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顺
摘要:小学语文每个单元都是按一定的主题编排的,每篇课文都可以按照相似的主题围绕习作设计成整体有效的单元目标,再制定详实具体的单元内容,找出每篇课文与习作之间的关联点,使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与单元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阅读实践到习作实践的迁移,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主题;习作;情节矛盾;文本留白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3-0021-03
最近,笔者听了某市习作教学赛课活动,有指导课,有讲评课,课堂也是异彩纷呈,热闹非凡,但“繁华”之后见到的“真淳”又有多少呢?纵观整个习作赛课的过程,几乎每位参赛老师都是围绕本课的习作进行构思和设计,很少关注到整个单元甚至整本书的习作要求和特点,这不免给繁盛的赛课活动带来丝丝的遗憾。笔者认为,无论是习作赛课还是平时的习作教学,都要紧密关注本单元课文的整体思路和特色,既要对习作“重锤敲打”,也要对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运用、拓展、延伸的“微作细写”,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本真境界。
一、写什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习作的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习作首先要确立写作目标意识,这样才能为后面运用合理的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提升习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目标聚焦,明确写作方向
阅读教学有单元目标,习作教学也应该建立单元目标体系,这样在单元教学中才不会是孤立的存在。其实,教材的编者对于绝大多数课文编排都关注了单元主题,所以在习作中就有据可依,只要寻找合适的切人口,就能建立习作单元目标。
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想象”为例:
有了这样主题统一的单元目标,在每课教学时围绕此目标进行一定形式的微练笔,这样既深化了文本的内容,又为最后的习作教学奠定了基础,化难为易,整体推进。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练习,先是在想象中感悟古诗中无法言喻的自然风光之美,又在浩瀚无垠的夜空中奇思妙想出各种仙境和新颖的故事,更在欣赏灰椋鸟呢喃细语中想象鸟儿独特的内心世界,最后想象孩子在游泳池欢畅的嬉戏中感悟水的珍贵。由鸟、自然、月夜和人构成的完美世界再加以想象,那又是一幅怎样动人的场景呢?学生加以练笔和描写,这就是单元整体习作目标“归一”后带来的意趣。
(二)内容凝练,突显写作主题
有了明确的目标只是完成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内容的选择和取舍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用一双“慧眼”找出单元写作的密码,把文本与习作巧妙地连接起来,这样才能让习作向更“深”处发展。
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这样的习作教学设计模式也可以运用在单元导读课上,使其变成导“写”课。教师应当进行整体设计,让学生主动从单元前的提示语中理出单元读写训练的主题,真正提高单元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而《习作6》中通过欣赏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重新塑造习作的主人公——小女孩,再围绕两幅图想象小女孩与燕子和小猫之间的故事,这不仅是对本单元阅读教学的提炼,更是紧密结合生活,进行一种深度的拓展与延伸。
二、怎么写
(一)紧扣课后习题,展开丰富练笔
单元内容整合之后,老师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拘泥于一篇文章,而是从整个单元出发,把内容进行重组,这样的课堂更简洁,而且直奔重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有《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三篇课文,我们可以用“爱的亲情”来给这个单元定个主题。然后围绕本单元的《习作5》拟定一个征稿启事:以“我身边的爱心天使”为题进行本单元的主题征稿。
在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时,可以抓住课后习题第三题设计练笔,题为“我的真爱妈妈”:___茉莉___,真爱___,所以妈妈认为真爱就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生活中妈妈对我,___这些细节让我们感受到“爱如茉莉”。
《月光启蒙》是一篇文质兼美、情真意美的散文,课后的习题稍加改编,就可以形成这样的练笔,主题为“我身边的小童谣”:
我最喜欢家乡的《 》民歌童谣,因为它___,所以是我___最好的啟蒙。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后第3题是“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许多趣事?选一件讲给同学们听,让他们也分享你的快乐。”设计主题为“我生活中的趣事”,可以仿照文中“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达,可以通过感悟: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句中的“浇”“拿”“拼”“扬”等动词来体现人物的调皮与可爱,从而把趣事写得更加生动和形象。教师把这些微习作让学生以投稿的方式再进行模拟投寄,这样既巩固了本单元内容,又知晓了投寄稿件的方式,为以后自己向杂志社投寄优秀的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抓住情节矛盾,进行微型写作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与名人相关联的,很多情节看似顺理成章,其实反复推敲也有一些矛盾之处,值得教者去思考与挖掘,从而成为有效的写作资源。
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讲述了爱因斯坦被一位小女孩教会穿戴和整理房间的故事,其实当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一次见面后就让自己“焕然一新”了,用小女孩的话说“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按理来说他之后也会亲自把房间与办公室整理得干净、整齐,但是文中后面却交待“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而且还请小姑娘来整理。这显然是与常理相矛盾的,一个大科学家难道真的需要一个小孩子去教他怎么整理书桌吗?显然这是爱因斯坦布好的一个“局”,此时引发学生进行想象和推测:爱因斯坦为什么要让小女孩和他一起整理办公桌和工作室?要求把理由写充分,写具体。endprint
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中讲到“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矛盾:世界上怎么会有永远存在的物质呢?香气也不例外。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是引发学生感悟:表面是写樟树的香气,实质是在写人,是指宋庆龄身上那股浩然正气流芳百世,无论她是如何的“枝枯叶落”,都不会“香消玉损”。于是我们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微练笔“哪怕革命遇到了挫折,她依然
;哪怕遇到敌人的威胁,她仍然___。”学生在练笔中既明白了如何表达,也感悟到人物的品质,丰盈了人物形象。
3.在习作教学中不能仅仅以例文《“护蛋”》为唯一的参考和依据,这样就会缩小写作的范围,更会束缚学生丰富的想象,让习作千篇一律,乏善可陈。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次体验活动,看似与本单元写爱因斯坦、宋庆龄、艄公等人物没有关系,然而细加揣摩不难发现,无论是像“小女孩”一样与名人在街上相遇,还是去观赏名人的故居,甚至做游人品味黄河泛舟的凶险,这些都是一种体验与历练。不能与名人相遇,可以与身边的警察、环卫工人、教师交流,亲身参与他们的工作,做一回“小交警”“环保小卫士”“小小教书匠”,体会他们的辛苦与奉献;也可以利用假日,走进名人故里,了解他们以前生活的场景,通过他们使用的物品和居住的环境感悟他们崇高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分享,写出的体验活动自然就会精彩纷呈,妙趣横生。
(三)关注课文留白,想象拓展续写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作画是这样,教学亦是如此。优秀的文本都存在着很大的张力空间,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点”。巧妙地利用这些“空白点”,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自己置身于课文创设的情景之中,还可以唤起蕴藏在学生心中的丰富情感,起到促进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学会运用的作用。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就可以用“爱”为链条串联起整个单元教学,其中《爱之链》最为典型,它要表达的是对需要帮助的人的一种关爱。教者可以抓住文本的留白处进行续写,让人物形象更为丰盈与立体,使情节更富有趣味和张力。文中第二自然段当车胎瘪了的老妇人看到乔依时,她反倒紧张地闭上了眼睛。让学生想象老妇人为何紧张,又为何闭上眼睛?此时对小说情节进行续写,让学生充分感受老妇人的茫然与绝望,从而为下文描写热心助人的乔依埋下伏笔。而《负荆请罪》表现的是一种对国家的大爱,当韩勃一再地认为蔺相如怕廉颇时,蔺相如反问韩勃如果他俩闹翻了后果将是怎样时,在此文本留白处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学生在充分写出他俩闹翻后秦国攻打赵国后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凄惨场面,從而领略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宽广胸襟。《船长》一课当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时,引发学生想象哈尔威难道没有机会逃生吗?作为船长他首先有机会可以先撤离,但他没有,而且他们一共61人,对于另一艘玛丽号巨轮来说多带一个人轻而易举,可哈尔威偏偏选择了与船共存亡,引发学生对此进行续写,感受西方“船长文化”的爱职业、爱他人、与轮船共存亡的独特品质。有了课文中这些爱国、爱家、爱他人的崇高品质的续写感悟,最后在《习作2》中回家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观察他们的反映后写出那种亲情的美好就驾轻就熟了。
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我们如果能够在单元整体观下发挥教材资源的优势和效能,以单元整合为契机,读中学写,写中促读,把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融合共生,单元习作教学将拥有一片美好的“艳阳天”。endprint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