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有效“悦读” 提升英语学习力

2017-07-01 18:29何爱华
新课程·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习力悦读教学设计

何爱华

摘 要:“悦读”,即愉悦之读。英语教学的核心是阅读教学,它兼具双重性质:一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二是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语言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词汇、语法、听、说、读、理解、运用为一体。基于阅读的重要性,从三方面“Pre-reading精心导入,激活学生思维;While-reading优化细节,凸显教学脉络;Post-reading挖掘内涵,拓展学生思维”进行论述,让学生从中体会阅读的精髓,享受阅读的快乐,提升英语的学习力,从而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有效“悦读”;教学设计;学习力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老师有一句令笔者感受颇深的名言:“英语学习的一切都源于阅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词汇、语法、听、说、读、理解、运用为一体。可见,阅读课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采用“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阅读教学模式,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目的和相应的阅读活动。其中,读前活动是阅读课的导入阶段,教师通过文本主题或话题的导入以及主题或语言的初步感知和预测帮助学生激活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为后续阅读做好准备;读中阶段主要是对读前阶段预测的验证、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文本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读后则侧重检查阅读效果以及所学语言的巩固和运用,使学生能在阅读的基础上将阅读材料相关的主题内容、观点和所学语言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语言输出。本文结合笔者的日常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一、Pre-reading精心导入,激活学生思维

导入是一个完整英语课堂的“序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有效的、精彩的导入往往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为此,初中英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方设法地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从内心想读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1.激起头脑风暴(Brain storm),实现以旧引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可见,以旧引新既可以帮助学生激活旧知,又可以让他们有铺垫地进入新知的学习。语言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每一篇阅读课文的学习都是在增添新知,巩固旧知。

NSE教材中有许多类似的话题,教师可以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引入教学。例如,在新授Module 8 Unit 2 Sports life 时,先展示几张关于邓亚萍的图片,问学生“Who is this woman?”“What makes her become a sports hero?” 由于學生刚上完第三模块Heroes,对Unit 1邓亚萍成名史的点点滴滴还记忆犹新,笔者用思维导图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Brain storm),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笔者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用这一句型“As a result,Deng Yaping was chosen to be a torchbearer for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引出新的语法项目—— 一般过去时态的被动语态,并借助图片描述加以初步感知。通过复习体坛英雄邓亚萍,引出另一体坛英雄刘翔。在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感受了新知识一般过去时态的被动语态的表达,他们自然并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也为接下来的新课阅读Liu Xiang——trained to be the best in the world!做了很好的铺垫。

2. 引入音像资料(Audio-video),激发学习趣味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利用音频、视频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初中生来说,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视频无疑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兴趣,因此,它也是一种极好的导入方式。例如,笔者在新授英语新标准九年级上册 Module 12 Unit 2 Save our world 时事先精心准备并拍摄了校园周围不同类型的污染的视频,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白色污染等,在导入时让学生观看,看后提问:“What kinds of pollution did you see just now?”在学生一一列举了各种污染后,让他们小组讨论各种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既对即将要学的文本进行了预测,又顺理成章地引入本课的主题——reduce,reuse,recycle。

3.倡导自由谈话(Free talk),激活学生思维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以造就一个准确的人。”Free talk 可以使学生进入轻松、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例如,在教学 Module 2 Unit 2 Public holidays一文时,笔者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月饼,一个美女冲向月亮,问:“Whats this festival?”同学们看到月饼脱口而出“Mid-autumn Day”,接着,笔者又抛出了几个问题,如:“When is the festival?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at day? Do you like this festival?Why?”让他们自由谈论。很多学生都能踊跃发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点。学生分享了同伴在中秋节的活动及其对中秋节的观点。这样,短短几分钟就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本课的阅读内容——感恩节。

二、While-reading优化细节,凸显教学脉络

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设计各类问题、各种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探索和去创新。我们英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的各个环节,让其觉得自己正是这样的成功者。古德曼认为:“阅读效率高的读者应该是有弹性的,会根据具体篇章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因此,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和技巧,让其能通过阅读课的学习去阅读更多的文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是笔者在平时阅读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设计,与大家探讨。

1.细梳文本,理清文章结构框架

理清文章思路是英语阅读中整体感知的第一步。它要求将文章最重要的内容梳理出来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表述。理清文章的结构框架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应当把握住它的框架,看出作者“编织”文章的基本套路,弄清文意的来龙去脉,即弄清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文章是如何渐次展开和步步推进的,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表达。

例如,在新标准九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2 Home alone为主题的阅读教学中,笔者通过让学生略读和跳读每段的首句和末句,引导学生巧妙概括文章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时间顺序将文章划分为三部分,即before the holiday(Para1),during the holiday(Para2~4),after the holiday(Para5),这样学生在掌握文章结构框架、初步理清文章思路的同时,又训练了由综合到分析再到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挈文本,明晰文章思维脉络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把学习的知识归类整理形成体系,这是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学生在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框架,初步感知课文之后,开始深入解读课文,逐步梳理文章的细节,把握作者的意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渗透。学生在细读课文后,根据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等不同题材的文章,展开不同的思路方式,如按时空的转换展开,按情感的变化展开,按说理的推进展开,按事例的演变展开等。

再以新标准九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2 Home alone为主题的阅读教学为例,笔者在学生概括了课文以及每段文章的段落大意后,进一步要求学生细读(careful-reading)每个段落,归纳每段文字所包含的信息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学生的精读、思考、讨论,最后形成了以下文章脉络图,这样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变化一目了然。

3.深究文本,关注文章思维连贯

纵观各册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文章标题统摄蕴含主旨;文章首段,总领全文,开启下文,设置背景,埋下伏笔;过渡句,承上启下,巧妙连接;段首句,开启下文,引出问题,提出观点;段末句,得出结论,强调观点,总全篇,结全段,承上启下;结尾段,呼应开头,照应标题,总结全文。由此可见,在语篇内部、段落之间或句子之间必须保持逻辑上的连贯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语境和关注文章中的过渡段、过渡句或过渡词来识别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Module 4 Unit 2 Home alone这一阅读课教学中,笔者通过让学生找关键句(过渡句)/关键词(过渡词)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一步步变化的。如第一段末句“I became so bored with their orders that I wished they would leave me alone.”第二段首句“My wish came true!”第三段末句“I felt tired and sleepy at school all day long.”第四段“I started to feel lonely.”“Then I realized being home alone isnt always perfect.”最后一段“...they were happy to find that I can cook and tidy up now.”“...and we all laughed.”学生仔细品读以上句子,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三、Post-reading挖掘內涵,拓展学生思维

理查德·保罗曾经说过:“批判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学会把思想中潜意识的部分提升到有意识的层面来,包括确认和重建自己做出的推论,从而明白自己是如何通过推论增加经验的。”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拓展内涵、发展思维。在读前和读中环节,学生已启动认知机制并理解了文本的基本内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特征,拓展文本内涵,内化文本思想,让学生结合原有认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等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深层思维能力,成为具有评判能力的读者,就成了阅读过程中读后环节的核心教学任务。因此,在读后环节教师应该找准切入点,有效实施教学,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训练并发展学生的评价性思维能力。

1.引发学生情感之共鸣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卡特金曾言:“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心与心的阅读交流能触及学生情感和灵魂最深处的东西,产生极强的感化和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所教班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特点,挖掘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语言文字、话题内容以及态度观点进行设计。

例如,在新标准八年级下册第8模块以“an accident”为话题的阅读教学最后,笔者向学生抛出以下问题:“If you see someone lying on the road,will you help him/her immediately or not? Why?” 并设计了与之相应的课本剧“To help or not to help”,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文本信息,并要求学生在表演中渗透 “该扶还是不该扶”的价值观。这种读后的任务设计,挖掘了文章的深刻内涵,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提升阅读层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的读后输出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完善了其心志。

2.抓住文本阅读之“空白点”,提升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能力

阅读文本是作者用来记叙人物或事件,说明客观事实或发表个人观点的载体。文本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有些作者还会给读者留下一段“空白”或“悬念”,尤其是文本细节的关键处或是文本的结尾处,更需要读者用心去品味。因此,在文本梳理之后,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或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去填补这段“空白”。

例如,初中英语新标准九年级上第九模块Unit 2 Will books be replaced by the Internet 一文的结尾段是: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are used in classroom now,and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re already read online. So what direction traditional printing take in the future?Will books be replaced by the Internet?Lets wait and see.在文本梳理环节,笔者已经清晰地梳理出纸质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历史和发展以及英特网的神速发展及其优越性。结合已有信息,笔者从最后一段的“悬念”处設计如下思维导图,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3.挖掘文本语言之鉴赏点,培养学生形象性思维能力

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其实,英语中并不缺乏幽默,只是教师缺乏创造幽默、寻找幽默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英语阅读中的幽默点,巧妙变阅读为“悦读”。

初为人师时,笔者也不曾想过怎样刻意地让学生感到快乐,直到教学“Goldilocks and Three Bears”那个故事,录音中有两句Baby Bear的原话“Theres nothing in my bowl and my chair is in pieces!”“Look!Theres the naughty girl!”笔者看到学生在听录音跟读时都笑了,并有意地去模仿。于是,笔者临时设计了让学生听录音模仿的活动 ——“Who is Mr. Baby Bear?”学生都积极地模仿着,争先恐后地举手表演,脸上荡漾着无限喜悦!一节课下来,想必他们对这两句话记忆最深。在随后的阅读教学中,笔者都有意识地去挖掘文章中幽默的或者能让学生感到快乐的语句,哪怕只有一点点,但是它也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结尾,且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这一话题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大家都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表各自对这一话题的见解和看法,并说明其理由。通过这样的讨论,拓展和延伸了文本内容,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形象性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顾明远先生也指出:“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定要“精心导入,优化细节,挖掘内涵”,全力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力。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和终身受教育的机会,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戴军熔,郑春红,朱雯,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梁美珍,黄海丽,於晨,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誗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学习力悦读教学设计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