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

2017-07-05 17:50刘伟述
甘肃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任务语文味

刘伟述

【关键词】 教学任务;一堂好课;治学态度;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88—01

如今的语文课堂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教师由于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不懂得讲求知识的整合,甚至舍弃了语文课传统优秀教学方法,舍本逐末,一味追求“高效”,刻意在教学设计上安排的内容多、密度大、形式多、程序杂,只追求课堂形式的花样翻新,场面热闹,导致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训练形同虚设,语文教学的任务无法从根本上得以实现,语文课已失去了语文味。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就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一堂好课应把语文教学的任务落到实处

语文课之所以失去语文味,究其实质,是教师在迎合某种需求,是在“胁迫”学生们进行课堂作秀,是在做给听课的领导、评委和同行们看的,这是对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最大忽视。也许这些作秀的教师本身并不情愿这样去做,也许他们是出于当前教坛的一种“大趋势”下的无奈之举。但无论如何,这些做法都是对新课标的一种绝对误解。

面对这种局面,语文教师必须痛下决心,还课堂教学本来面目。教师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去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怎样的课才算一节好课?笔者以为:只要能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学习欲望、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能让学生尽情品味语言,感悟形象,学有所获,不为形式所拘泥,能把语文教学的任务落到实处,那这节课就应是成功的。古人所谓的“功夫在诗外”与教师“好课在平时”应是异曲同工的效果,作为教师就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教有所长,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教学特点和风格,这才是立足之本。

二、一堂好课不应对学生盲目称赞

如今的课堂存在这种现象:对学生所有观点、看法、体验等不加评判,不辨曲直地一味肯定称赞。如,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错误读音、丢字落字、不良读书姿势等不加纠正,一句“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让学生放任自流。这究竟是爱还是害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和创造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尊重不等于盲目认可。课堂上,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的一切活动,严格要求,不放过学生的每一点错误,这才是对学生的负责。笔者曾聆听过教育专家贾志敏老师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课堂上,他时时亲切地叮嘱学生:“字要写工整,要坐直坐正。”其中,对他纠正学生朗读课文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一”字的读音这一微不足道的小事印象颇深。记得当时一个学生在朗读“母亲一念完那首诗”这句话时,把“一”这个字读成“yī”,贾老师马上和蔼地告诉那个学生,“一”在这里不能读成“yī”,而读“yí”。在随后的课文朗读中,贾老师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对“一”这个字在不同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细微之处见精神,在场师生无不为贾老师扎实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所折服,无不为他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而感嘆。

“才高为师,身正为范。”严谨朴实的治学态度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将来,都应为每一位教师所推崇、所传承。

三、一堂好课不应邯郸学步,言目求“新”。

形式服务于内容。一堂课到底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是要认真加以思考、推敲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必须建立在学生有一定基础的前提条件下。如果简单地把合作探究学习当作时尚标签来用,盲目照搬照抄,这是十分片面的、危险的。实践证明,看似学生讨论热烈,合作探究气氛浓厚,但实则是极少数优秀学生的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并未真正参与。这就从根本上掩盖了学生存在的许多疑惑,掩盖了许多深层次问题的研究解决,是注定要失败的教学。

目前,国外已有的研究认为:“合作学习方式适宜于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任务,适宜于绝大多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任务。另外,如果教学目标本身包含了人际交往与能力的培养的话,那么,就更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合作中学会合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真谛,并灵活地在课堂上加以有效运用是有所帮助的。

总之,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必须拿出一点勇气和魄力,大胆走出当前教坛的新误区,必须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必须还语文课的本来面目,还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教学任务语文味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浅谈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教学任务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从《故都的秋》教学中看六步点拨教学法
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