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5月14日)就是母亲节了!在节日来临之际,很多人也许已经购买了各种营养品送给妈妈,以表孝心,但可能会忽略潜伏在妈妈身边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据统计,全球每3秒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从2006年至今,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男性只有五分之一,绝经后的妇女患病率极高。为了让母亲们远离骨质疏松的困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岳华副主任医师为您支招如何科学防治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诱因何其多
岳医生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痛,身高变矮,驼背畸形等。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的复杂疾病,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① 年龄:骨质疏松症是种增龄性疾病,年龄越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越高。
② 性别:女性患者通常要多于男性。
③ 人种:白色人种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黄色人种居中,黑色人种发病率最低。
④ 性激素水平:绝经后女性及老年男性因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尤其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迅速撤退,导致骨量丢失加速,出现骨质疏松症。
⑤ 遗传因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成年后峰值骨密度的高低有关,而峰值骨密度的60-70%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此外,研究表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母亲,其女儿骨质疏松症的患病风险要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⑥ 营养因素:平素挑食、缺乏光照和运动,抽烟、酗酒等等都是骨质疏松的风险因。尤其是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因为无论胎儿还是婴儿,其骨骼发育所需要的维生素D和钙质完全来源于母体,若母亲没有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质的摄入,就会影响胎儿或婴儿骨骼的正常发育。
绝经后妇女为高发人群 需定期检查骨密度
为什么绝经后女性更易患上骨质疏松呢?岳医生表示,骨量的积累始于幼年时期,90%的骨量形成于20岁之前,25~35岁时骨量达到峰值,40岁左右开始逐渐流失。更年期对女性来说是个“坎”,在绝经后的5—10年,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急速下降,可以丢失全身骨量的30-50%,其骨质流失的速度会达到同龄男性的4-6倍,极易引起骨质疏松症。
由于雌激素减少会加速骨量的流失,使骨密度下降,因此,在没有雌激素使用禁忌的情况下,女性在围绝经期即出现月经紊乱等现象时,就应及早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不仅有助于明显改善潮热、多汗、烦躁等更年期症状,更有利于骨量的保留,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出现。
因绝经后女性和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骨量流失速度加快,所以应特别关注自己骨骼的健康状况。
专家呼吁,早检查、早预防非常重要,建议女性在围绝经期或者绝经早期就要开始监测骨密度变化,每年检查一次。双能x线吸收仪(DXA)是常用的骨密度检查仪器,骨密度测定目前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此外,骨代谢标志物可反映骨代谢状态,有助于判断骨转换类型,是骨质疏松症鉴别诊断、临床用药选择和疗效判断的重要依据,建议每隔3—6个月检测一次。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增龄性疾病,而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由某些疾病或某些原因所致,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包括:
(1)内分泌代谢疾病
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泌乳素瘤、糖尿病以及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2)胃肠道疾病
钙和维生素D是骨骼健康的基本营养剂。而钙和维生素D均从胃肠道吸收获得,所以胃肠道疾病也可引起骨质疏松,比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胃肠道术后的患者更容易患上此病。
(3)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
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致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4)药物影响
有些患者在治疗其他疾病的同时可能会用到一些特殊的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血药等,殊不知,经常服用这些药物都易引起骨质疏松症,所以建议此类人群早检查早治疗。另外:乳腺癌患者通常会用到内分泌治疗药物,致使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从而诱发骨质疏松,建议患者在进行内分泌治疗的同时,尽早到骨质疏松专科就诊,及时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任何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是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
骨质疏松症危害大 髋关节骨折致残率高
岳醫生指出,骨质疏松症没有早期的预警症状, 很多病人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的临床表现。绝经后女性若出现手脚抽筋、腰酸背痛、身高突然变矮、驼背畸形等症状时,需要警惕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由于骨质疏松早期难以被察觉,一般骨量丢失达到全身骨量的12% 以上时才会出现骨痛等症状,有些人直到发生意外骨折后才来就医。”
随着年龄的增大,骨折的风险逐年增加。由于骨质疏松会使骨强度降低,所以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因此需加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意识,早期检查、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
据悉,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累及脊柱、前臂远端和髋部。若胸、腰椎发生压缩性骨折,出现脊椎后突畸形,胸廓变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而髋部骨折危害最为严重,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研究表明,老年女性髋部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5%—30%,而男性虽然髋部骨折发生率低于老年女性,但髋部骨折发生后一年内的死亡率高于女性,可达32%以上。60%左右的髋部骨折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此外,由于老年人骨髓中脂肪组织较多,当发生骨折时,骨髓腔中的脂肪滴将溢出进入血管,可引起肺部、脑部脂肪栓塞,死亡率极高,并且不可控。另外,若老年人不慎发生髋部骨折,卧床时间较长,可引发老人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严重并发症,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
骨质疏松如何防治?多运动多晒太阳
岳医生指出,其实骨质疏松症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群已出现年轻化趋势,这主要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预防骨质疏松症,在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基础上,记得多晒太阳、多运动,均衡膳食并戒烟、慎酒。
生活中,应避免久站久坐。缺乏运动会造成肌肉萎缩、骨量流失,而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可增强骨质的强度和骨量,不仅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基本作用是促进钙质的吸收,同时还有预防跌倒,维持身体平衡,调节免疫力等多重作用。如今不少人都较少户外运动,整天呆在室内,出门以车代步,接受阳光照射机会太少,是导致体内维生素D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影响了钙质的吸收,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其实,阳光中的紫外线促进皮肤合成合成维生素D,这对促进身体钙的吸收,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中老年人可以通过散步、抗阻运动,以提高骨强度。但活动时需注意防止跌倒,以免造成骨折。
值得注意的是,骨头汤补钙并不靠谱。岳医生说,骨头汤里的钙量其实非常少,且含有大量的脂肪和嘌呤,易导致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有可能诱发痛风发作。除了牛奶、酸奶和奶酪等乳制品以外,虾皮、海带、芝麻酱、紫菜等也都是补钙的好食物。同时应尽量少喝浓茶、咖啡及碳酸饮料。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可适当摄入豆浆等豆制品等,若服用其他含有植物雌激素的药品或保健品,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否则有引发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风险。
此外,预防骨质疏松症需要从“小”开始。岳医生坦言,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和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对于成年后峰值骨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专家介绍
岳华,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后,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优秀青年人才。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科分会青年委员。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继发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内科治疗以及少见单基因代谢性骨病的临床诊治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