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可视化 提升“研学”效果

2017-07-01 14:10刘润萍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研学后教思维可视化

刘润萍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时间主要用在“感知记忆”层面,教师和学生都更多地关注结果、强调答案,而忽视答案的生成过程。但“思维可视化”教学则聚焦在思维层面,让教学回归对人的教育,变“强调答案”为“强调答案的生成过程”,变“依靠感性经验答题”为“运用理性思考解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维可视化;课堂生成;研学后教

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我校在课堂教学中践行“研学后教”理念,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元素渗透到每一节课中,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特别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环节中正确、合理地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开展个性化阅读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把“思维可视化”与“研学后教”课堂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可视化资源,激发“研学”兴趣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更多、更直观的信息资源应运而生,如文字、声音、数据、图片、视频等,这些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可视化技术将文字、声音、数据等信息转化或优化为可视的图或结构性的文字资源,有利于教师直观形象并系统地展示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环节、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或工具的应用、各环节时间分配、师生活动安排等内容。能有效改善研学过程中的理解、对话、探索和交流,增强思考的效能和创新性。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的直观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符号、动作、信息技术等途径优化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现更形象、直观的可视化资源,例如巧妙利用网络素材库中的图片、动画和视频,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形象地展现在其他同学面前,迅速唤起他们的回忆,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欲望。

如教学《诺亚方舟》一文时,课前笔者布置学生在网络上搜索“舟”字从古到今的演变,并在学生自主研学生字的时候,用课件演示“舟”的图片,由最初的甲骨文演变成现代楷体“舟”字。(如图1)

在学生研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舟”字的古今演变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汉字的发展及特点,对汉字文化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古人造字的智慧。通过这种图形渗透字理识字的方法,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可视化资源,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研学”的兴趣。

二、利用可视化工具,发展“研学”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而可视化思维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符号、表格、动作、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如何利用可视化工具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其研学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开发并运用了两大类可视化工具:一是可视化思维工具,二是可视化评价工具,其基本图形是箭头、图形和图表。这两大可视化工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1. 可视化思维工具,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可视化思维工具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用于提升学生比较分析能力的韦恩图;用于提升学生事物分类能力的Y/X/W线图;用于提升学生因果分析能力的鱼骨图;用于提升学生建立和分析事物关系能力的思维导图(概念地图);用于提升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金字塔图;用于提升学生表达不同程度的正反面意见能力的蝴蝶图;用于教学活动后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的PMI反思表格。这些图形化工具在学生的“研学”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如在教学《星星的新朋友》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利用鱼骨图对课文内容的进行梳理。(如图2)

学生在研学过程中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不仅可以克服记忆方面的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内容,从而增加文本的深度和广度。这一切的积极功效都来自于思维导图所拥有的激发放射新思维、提高注意力、延长记忆力的独特功效。

2. 可视化评价工具,提高合作分享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课堂评价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学生的发展,故此,在学生合作研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好评价的教育性功能,巧妙地借助一些评价工具,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评价。如在新课标中对低年段“听”的要求作了如下表述: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內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根据此要求,笔者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倾听,制定了“听”的自我评价表。(如表1)

在播放课文范读的时候,笔者利用评价表,让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和同桌的表现,给同桌作出一个评价。这样既避免了老师对“听”的一种说教式的灌输,又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大大提高,很快地明白了“听”的具体要求,学会倾听。听说读写都是语用的内容,同样地,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笔者尝试让学生根据制定的评价表对小组学习中的同学的作文作出评价,并尝试帮助其他同学修改作文,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类似的评价表还有朗读评价表、说话评价表、书写评价表等等。这些根据新课标要求制定的指导性评价表,有利于学生明确要求,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打造可视化教学,提升“研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可视化思维,提升学生的“研学”效果,我们提出了基于“研学后教”教学理念下的“三问”可视化课堂研学模式。“三问”即自读——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自悟——解决问题。本课堂研学模式以“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活为本”为指导,以“思维可视化”为教学理念,遵循“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问题导学”的教学原则,探索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在经历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两问”环节后,笔者要求学生以绘制思维导图为主要形式,开展以猜想与假设,阅读整理信息,分析与表达为主题的小组合作研学活动,学生们因为已经基本掌握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的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合作能力,在整个“解决问题”环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学氛围浓烈,课堂效率高,真正把学习的时间和权利还给了学生。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研学后教思维可视化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思维可视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