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引领

2017-07-03 16:30陈仕新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湖心亭张岱文言文

陈仕新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就是文言文,因其语言不同于现代文的规范,同时文言文的阅读又缺乏趣味性,学生普遍感觉枯躁,学而无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选择怎样的文言文教学内容,以便做到既可以增强学习的情趣性,同时又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使文言教学丰富、灵动起来,从而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借助教材助学系统,有效确定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准确有效地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我想我们首先应该很好地利用教材的助学系统,因为教材的编写者从选择例文开始到组合单元再到编写课文助学系统,都渗透着自己对文本教学价值一定程度的筛选与开发。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借助教学系统,有效地确定一篇文章的教学内容?

(一)借单元导读确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教学内容:当前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前都编有单元导读,它应该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总纲,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读”是这样的:“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学习本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通过解读,我们可以确定本单元的基本教学内容有三点:⑴整体感知诗文的大意,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提高对语言和美景的欣赏能力。⑵通过与大自然的对话,领略山水之美。⑶学习古诗文,感受和体会自然之美。

(二)借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确定本课的核心教学内容:顾名思义,“研讨与练习”一是指用来供“学生研讨”的内容,学生研讨什么?当然是研讨“教学内容”;二是用来供学生巩固练习的内容。学生巩固什么?当然是巩固“教学内容”。《湖心亭看雪》的研讨与练习是这样的:“一、背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2.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三、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并互相交流。”可以看出课后设置的三道题都应属于确定这篇文言文“文”的教学内容。揣摩“研讨与练习一1.2.”我们可以基本确定这篇课文应有如下的教学内容:⑴体味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⑵体会本文写景的白描手法,并能说出其作用。从“研讨与练习二”中我们有可确定本文作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教学内容。而通过“研讨与练习三”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作者描写西湖之景的独特之处。

(三)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进一步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本文的课前阅读提示这样写道:“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从这段课前阅读提示中可以确定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有⑴体味本文写景的白描手法、任务语言的妙处。⑵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写人之间的关系。⑶感悟作者“痴”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通过有效解读,我们就从写作手法、作者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课的教学内容。

二、依据学生学情,恰当选择教学内容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经历一个学习过程之后有提高有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应从自己所在班级学生阅读学习实际出发来确定课文的教学内容。有时,学生的学习看似一个热闹的过程,但学习内容的不恰当使得这样的学习仅有热闹,没有收获,没有真正意义的提高和发展。在学生看来,我们很多时候确定的阅读教学内容最终给人的感觉是:学生知道的继续让学生知道一遍,不知道的最后还是不知道。阅读教学只是在重复学生的已有认知,而学生的提高和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面对不同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就必须先研究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要理性地判断学生面对一篇课文,他们自己通过预习可以掌握什么,还有什么内容需要我们老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的。也就是将教学内容的选择定位在学生的“已知点”之上,选择学生的空白点,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而言才有意义。这样,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巩固已知的过程,是让学生探究未知、最终获取新知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效,这样的课堂才高效。以《湖心亭看雪》为例,这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文中作者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雪世界。文章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交杂作者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和无奈,而更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是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因此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领会作者写景的美妙。“三、一、独、雪、人”,我们只有带着美感,让学生从富有差异的表述中去体会作者为我们所营造的妙趣,让学生从品味、揣摩语言中领悟内涵、感受情感,从而很好地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情感。教学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作者的“痴”表现在哪里?从课文中找出作者的“痴”行。(2)單就“看雪”这种行为本身来看是很平常的事情,只是作者看雪与平常人们看雪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品一品。(3)你能从作者的痴行中读出他的性格特征吗?(4)在宁静的夜色中,你是否感到作者淡淡的忧伤?(5)寂寞而忧伤的张岱来到湖心亭,却不曾料会有巧遇,当作者遇到这两位赏雪人时,心情如何?文中用哪些描写来表现?有了以上的品读为基础,可以说学生对作者的内心情感有了初步的感受,了解了他有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对人生的忧伤感悟以及对故国的恋恋不舍。这就为学生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他为何要用“雪”来承载他的“心”,作者与“雪”有着怎样的联系做了极力的铺垫。学生大多能感悟到“雪”不就是作者高洁脱俗品格的化身。这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所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发展。

依据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不盲目拔高,这样,定会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成。

三、依托文本教学价值,正确把握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文本价值的主体永远是学生,那么在进行文本价值的选择时就要考虑到蕴涵情感、提升思维、培育心智等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主体永远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在文本解读上作深入分析,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厘清文本的核心价值和教学价值,激活教学机智,从而选择适合于教学对象的有效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文言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可以说是这篇文章的核心价值。在“共赏奇景品雅趣”中,我让学生自己去找表现作者情趣的词有哪些,经讨论明确,分别是“独”、“喜”和“痴”。在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作者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炉火也要一人独往,不愿看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这在常人的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但这个“痴”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啊!叵料此时此刻却有两人铺毡对坐,“喜”字写出了作者的惊喜,但作者并不说自己大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实为作者自己的心声。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表现的是一种“孤高自赏”、“落寞孤傲”的情怀。下面是本文赏读品味片断:

1.“痴”行

师:我们齐读课文,留意文中可以概括出张岱形象的词。

(生齐读)老师板书“痴”。

师:“痴”,怎么理解啊?

师:痴迷、陶醉!行为举止不同常人。

大家自由读一遍课文,思考:哪些地方表现出张岱的痴?

(生:“是日更定”,去看雪,还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的。)

师:这是从哪个感觉器官来描写的?(生:听觉。)

师:你把这句子有感情地,稍微夸张地读一遍。(生读。)

师:张岱在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半夜独自跑到湖上去看雪,他的行为真是有些痴啊!

2.“痴”景

师:张岱这样一个“痴”人,他眼中的景是怎样的呢?(指名读出写景句。)

师:在漆黑的夜里,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他看到——(出示写景句、插图)齐读。师:有不理解的词吗?交流:如雾凇沆砀等词汇。

师:张岱自称好山水,而且对山水的描绘非常传神。我们认真观察插图,仔细默读这两句痴人眼中的景,能否发现什么妙处?

师:“上下一白”与“一痕、一点、一芥” 的一,意思一样吗?(全、一点)

师:感觉一样?两种“一”巨大差别在哪里?(大、小)

师:下句量词用法不同常人。改为:“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如何?(生:不好,显得好大哟!)

师:看来是痴人张岱有意制造一大一小强烈对比效果,什么大?什么小?(反复问)

(苍茫天地之大、景与人之小……)

师:大者,铺天盖地、上下一白;小者,不过是影子——而已!我们一起读这两句话,读出强烈的对比效果。

师:“影子……唯……而已”用什么语气读?(对于苍茫天地、对于大自然,人与景是何其渺小!)请读出这五个字的味道,这种味道是发自内心的。

师:景本无痴,而痴人眼中有痴景(景啊、人啊,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在苍茫天地中,他们都像影子一样似有似无,融入了自然!)

师:此痴景,课文插图,画得传神——打开书本看看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没有浓墨重彩、只用简洁的线条勾画。)

师:这种画法就是白描。

师:张岱笔下的西湖夜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烘托。)同这幅画一样,也是白描。

师:我们看着这幅白描画背这两个白描句。(生齐背)

3.“痴”心

师:大雪三日后的寒夜里,他自称“独往”湖心亭看雪。可是到亭上,已经有——(生接:有两人铺毡对坐……大喜……最后。)

师:对于这段描写有疑问吗?

请一同学读读“大喜”一句。

师:客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种人,咱们用文言文说出金陵客心中的话。 (如: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湖中此痴人,知音也!)

师:金陵客说这句话的心情是——

生齐:大喜。

师:张岱的心情呢?没有直接写,请同学用心默读这段话,希望能找到线索。

(3个动词:“拉、强、别”看出张岱心情是大喜吗?)

师: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而且问姓氏答地点,是何道理?也不搭个帐篷住下来,走了也不留电话、不留QQ……可见张岱——在冰雪之寒夜来湖心亭是为了什么而来的?——(生:看雪)痴人张岱与金陵客不同,他不是来会客饮酒、附庸风雅的。而是——(生:痴心自然,清高自赏。)

师:开始上课时,老师说张岱心中有寒冰。什么原因呢?请一学生读注释一。

(明亡后入山著书,包括本文,而纪年仍不忘用崇祯。)

师: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透过痴行痴景触摸到张岱这位痴人之痴心。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只有通过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寄情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之山水,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心智的独一。雪是其节,冰是其志,痴心自然是其归宿,清高自赏是其人格。

总之,一篇文言文应如何有效确定它的教学内容,我们或把教学内容放在文言上,或把教学内容放在文章上,或把教学内容放在文学性上,或把教学内容放在文化上,或是面面俱到。问题是在这几个教学内容中,對你所教学的对象而言,哪个价值是最大的?“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它同时面对两个问题:第一,针对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或他(她)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第二,对于经典的文言文,我们只是解读文本的一个角度,我们应该把作者还原为一个不是只有政治抱负也还有儿女情长的人,通过“文”把握作者情感的独特性,并带领学生从“文”中体悟作者的感知过程,把作者的感知一一还原,让学生从作者的感觉逐渐走进作者的内心,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做到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文”“言”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蒋红森.对“教什么”的叩问[J].语文教学通讯,2013(3B).

[2]课程教材研究所.教师教学用书(八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4]邹月英.《湖心亭看雪》互动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4.

猜你喜欢
湖心亭张岱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张岱的“痴”的疏狂与孤独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个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