银行业经营管理中,由于职责分工不同,前台部门主要关注客户拓展、维护和业务开发等;中台主要关注风险管控、政策和策略制订等;后台主要关注核算、业务处理和支持等。不同的定位、出发点和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一项策略在前中后台执行过程中,出现协调不一致、缺乏效率的情况。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其“大数据”“精细化”的优势,将前中后台有效串联、统一,使信息在各个环节间共享,对各项业务予以“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化呈现,进而提高内部运行效率,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银行业实施管理会计面临的主要挑战
从银行业具体实践来看,银行业实施管理会计,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制约。
(一)管理会计理论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的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卡普兰认为,没有理论指导的会计实践通常带有盲目性。相比一般企业而言,银行业实施管理会计更具复杂性、行业特殊性,如伴随银行经营特性而产生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管理、资本管理及风险管理等。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都在加速推进管理会计实施和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还未形成具有银行特色、系统、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二)管理会计与银行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比较困难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经营方式逐步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型”,管理会计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发明显,但受限于一是管理会计自身发展距离管理要求尚存一定差距;二是部分部门,尤其是前端业务部门,经营理念尚未转变到位,对于规模发展的关注远高于对经营效益的关心,导致管理会计与银行经营管理的全面融合存在一定困难。管理会计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如何鼓励前台应用管理会计,实现其各经营管理环节的有效渗透,涉及经营理念的转变、业务流程的再造、实施路径的搭建等,这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问题急需解决
全球特许会计师协会(CGMA)2014年在其公布的《全球管理会计原则》中,明确提出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同时具备专业技能(如会计和财务技能等)、商业技能(指在不同商业环境之中恰当运用专业技能的能力)、影响能力(指在组织中能影响和帮助其他人的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如沟通协调能力)等四项基本能力。从实务出发,管理会计工作涉及预测学、运筹学、决策学、信息经济学、控制学等多学科知识。对照要求与现实看,现有从业人员还是有较大提升和培养空间的。
(四)管理会计数据的完整化和标准化尚有提升空间
管理会计自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入中国后,金融企业对其的探索和实践从未间断过,各大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也不断增强,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但由于一是前端业务系统信息录入较为粗放,导致核算信息无法满足管理会计精细化的信息处理要求;二是管理会计支持决策所需的某些业务信息(非业务核算必要信息),前端数据录入不完整,导致管理会计信息缺失或不全面等,管理会计数据的完整化、系统化尚有一段路要走。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银行的数据信息由相应的业务主管部门进行管理,且由于业务的特殊性,各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能存在手工调整等过程,这就造成了数据信息分散、数据统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无法形成有效的信息整合平台,对管理会计的基础数据质量和权威性带来一定影响。
三、银行业实施管理会计主要应对建议
一是建议加快出台应用指引。集合金融学会、银行协会团体力量,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将实践中的普遍规律、成熟作法提炼总结,上升到制度指引层面,出台针对金融业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特别是实践指导性强的应用指引,对于提升整体金融业经营管理实力,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二是在应用实施上,要做好顶层设计。包括明确管理会计职能定位,找好驱动抓手,如将管理会计应用模型与资源配置、审批权限、业绩评价等管理手段结合起来,监促和引导更多的部门和人员关注管理会计。
三是多渠道引导管理会计人员培养。外部建议从资格、职称等方面,引导、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提高银行业管理会计人员软硬能力。银行内部,建议建立财务人员激励机制,提升其参与经营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四是进一步提升基础数据质量和标准化程度。全面、准确、精细、完整、权威的信息是管理会计应用和支持决策的基础,为更好地提高管理会计数据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建议:①进一步明确数据的归口管理部门,保证相关数据只有一个出口;②加强统计数据的系统化建设,避免临时、人为的手工调整;③将管理会计所需信息列为前端业务系统必输项,确保数据的完整性;④建立数据信息的监督和检查机制,持续提高数据质量;⑤建立管理會计与前端业务的互动机制,即当管理会计需新增业务信息时,可将需求反馈给前端业务系统,前后台协同联动,共同提高数据质量,避免前端业务系统无数据,后端分析手工处理的现象。
王晓云系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企业类)第十期学员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