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登飞
经常听到学生对我抱怨:“老师,我最讨厌学习文言文了,要是能不学文言文就好了!”但是,抱怨归抱怨,想不学文言文绝对是不可能的。首先,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必考的一部分;第二,文言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生要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1]的能力,这一要求对于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高中学生的爱国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现今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老师翻译,学生死记”的固定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枯燥无味,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到最后有些学生还似懂非懂,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内容的学习兴趣,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从而让文言文教学成为阅读教学改革中的“瓶颈”。
所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用新课标理念贯彻文言文教学,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些都是留在每个高中语文教师心中的难解问题。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想方设法,提高兴趣
高中生学习负担很重,课程较多,内容难度较大,常常没时间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有些学生甚至还有这样的思想:语文学不学都一样,即使拼命学要考高分也很困难。因此,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整个语文课堂只是一潭死水,难见细微波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尽量提高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在课堂上要积极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增强语文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语文的自觉性,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将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享受快乐的语文课堂,从而让高中语文尤其文言文教学课堂活起来呢?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有两点:
1.借助多媒体来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穿插适当的背景音乐、图片、flash动画等方法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的教学中,我把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将相交欢等情节制成动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理解课文并把握人物形象。
2.排演课本剧来提高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可引导学生根据相关情节改编成剧本,用文言对白的形式表演出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是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如我在讲述《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即采用了这种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文”“言”结合,和谐相融
兴趣有了,是不是文言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呢?我的答案是:未必!
新课改实施后,文言文的教学依旧走的是老路:先是背景介绍,然后是示范朗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朗读,接着是分析翻译,最后是总结课文主旨,文章就此结束。这样的教学,不但学生学完之后觉得很累,教师更觉得累。而且在新课结束后还要讲解文言重点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等大量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们苦不堪言。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不少学校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如果课堂上只是幻灯片一张接一张地放映,走马观花,学生无法真正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只能眼花缭乱地看完后被老师要求抄写和背诵,教师的任务是相对减轻了,可是对学生来说却是收效甚微。
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语文界同仁开始探索文言文教学的出路问题。是啊,我们怎样做才能真正突破文言文教学的“瓶颈”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文言文到底教什么”的问题,即文言文教学是“为言”还是“为文”呢?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无论学什么学科,都该预先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认识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2]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文”什么是“言”。这里的“言”,即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所谓“文”,即文章的内容、结构、主体和情感等。简言之,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而文本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文言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此外,我们还必须正视和解决“言”与现代文的差异问题,故教学工作的重点应是文言词句的字面教学,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教学,“文”又是不能完全抛弃的。文言文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蕴含了广博的精神涵养,如果离开了文言语体,精神的一切也随之消失。因此,如何做到“文”与“言”结合,和谐相融是我们文言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言”是基础,“为文”是高度。只有“言文兼顾,突出基础”,才是中学文言教学的根本。
其次,学生从文言文中应该学些什么?笔者认为,我们应紧密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3]的要求,对于高中生应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还要掌握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词类活用、固定格式等知识,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经常复习并进行归类和整理。而对于文本章法内容、精神主题等来说,这些则是对学生的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词语句式和背诵默写放到首要位置,让学生每堂课都能有所得;把思想内容和技法特点放到重要位置,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收获,最终做到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第三、教师应该怎样去教?首先,我们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是行为的标尺,它既不能“空”,也不能“死”,还要有弹性区间。要引导学生知道自己需要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怎样去获得,获得的程度怎样。其次,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因此,我们要强化诵读,做到以诵读来带动感悟,以训练促进诵读,以讲解促进诵读;要讲人文,但不是越俎代庖地说教,而是以诵读来带动感悟,以感悟促进诵读;要有训练,但不能成为机械的知识复习课。在“读”中,既要弄清字词句的含义,又要领悟思想艺术和人文的精髓。
第四、学生应该怎样去学?新课程改革者提出要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这里的“自主学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前有所规划,在学习中有监控调节,学习后有检查补救,因此,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但是“自主学习”又不是自由学习,“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而独立性的前提是“我”能学,即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领,学生会局限于自己的知识视野、能力水平而不能对课本读深读透,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没有了度。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必要的串讲还是要有的,但要明确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导演”和“演员”。此外,我们要正确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但要在学生个人独立学习思考之后才能使用小组交流合作,否则,合作将成无源之水,这样的合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突破文言文教学的瓶颈,我们必须做到“文”“言”结合,和谐相融,目标得当,方法灵活。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學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篇文言文讲得再精彩,不如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当然,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还很多,所谓“教无定法”。但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要以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提高教学能力为依据。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作积极的探讨,并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突破文言文教学的“瓶颈”,让我们一起努力,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争取让文言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江苏教育考试院,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