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兴强
摘 要:合作是社会发展对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也是必然的趋势。新课改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体育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重视体育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应该成为当前每一位体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阐述了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运动;合作意识
传统的教学理念过于片面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健全。基础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给小學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教师不再单一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这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有助于学生积极态度的养成,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品质。
一、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制定体育运动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课程,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学生也只有在亲身参与中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自律意识较差,在课外参与体育运动时,学生常常会因为纪律问题或者是规则问题而产生烦恼,造成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降低。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先制定体育规则,通过学生的共同合作完善体育运动的形式,从而在学生的认同下进行体育教学,为高效教学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站立式起跑”时,体育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选出小组长。在讲解了站立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后,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小组自由练习,熟悉正确的动作;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接力跑的规则,如下一位成员必须等接到上一位成员的接力棒后再跑,不许超过起跑线接棒;掉棒后必须回头重跑等。学生亲自参与规则的制定,也会心悦诚服地遵守,从而有助于体育运动合理有序地进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参与体育锻炼
很多体育运动都是需要学生合作参与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合作参与远比独自进行更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使其共同参与体育锻炼,促使学生互相纠正,更加科学规范地参与体育锻炼,为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跳长绳”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学生体验不断增加人数时跳长绳的情况,促使每个学生都要控制进入的时间和跳动的节奏。由于跳长绳是一个比较容易的运动,学生在之前的课间活动中也玩过跳长绳,他们对这个并不陌生,但是随着人数的增加,学生的步调就很难保持一致,这给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带来了一些困难,但也正是克服困难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意义与乐趣。并且,在体育运动中直面挫折,也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为其今后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提供精神支持。
三、组织多样体育运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寓教于乐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颇受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是在体育课上,丰富的空间与场所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天性,使其自主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的学习中。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从而在学生的参与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体育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使课堂教学的品质真正得到保证。
例如,在教学“跳短绳”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跳得最多的小组获胜,为了丰富体育运动的形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花式跳绳,丰富多样的跳绳样式会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再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行进行跳跃练习,经过多次的训练后,每个小组选出跳跃能力最好的一名学生参加班级内“跳跃大王”称号的争夺,其他的小组成员给自己的同伴加油鼓劲。这些体育运动都可以调动起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并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时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运动的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从而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不仅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成长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学既担负着锻炼学生身体的职责,也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的责任,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要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合作学习应用到体育教学中,继而更好地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谢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4.
[2]张子利.小组合作与自主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