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对城乡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
——基于七省区调查数据的发现

2017-07-05 13:07伍海霞
关键词:养老院意愿城乡

伍海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 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28)

社会支持对城乡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
——基于七省区调查数据的发现

伍海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 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28)

入住养老院是继家庭养老之外老年人可选择的养老方式之一。文章利用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城乡60岁及以上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乡意愿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的比例相对较低,居家养老仍是绝大多数老年人向往的养老方式;基本养老保险等正式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尚比较有限,子女给予的养老支持仍是决定老年人养老意愿的主要因素。

老年人;养老院;意愿;社会支持;家庭养老

一、研究背景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44亿,占总人口的10.47%,明显高于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1],意味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加速阶段。庞大的老年群体给养老、医疗及社会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中养老问题尤为突出。

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家庭养老一直是城乡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家庭的小型化与核心化、人口的迁移流动,城乡空巢老年人增多,老年人获得子女照料的难度增大、家庭内部照料资源日益稀缺,以家庭为核心的非正式照料已力不从心[2,3]。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部分老年人的养老观念正在由传统的“养儿防老”向机构养老转变。

本质上,养老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老年人可获得的来自家庭成员、邻居、朋友等的非正式支持,以及养老保险等正式社会支持[4-6]。随着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等正式的社会支持在城乡老年人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趋增强,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互相交织已成为当前多数城乡老年人生活中的常态。在这种状态下,城乡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如何,哪些因素对入住养老院意愿产生了影响需深入研究。

意愿入住养老院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潜在需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的恶化,部分老年人的这种潜在需求将转变为现实需求。预先把握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潜在需求,将为相关部门有效配置社会养老资源,完善城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藉此,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010年七省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城乡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

二、研究综述

西方学者发现,老年人对养老院的态度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得到家庭与社会的照顾[7]。国内研究表明,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主要受老年人得到的社会支持、家庭与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

社会支持因素。已有研究大多就单一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子女给予的家庭养老支持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有基本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明显高于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8];城乡均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由于子女无暇照护而入住养老院[9,10]。也有学者指出,农村子女的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等并不能有效降低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11]。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统一,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支持在城乡老年人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日趋增强,而家庭养老支持则呈现弱化趋势,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持的此消彼长对城乡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会产生何影响尚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家庭因素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研究主要涉及老年人居住安排与家庭子女数两个方面。研究表明,子女越多的老年人越倾向于居家养老[12]。可能源于机构养老在提供生活照顾和情感慰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13],多数独居、空巢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机构养老[14-16]。但也有学者提出,老年人可能不想因为与子女共同生活增加子女负担而意愿入住养老院[1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城乡老年人居住安排呈现独居、与已婚子女共同生活两种方式并存,且老年人独居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17]。加之受青壮年子女迁移流动的影响,近年来与孙子女隔代居住的老年人增多,老年人的居住安排,特别是隔代居住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有学者指出,经济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机构养老[16,18],但也有学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经济状况差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入住养老院[9]。类似地,学者们就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也给出了不同的结论:部分学者提出健康状况越差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需求的可能性越高[15,18-19],但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则相反[9,20](初炜等,2007;王静,2008)。另外,女性入住养老院的意愿相对较低[21]。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的可能性相对越高[22,23]。现实中,有独立经济能力、有产权属于自己住房的老年人在决定自身养老方式上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在社会养老保障和家庭养老支持的前提下,个体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入住养老院意愿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明晰。

三、分析方法

本文利用2010年七省区城乡家庭调查中有存活子女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据,首先对城乡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进行对比分析,并验证其在统计上的差异性。进而采用二分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城乡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中的因变量为城乡老年人是否意愿入住养老院,为0-1变量,0为不愿意入住养老院,1为愿意入住养老院。自变量为社会支持因素,包括老年人是否有基本养老保险、子女是否给予老年人经济支持、实际支持和情感支持。

控制变量包括家庭因素、老年人自身因素和区域因素,主要有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家庭子女数和子女性别构成、老年人(及配偶)的健康状况、日常是否经常感到孤独、是否有独立经济能力、生活水平和是否有产权属于自己(或配偶)的住房,以及老年人的家庭归属地(城市或农村)和调查省区等。

四、分析结果

(一)城乡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

城乡老年人是否意愿入住养老院的分析结果(见表1)表明,城乡逾80%的老年人没有入住养老院的打算,居家养老仍是当前多数老年人养老的理想方式。城市老年人中意愿入住养老院者的比例约为农村老年人的两倍,与农村相比,城市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更为青睐,且这种差异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本文认为,一方面,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城市先于农村形成了较健全的社会化养老体系,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宣传优于农村,城市人口更能够了解、认同,并有意接受养老院等社会化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城市老年人大多有较为稳定的离/退休金,相对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更有能力承担社会化养老服务所需要的经济支出,更易形成入住养老院的想法。

表1 城乡老年人是否有入住养老院的打算 (单位:%)

资料来源:2010年七省调查数据。

注:***p<0.001,**p<0.01,*p<0.05,+p<0.1。

表2中不同居住安排方式下城乡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将来的养老模式产生了影响,与孙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比例相对最高,其次为夫妇同住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中意愿入住养老院者的比例最低。相对而言,目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日常得到了子女相对较多的生活照料与情感上的支持,更愿意将来居家养老。

表2 不同居住安排的老年人是否有入住养老院的打算 (单位:%)

资料来源:同表1。

注:***p<0.001,**p<0.01,*p<0.05,+p<0.1。

(二)城乡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3城乡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的变量描述信息可知,被访老年人中女性居众,年龄在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重较低,逾80%的老年人有配偶,半数以上老人有独立经济能力,绝大多数老年人有产权属于自己的住房。夫妇共同生活、独居者所占比例较高,隔代居住者比例相对较低。多数老人家里经济状况一般,经济状况富裕者相对较少。老年人家庭平均有3个子女,儿女双全较为普遍。多数子女日常能给予老年父母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子女给予父母的实际支持相对较为欠缺。

表3中城乡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共有2个模型。基于本文的研究设计,模型1重点分析了社会支持因素对老年人是否意愿入住养老院的单一影响,模型2分析了社会支持因素、家庭因素和老年人自身因素,以及区域因素对老年人是否意愿入住养老院的影响。

由模型1可知,得到社会支持的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明显降低。具体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风险远低于未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前者仅为后者的56%。子女给予老年人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将显著降低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几率,但子女是否给予父母情感支持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

模型2的结果显示,子女的经济支持和实际支持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仍比较显著。相对于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隔代居住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入住养老院,后者约为前者的2.3倍。家庭生活较为困难的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几率相对较低。相对于只有女儿的老年人,儿女双全的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风险显著下降,后者仅为前者的45.2%。女性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风险显著高于男性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可能性越大,日常生活中有时、很少或从不感到孤独的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风险显著低于经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自身无独立经济能力的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风险显著低于有独立经济能力者。城市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风险约为农村老年人的1.59倍,中部省区的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风险显著高于东部省区。

表3 城乡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的变量描述信息与回归结果

注:除“存活子女数”外,以“()”内所标示的分类为基准;***p<0.001,**p<0.01,*p<0.05,+p<0.1。

五、总结

入住养老院意愿体现着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潜在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均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养老,可见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已发生变化,已不再禁锢于单纯的居家养老。但意愿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居家养老仍是多数老年人理想的养老方式,特别是农村地区,由子女提供养老资源的家庭养老仍在老年人养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子女为父母养老是城乡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重要原因和实现条件,子女的经济支持和实际支持对老年父母意愿入住养老院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目前基本养老保险主要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虽然多数城市社区老年人能购买到诸如助餐、助洁、助医、助行等养老服务,但受“自给自足”、“尽量不麻烦别人”等观念的影响,有生活自理能力时老年人大多自己或配偶间互相照顾,即使生活不能自理时也首先依靠子女,仅在别无他法之时才会由保姆等家庭成员之外的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加之入住养老院需要相对较多的经济支持,单一的基本养老保险,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保险收入远不能满足其入住养老院的花费,这也使很多老年人不敢有入住养老院的打算。另外,子女是否给予老年父母情感支持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经济支持与日常生活照料等实际支持的需要仍是当前老年人养老的主要需求,城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尚处于经济与生活照料等有形层面,情感等精神层面的养老需求水平相对较低。家庭不能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等实际需求更可能促使有经济支付能力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家庭因素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更意愿入住养老院,尤其是与孙子女隔代居住的老年人,不仅日常较少得到子女的实际支持,大多还要照料孙子女,家庭重负促使他们期望未来入住养老院后得到“解脱”。宽裕的家庭经济条件使得老年人有更大的自由度选择养老方式,相对于家庭困难的老年人,家庭生活水平一般的老年人更意愿入住养老院。相对于只有女儿的老年人,只有儿子、儿女双全的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显著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城乡老年人养老方式仍具有“养儿防老”的特征,依靠子女,特别是儿子,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养老仍是多数老年人的心愿。

老年人自身因素对其入住养老院意愿具有一定影响。男性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风险显著低于女性老年人;具有独立经济能力、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风险越大。一方面,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使得老年人更有可能了解、认可养老院等机构养老模式;同时,有独立经济能力、较高的受教育程度的老年人更有可能拥有相对充裕的经济资源,为其入住养老院提供可能。相对于日常经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有时、很少和从不感到孤独的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表明,日常无孤独感的老年人相对更向往居家养老的“自由自在”,而日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则希望能在养老院的集体生活中排解心理上孤单与寂寞。

被访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也存在地区差异,中部地区老年人意愿入住养老院的几率显著高于东部地区的老年人。是否因为中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青壮年子女迁移流动较为普遍,老年人独居、隔代居住较多,缺乏子女给予的生活照料等助长了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需后续做深入研究。

总体上,目前城乡意愿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的比例相对较低,居家养老仍然是绝大多数老年人向往的养老方式;基本养老保险等正式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尚比较有限,子女给予的养老支持仍是决定老年人养老意愿的主要因素。鉴于此,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构筑由家庭、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养老责任的养老保障体系。一方面,相关部门应细化城乡老年人养老的现实需求,在发展与建设养老院等机构养老体系的同时,关注民众更偏好于居家养老的现实,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诸如日间照料、助医、助食、心理慰籍等个性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质量;另一方面,针对确有入住养老院需求,但缺乏经济购买力的高龄、空巢、特困等老年人,应发挥正式社会支持功能,有区别地通过养老救助、购买养老服务等方式实现集中供养,满足老年人在自愿基础上的养老需求。

另外,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非正式的基本养老支持存在多种形式,且不同人群可获得的养老金数额存在较大差异,受数据限制,本文未能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基本养老保险对个体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后续还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1]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6-06-01].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4/t20160420_1346151.html.

[2]贺聪志,叶敬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31(3):46-53.

[3]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1,192(3):121-138.

[4]Cobb, Sidney.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J]. Psychosomatic Medicine, 1976(38):300-314.

[5]Hall A, Wellman B. 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support[M]. In S.Cohen & S.L.Syme,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Orlando: Academic Press, 1985:23-41.

[6]徐勤.我国老年人口的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持[J].人口研究,1995,19(5):23-27.

[7]T Kwok, JK Luk, E Lau, et al. Attitudes of old people towards old age homes in Hong Kong[J].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 Geriatrics, 1998,27(1):89-96.

[8]丁凌云,廖楚辉.养老金待遇差别与机构养老意愿研究[J].财贸经济,2015(6):151-161.

[9]初炜,胡冬梅.老年人群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4(12):836-838.

[10]丁华,徐永德.北京市社会办养老院入住老年人生活状况及满意度调查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7(3):15-20.

[11]左冬梅,李树茁,宋璐.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院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1,185(1):24-31.

[12]宋红玲,陈志菊,顾桐语,等.南通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6):2224-2226.

[13]宋宝安.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7):90-97.

[14]焦亚波.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0):2816-2818.

[15]高晓路,颜秉秋,季环.北京城市居民的养老模式选择及其合理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0):1274-1281.

[16]袁秀,阳四,工辉,等.城市居民养老意愿与养老模式研究——以石家庄市、邯郸市为例[J].经济论坛,2012(4):126-128,146.

[17]王跃生.中国城乡老年人居住的家庭类型研究——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4,155(1):20-32.

[18]周秀慧,焦亚波,李汉,等.南京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研究田[J].价值工程,2012,31(3):300-302.

[19]黄俊辉,李放.生活满意度与养老院需求意愿的影响研究——江苏农村老年人的调查[J].南方人口,2013,28(1):28-38.

[20]王静,吴明.北京市某城区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医科学,2008,11(11):2157-2160.

[21]孔祥智,涂圣伟.我国现阶段农民养老意愿探讨——基于福建省永安、邵武、光泽三县(市)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3):71-77.

[22]褚湜婧,孙鹃娟.影响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诸因素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6(2):43-46.

[23]杨晓龙,李彦.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以烟台市的1273位老年人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13,31(2):160-165.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Willingness of Seniors Staying in Nursing Homes:Findings from Survey Data of Seven Provinces

WU Hai-xia

(InstituteofPopulationandLaborEconomics,ChinaAcademyofSocialScience,Beijing100028,China)

Using sample data from a survey of urban-rural family structure and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 in seven provinces, conducted by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Labor Economics, Chin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the status of the 60 and more than 60 years old senior’s willingness of staying in nursing homes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China are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of the formal and informal social supports on their willingness to stay in the nursing homes are also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veal that currently the ratio of the seniors, who are willing to stay in the nursing homes both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is still relative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home-based care for most of them. The formal support, like the basic endowment insurance, has a little effect on their willingness to stay in the nursing homes, and the supports given by their children are still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them to stay in nursing homes willingly in China.

seniors; nursing homes ; willingness; social support; family supporting

10.13954/j.cnki.hduss.2017.03.003

2016-06-15

伍海霞(1972-),女,宁夏永宁人,副研究员,博士,人口社会学.

C921

B

1001-9146(2017)03-0016-06

猜你喜欢
养老院意愿城乡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