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庆春
摘 要: 以往的实训课教学,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没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动手能力没能得到应有的培养,创造潜能没得到应有的开发,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并针对当前的形势和现有的环境,去查找问题的根源所在,不断摸索、反思、改进,以完善实训课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职;提高认识;实训课;有效教学
中职教育,提倡“技通四海,能达天下”,体现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职教工作者若思想认识不到位,势必抵制不住种种不良因素对实训教学的冲击。因而真正发挥教育教学作用的仍是课堂上的45分钟。因而教师应先具备创新思维,提高认识,从每一节课入手,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现以《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实验教学为例,做些粗浅尝试,望能抛砖引玉。
1 定律教学中的困境
(1)学生存在惰性或敷衍心里
当前的中职生仍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恩宠,四体不勤,好吃懒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不良习惯进入学校,则成为学校的一大诟病,学习懒散,不思进取,不爱动手,再加上手机功能层出不穷,又助长了好“玩”的心里。“低头族”在校园频现,和学习相互争抢时间,这对教学无非形成一种莫大的冲击。
(2)侧重于理论教学,淡化了实训教学
教师为完成大纲教学内容或学业考试,注重理论课教学,而淡化了实训教学。科技在进步,网络也空前发展,伴随而来的网络模拟实验也呼之则来。以往的实训、 实验课教学,笔者往往利用白板来播放模拟实验,替代实训教学,取材方便,省时、省力,学生观看了事。但是,没能认识实训的重要意义,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缺乏手、脑并用,相互协作的机会,大脑的潜质得不到开发,脑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长此以往,谈何“制造”,更无法与“创造”擦肩,学生缺乏协作而缺少团队精神,没有亲身阅历,亲自体验,则没有感知。由点到面,劳动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则会阻碍社会发展的进程,显示不出职教特色。
(3)教学过程忽视细节的处理
细节虽细,但也容易让人忽视。比如,导课的过程如果直接介绍实验就平淡、乏味,不能一下子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調动学习的情趣和积极性;比如,教学难点如何突破也是细节之一,实训器材与电路图之间存在的差异,初中阶段认识的测量仪表是机械表,用指针指示示数。而本节课实训台上的是数字表,直接显示数字读数。机械表用两根接线接入电路中,而此次数字表只用一根插头插入被测量点即可。这些也成为学生实训过程的一道障碍;又比如,在电流方向未标明的情况下符号的规定,没有讲清学生不理解,更容易干扰学生,甚至起误导作用,造成知识点含混不清。
临场突发现象易变,没有心里准备。常见的细节有:①仪器、仪表可能突然故障;②电流表量程选择不当可能烧坏仪表;③学生连接电路时,未先检查而接通电路,导致异常等。这些细节的出现,都将妨碍实训课的正常开展。
(4)误差的客观存在,导致定律验证困难
电路中因非线性元件的存在,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不相符;两个电动势E1、E2 的差值大小,也直接导致误差的产生;实训器材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也会导致一定的偏差,I1+I2+I3=0无法得到验证,也就推导不出定律ΣI入=ΣI出,容易使学生的自信心遭受挫伤。
(5)实训设备少,而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的矛盾
这一学期新生人数激增,实训功能室仅有8套设备运用于节点电流定律,设备严重缺乏,而每班人数在40人左右(是上学期的2倍多),若5人一组,配合混乱,反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容易形成动手只有1人,一旁观望的却是4人,造成“看实验”的人居多,80﹪的学生没有亲自“动手”,助长惰性,也就没有形成自我感知或亲生体验,应付了事,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等同于没有动手实践,也失去实训课的本质和意义。
2 教学的尝试与出路
(1)适时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
基尔霍夫定律是1847年提出的,它对于交、直流电路,以及非线性电路都是适用的,特别是计算复杂电路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像牛顿、法拉第、欧姆……这些科学家都不陌生,而冠以中国人名的科学家却不多,这并非我们的祖先无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的发展功勋卓著,只是在清朝闭关自守,夜郎自大,致使5000年的文明古国在近代发展中落伍。当代青、少年应当志存高远,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认真学习,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这样讲解,虽花点时间,但换来的是爱国热忱,严谨的态度和求知的渴望。
比如,当问及某一电路的“回路”总数时,可引导学生等于不同的网孔数之和,即1+2+3+4+…… 刚好是自然数集的前n项和时,学生开了眼界,兴趣浓厚,便更加主动的投入学习。
再比如,中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可精心制作些“微课”辅助教学,因为它短小精悍,能更好的突出重点,更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实训的重要意义,提高自身认识
模拟实验犹如看电影,因媒体技术、手段的支持,理想化程度很高,虚拟的成分很高,虽给人感觉养眼,但不留机会给学生动手,培养实训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本应生动、有趣,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自身的体验、感知,构建起知识体系,有利于发现新奇和激发求知欲,实验数据等都是在积极主动中获取的,而不至于在观看模拟实验中泯灭了,没有给学生腾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就学生实验来说,教材从实验目的、原理、仪器、步骤、数据记入、数据处理、注意事项……写得详尽细致,然而有些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跟着教师动几下,取几组数据,实验过程就结束了。学生草草完成、凑数据等现象也很常见。这样的实验课,虽然学生动手,似乎成为单纯的机械操作,实验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实训教学的地位越发凸显,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则更加重要,伴随而来的实训过程中的临场突发情况易变,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必须通过教学尝试、反思和实践摸索,早预测、有防范,充分做好各项准备,适时应对。
本节内容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份《实验报告单》,内附一张“数据记录”表格,是用于记录实验数据的。要求学生采集数据,填好签名后上交。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有时强制是必要的,布置了实训任务,限定时间完成。让学生在实训中有事可做,这或许会成为学生满满的期待,或许是学生成就感的萌芽。因为这张表格代表了整节实训课的缩影,学生有事可做,则打消了玩手机的念头。完美的表格、合理的数据,让学生更有成就感,会再一次泛起心中的涟漪。再一次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积极进取的精神。
(3)不忽视课堂细节,教学过程更加顺畅
细节虽小,像刺儿扎到皮肤,却令人苦楚,教师应善于“挑刺”,在课题的导入上,可采取诸多的方法。比如制造悬念法来故弄玄虚。课前我们给出最简单的复杂电路(两个网孔),让学生求各支路电流,学生则会利用已学过的串、并联的知识去求解,导致无法实现。此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切入主题,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难点应及时突破。如提问“如何理解基尔霍夫定律?”,许多人一时没反应过来,倘若问“如何理解节点电流定律?”,许多人立即联想到“节点”是一个点,好比一个车站或某一景点,总有车流或客流在同一站点“进入”和“出去”的总人数相等,从而联想到ΣI入=ΣI出,问题便迎刃而解,两个名词虽指的是同一概念,但所起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教师应予以点驳、突破。接着,可讲述当电流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时取“+”值,当两者方向不一致时取“-”值。也就让学生明白了符号为何这样规定。
本节实训课学生要根据电路图来连接实物,电路图与电路板的实物连接间存在巨大差异。实训前,只有教师身先士卒,将实训先进行“预演”,是保证上好这节课必不可少的举措,并且要提前操作,可及时发现问题,如设备是否正常等,这是非常必要的过程,之后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让学生模仿、效仿,熟悉电路图与实物连接的差异。可见,“预演”是实训课的一道“镇宅之宝”。只有排除万难,扫清障碍,才能确保实训正常进行。
(4)认识误差的存在,不让其成为绊脚石
本节实训的误差存在,首先是电流表量程的选择不恰当引起误差。两电源E1与E2的电动势任意取值,理论上成立,实际中会直接影响误差的大小。教师要心中有數,对于电源E1与E2的取值应参照标准,以便学生在数据分析讨论结果时,推导不出I1+I2+I3=0这个结论,导致实验无结果而心灰意冷,不致于出现教学卡顿和出现败笔,故而量程的选取应合理,以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是解决的方法之一,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作风,也有利于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5)摸索探究,解决器材少学生多的矛盾
这一学期新生人数激增,实训设备缺乏,而每班人数在40人左右(是上学期的2倍多已于前过),所以将大班变小班是权宜之计,可以尝试着将学生40人,分成两个或三个小班,每个班约13—20人,按新的班级分批进实验室,配备教师交叉上课,教学也就更有针对性。这些都需要教学中的尝试与摸索来解决,使实训落到实处。
中职教师要想上好一节实训课,必须备学生,备实验,不轻易放过小细节,必须对实验进行“预演”,对临场突变情况有预测、有防范。多与同专业教师分析、交流,讨论教学设计的成功与不足,面对现有的形势和环境,立足课堂教学,追求教学模式创新,寻求更适合本土的教学方式、方法,并进行反思、小结,以改善实训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以点带面,并以此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