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红
摘 要:结合学生的作文实际以及特长与优势,结合本地区乡土文化,利用多种途径与方法,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内蕴与真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构建乡土文化与作文教学相契合的平台。
关键词:作文教学;乡土文化;提高写作
乡土文化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我所教学的这片土地——沛县,民风淳朴,人的性情粗犷刚强豪爽。在作文教学中,我结合当地的神话故事,笑话传说等乡土文化,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方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写作的内蕴与真谛,让学生对家乡更加热爱,激发学生对写作浓厚的兴趣,同时,构建了乡土文化与作文教学相契合的平台,作文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提高。在此把自己的做法呈现如下,敬请专家指教:
一、在学生对乡土文化的收集中感悟写作的内蕴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故事可作为写作素材与范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不再觉得写作是件难事。我布置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搜集乡土故事、民间故事、民谣,可以向村里的长辈老者询问,然后让大家把听到的故事、素材或民谣带回来,在作文课上与大家共同分享。
作业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几乎都是满载而归,他们收集了关于沛县“五里三诸侯,一代帝王乡”的传说,有“樊哙狗肉满城香,刘邦不吃不开张”终把沛县狗肉“唱”成品牌的古老民谣,有对这片肥沃土地上湖麦盛况“一湖耧车叮当响,一湖人儿种黄金”的描述。更有意思的是沛县的一个著名古迹“琉璃井”,有关它的传说就收集了三种。
我发现有的学生把聆听来的故事都记录下来,还发现学生记录的不但很详细而且还很有条理,我抓住时机对这几个学生加以表扬,郑重说明这样的记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概括能力强的表现,也是一种写作训练,就是一篇篇朴实无华的作文了。
由此引导,写作在主格调积极向上的情形下,从不同角度着手,进行写作的拓展、延伸,表达了人们的主观情绪。由此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不再受條条框框的限制与拘泥,在收集中感悟出写作的真谛,并进行可贵的尝试,换来了写作的一片多彩天地。
二、在对乡土文化的系列讲解里,营造出作文写作氛围
随后的作文课上,我结合学生收集的乡土文化情况,运用作文课开展系列讲座,运用学生所熟悉的乡土文化,营造作文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经常给学生讲我们周边县、大运河畔走出的作家刘绍棠在乡土文学中的成功,给学生读他的文章,让学生感受文章所充满的乡土气息。
我还讲起沛县籍著名诗人丁可,并且讲解他的组诗《有一片棉花向您微笑》,学生感受到来自身边最亲切、最真实的声音。在对乡土文学的共同追忆中感受到乡土文学的魅力,在追溯里感受作文带来的乐趣、魅力与内蕴。
聆听了老师的讲述,看到这些传唱了两千多年的民谣和传说,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着的沛县人,用他们的文化创造为中华民族的文明添彩加色,同学们也会为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到自豪与骄傲,唤起了他们对土地的热爱,让他们可以在鲜活的歌谣里感受到生活是感悟的来源,也是歌谣文学的源泉,只有带着一颗对土地热爱、感恩的心,才能找到作文的真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写作热情,从而树立作文的信心。
三、在对乡土文化的探究实践中,收获一片惊喜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以歌风台为中心的沛县汉城景区,以其美丽的风光、沉厚的历史文化含量、浓郁的地方风情吸引着八方宾朋。
为了让学生感受来自乡土的深厚文化底蕴,在沛县汉城公园对人们免费开放的时候,我以此为契机,带领学生到位于沛城中心地段的沛县汉城参观。
同学们为老师给他们争取了这样一个机会而兴高采烈,也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我适时在参观前布置了他们一个任务,引导学生拿纸、拿笔做好笔记,先记录下沿途景点标志牌上的简介和描述,回去就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自由命题进行写作。
作为语文老师,一直在寻找一条适合学生写作的道路,在摸索,在探索,在尝试,在自己开展的讲座中,在同学们对乡土文化的收集中,在走进汉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写作,也逐步构建出乡土文化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平台。同学们也感到在写作中行文的快乐,还有那被老师作为范文来进行朗读时的成就感,感受到写作着思考着的快乐,我们先后有张然等五位同学的文章在江苏教育报刊社举办的“彩虹杯”征文比赛中获二、三等奖,张芊榆等同学在中国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校园成果展中荣获校园新星奖等……不一而足,也让自己在学生获奖中感受那由乡土文化浸润下成功的喜悦和荣光。
参考文献:
[1]梁爱丽.小议作文教学与美育[J].职业,2010(3).
[2]吴志芳.幼儿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