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莉燕
[摘 要] 感恩用英文表示为“thanks for giving”,转译回中文则是“谢谢给予”。那么感恩到底是什么呢?是接受帮助后的回报,还是简单的口头表达“谢谢”。感恩其实讲的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一种表达,它并不虚无,不可捉摸,而是懂得珍惜和给予,是慢慢养成的一种良好的心态。现今,我们的孩子往往骄横,唯我独尊,缺乏感恩意识。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及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懂得珍惜和给予。而区域游戏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限途径。
[关键词] 开启;渗透;培养;感恩意识
现在的社会,一个孩子千人疼、万人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过分宠爱让孩子缺乏感恩意识,认为你们给我吃、供我用、陪我玩,什么都先让着我,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所以造成孩子由娇到横,唯我独尊。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到底该怎样唤醒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珍惜和给予呢?
一、结合区域材料,开启孩子的感恩意识
在小班开学初的时候,孩子们看书的习惯很不好,放在语言区的新书,孩子们都喜欢翻阅。但问题来了,有时候发现书本被小朋友们踩着、被小朋友们坐着、有的全是折痕、有的甚至已经撕坏、脱落,真是惨不忍睹。雖然数次提醒,但是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有一天,我把所有的书的封面上都贴上了一幅画,画上全是眼泪,孩子发现了,都跑来告诉我。于是我当场倾听了书本宝宝说话,告诉孩子们:“书本宝宝哭了,因为它说小朋友们都不珍惜我,一会儿让我受伤,我好疼啊!一会儿把我扔在地上,我都找不到自己的家。我以后不要和这些孩子做好朋友了。”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急了,一个个小手都来摸摸书本,有的说:“书本宝宝,我以后会小心一点的。”有的说:“书本宝宝,我会送你回家的,以后我不会坐在你的身上了。”那一个个认真的小模样真是惹人喜爱。
同时,我还鼓励每位孩子带来了一本书,写上孩子的学号, 孩子们都非常聪明,慢慢都认得这些学号了。每次看书的时候,总是先看看数字是几号。他们也非常珍惜书本,看完后就放回书架,等慢慢知道好朋友的学号后,也会说:“我看了[×××]的书,我好喜欢看。”有时候,也会亲亲书本宝宝、抱抱书本宝宝。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净土,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所以我们要利用各种契机在孩子的心底播种珍惜的种子,开启孩子的感恩意识。
二、结合区域规则,渗透孩子的感恩意识
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规则,同样,这么多的区域也有统一的规则,那就是都要插牌后才能玩游戏。由于每个区域的可选人数都是固定的,所以,在插的时候总是有孩子插到自己心仪的区域,有孩子没有插到。也有时候,两个孩子会同时一起插进去,这时候,就容易产生纷争,小班的孩子经常会寻找老师解决此类问题,而我,在他们不打架的前提下经常会鼓励孩子自己尝试解决。只要有一个孩子退出,我就会对另外一个孩子说:“你看,[×××]让给你玩了,赶快去谢谢他。”小班的孩子往往很开心地去抱一抱、说一说,表达自己的感谢。
插牌过后,进入区域,每个区域中都有很多材料,我们现在都提倡分散活动,一人一材料,所以材料的数量并不多,一般是1份或者2份,但是种类很多。这里也会有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材料大家都喜欢,其中总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这时候孩子也会出现争抢现象,在争抢过后就会形成放弃或者等待。在这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地为同伴考虑,懂得放弃或者等一会儿再来,鼓励孩子互相道谢。
在区域规则之下,孩子们必须学会选择、放弃、等待,在这里,老师要及时鼓励孩子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让孩子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懂得感谢,要慢慢地渗透感恩意识,使孩子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
三、结合区域角色,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在区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如建筑区的小小建筑师。由于小班的孩子比较适合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因而在建筑区我们提供了木头积木、盒子等等,在指导的时候,根据孩子的能力一层一层推进,如从孩子单一的垒高到注重平铺,鼓励孩子有目的地进行建构,慢慢地引导孩子尝试互相合作。
男孩灏灏非常喜欢建筑区,经常一个人玩积木,喜欢把方形的积木一个一个地垒起来,一个一个叠好。积木掉下来,但是他毫不在意,还是自己把积木垒起来,有时把积木放得满地都是。
这次,建筑区来了很多小朋友,灏灏开始就是在建筑区垒高。后来玥玥来了,她开始给小动物搭建家,只见她拿了4块长方形的积木,放在两边当作墙,后来又在里面找,但是没有找到,所以,她对灏灏说:“这3块积木给我,我没有积木了。” 灏灏看了看自己垒的高塔,又看了看玥玥的的房子,没有说话。后来玥玥直接到他那边拿了两块,一边拿还一边说:“你拿了这么多,我们都没有了。”接着把这两块积木拼在一起做成了一堵墙,见还有一堵墙没有完成,又拿了两块积木,放好,然后把小羊和小兔两个小动物放在里面,自言自语地说:“他们两个住在一起亲亲热热。”这时,灏灏也趴在旁边,显然他也觉得这样更有趣,他指了指房子,说:“这个房子还没有门。”玥玥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她马上指挥灏灏去拿拱形的积木来搭门。后来,灏灏就成了搬运工,一会儿拿鹅卵石搭门口的小路,一会儿找麻将牌放在围墙上当作路灯,最终搭出了漂亮的大房子。两个孩子开心地笑了。
在讲评的时候,出示了这栋大房子的照片,两个好朋友自豪地站了起来。我把小动物们都请来了,学着小动物的声音向玥玥和灏灏道谢,玥玥和灏灏马上有礼貌地说:“不用谢。”然后请玥玥讲述房子是怎么搭建的,她做了什么,灏灏做了什么。最后我说:“原来灏灏一直帮玥玥拿积木,那么玥玥应该对灏灏说什么呀?”小朋友齐声回答:“谢谢。”每次我等孩子分享后,也会以倾听者的角色身份给予感谢。
所以说,在活动中,不同的角色都可以给予感谢,如评价者、合作者,或者小动物等受益者。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感恩原石,打磨、抛光,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四、结合区域作品,深化孩子的感恩意识
在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作品,比如美工区就是一个作品的集合地,孩子们喜欢在这里创作,选择各种有趣的材料。
在美工区,有一个装饰照片的小角落,那是孩子自己带来的照片,用各种材料在四周装饰,做成镜框。大部分孩子很喜欢装饰自己的照片,但是也有一些孩子不愿意光顾美工区,所以,有些照片是没有镜框的。这时候,想装饰的孩子就会拿着照片去找主人,问问可不可以装饰。如果主人同意就可以开始,装饰好后就可以展示,在这个询问和展示的过程中,就有感恩的契机,比如我同意你装饰我的照片,你需要谢谢我,而你把我的照片装饰得很漂亮,我也要谢谢你。教师要善于把握,引导孩子发现、感悟。
还有很多时候,孩子的作品,除了展示,也鼓励孩子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朋友。有一次,浩浩在美工区做手环,做了一个又一个。当我提醒他可以换个材料的时候,他奶声奶气地对我说:“我们家有四个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要每人做一个。”那专注的表情、稚拙的动作,真得让我很感动,我想孩子们在经常给予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给予的快乐,感受到了别人感谢时的真诚,同时也慢慢深化了感恩意识。
在区域游戏的设想和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挖掘感恩的素材,加以表现、提炼,同时和孩子一起感受,用环境、用材料、用关爱、用互助、用心在孩子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并在生活中给予阳光和雨露,让它成长得更强大、更茂盛,让它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中。
责任编辑 邓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