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钦忠
摘 要: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根据优秀的教学研究成果和已有的教学研究经验,构建了一种小学语文阅读理论与小学阅读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自我感知—内化提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出的依据和原因以及模式的相关内容,展示了它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希望探索与创新能对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师一些启发与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基本性质;理论基础;案例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出的依据和原因
叶圣陶所说的“语文就是语言”,实际上已经包括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载体——语音和文字,而且也包括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实际应用,以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所以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针对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新课标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从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看,其中“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要求学生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自我感知,自我感知即看到一篇文章时要让学生本身整体感知,包括对文章的理解和对文章所蕴含的深层寓意都该有自身的独特见解与深切体会。
在做到自我感知后需要的则是内化提升,内化提升较之自我感知需要更高的阅读能力水平,所以根据不同的学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发展,新课标提出了学段目标。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达到对事物清晰、精确、本质的认识尚需一定过程。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低学段的学生主要以浅近的古诗和童话为主,中年段的学生以叙事性作品为主,高学段的学生需在此基础上对文章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教师切忌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实行强行灌注的方式,这就容易让学生在阅读中失去自主,而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感。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小学阅读主要有珍视感悟,注重熏陶;以读为本,教给方法;培养语感,强调积累;重视习惯,着眼长远四个特点。“自我感知—内化提升”的小学阅读教学模式是指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即自我感知;再将所得的感悟和思考进行内化,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其中的审美乐趣,即内化提升。明确了该模式的概念界定之后则需树立相应的教学理念,閱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发展阅读能力,形成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的开展应树立独立自主、积极讨论交流的理念,根据教学理念必然有总体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每个学段在阅读的体裁、标点符号的认识与运用、阅读总字数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不同的学段目标,“自我感知—内化提升”小学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详细的操作过程即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交流探讨、内化提升四个步骤,呈现一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关系。
三、“自我感知—内化提升”阅读模式典型教学案例分析
下面将以两则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案例分析,以此体现此种模式的可行性。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的教学案例分析,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李伟忠教师的教案。纵观其教案总共有三个特点:一是铺路架桥,奠定基础;二是感同身受,直抵心灵;三是内化提升,扎根民族文化,从而使学生明白我们自古以来就十分推崇真诚待人的做人准则和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的教学案例分析,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王自文教师的教案。古诗是小学阶段课文中常见的体裁,与一般教师解诗意、悟诗情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王自文教师着眼文体视角,指导讲评故事,立足文化高度,启发个性表达。
综上所述,从两位教师的教案特点分析可看出教师不再强加给学生所谓的文本理解,而是注重让学生自主体会,启发个性,体现了该模式的教学理念,所以也就不难看出该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体现,以语文基本性质与学生认知水平发展为出发点,根据小学语文阅读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鉴于此,构建“自我感知—内化提升”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蒋碧野.“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才智, 2008(6):86.
[4]何晓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