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萍
【关键词】 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55—01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下面,笔者就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明确学习目标,优化教学方法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而是明提出了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1. 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利用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其次,可以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形象生动、贴近生活、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当然,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锻炼学习意志。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给学生安排难度适宜的练习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以增强学习的信心。
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等。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 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因此,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就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的,故而,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同时,教师还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 改革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这一原则,并耐心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想等方面的能力,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保证。现在主要讲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教师讲课,同时也要听同学的回答,这就需要教师要及时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4. 通过范例和解题教学,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中总结归纳出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出数学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数学思想为指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范例教学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例题和练习进行。要注意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范例和能从中抽象一般和特殊规律的范例,在对其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展示数学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數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采用鼓励教学法
鼓励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托尔斯泰曾就此形象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让笔者体会到,这是一种体现“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还有助于改变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采取鼓励的方法,这是符合人的心理特点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鼓励,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多当众表扬,满足其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鼓励其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