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关键词】 读写结合;常态化;落实;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73—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将读写工作纳入了课程体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了浓郁的阅读氛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保障“读与写”的落实
1.诵读写作常态化。学生早晨到校首先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不同年级确定不同诵读主题,以《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为主要诵读内容。同时,三至六年级还穿插诵读与课文单元主题相关的古诗、名言警句。中午到校后,师生共同阅读中外名著,课后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仿写经典、白话典故、古诗情境创编等写作任务。渐渐地,学校形成了遨游书海、沐浴书香的阅读氛围。
2.阅读指导常态化。语文教师紧扣语文教材进行阅读方法指导,采用“读一篇、带一篇”的办法,将语文课文内容和拓展阅读“捆绑”在一起,扩大课内阅读量。不断加强“班级读书会”的桥梁作用。
3.“班级读书会”常态化。为让“读整本的书”落于实处,在校本课程“班级读书会”上,教师精心设计读书会流程,让每一次阅读成为奇异的心灵之旅。读书会内容涉及好书推荐、背景介绍、方法指导、心得交流等,教师多样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读书的始终。
4.看听阅读常态化。抓住学生每天吃营养餐的空闲时段,班级自主利用交互式一体机播放一些成体系的成语故事、动画,积累成语、典故,学生边听边看,形象生动的视频发人深省,这一过程既让学生吃到了营养充足的物质食粮,又让他们享受到了心灵充实的精神食粮。
5.成果展示常态化。新学期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全校性假期读书成果展评活动,每学年进行一次经典诵读比赛,学生以诵、唱、舞蹈多种形式表达对经典诗文的感悟。
6.親子阅读常态化。大力实施学校、家庭阅读延伸计划,通过动员家长,积极倡导创建书香家庭,以“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口号助力亲子阅读。倡导父子共读、父女赛读、母子共读。
7. 评价激励常态化。为保障“读与写”工作扎实开展,教导处实行日查周通报,以查促读。班级每月定期评选“阅读之星”,学校定期评选“校园阅读之星”“读与写先进集体” “书香家庭”“优秀教师” 等,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奖励。
二、锐意改革,提升“读与写”的实效
1.积极改进“读与写”计划。教师根据学校的“读与写”实施方案,制订班级“读与写”计划。各年级阅读书目分必读和选读两个层次,细读和略读相结合。低年级每月细读一本绘本,中高年级每月细读一本,略读多本。中高年级对必读书目或精彩片断不但要作笔记,而且要“死记硬背”,通过应用,逐渐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为写作奠定基础。
2.努力革新 “群文阅读”。为扩大学生阅读量,学校自编教材融入了大量中外精彩的散文、小说、诗歌、童话、寓言、故事等,按“爱心、和谐、关怀、自信、诚信、责任、创造、奉献”等专题编排,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为保证大量的篇章在16个课时完成,学校积极探索实践“群文阅读”授课模式,通过群文比较阅读,指导学生掌握默读、浏览、略读、跳读方法,提高学生快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逐步形成百花齐放的“群文阅读”格局。
3.尝试推进“语文主题阅读”。为了让语文课成为“读与写”的主阵地,在有限的课时、短暂的课堂内增加学生阅读量,学校按照“问题即课题”的工作思路,专门成立了“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课题组,循序渐进地开展对比阅读训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立体阅读。在长期大量的实践与改进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科学的阅读方法和善思的阅读思维,以达到生命价值的自我塑造目的。
4.积极搭建读写桥梁。由读到写是阅读提高的必由之路和自然归宿,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升华。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但注重学生阅读,更注重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思考鉴赏,模仿学习,寻找读写结合训练点,强化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与此同时,定期开展主题作文竞赛,向杂志报刊推荐学生优秀文稿。
实践证明,读写结合是一条适合农村语文教学实际的“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新路。希望农村学校不断尝试,继续把读写结合工作向前推进。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