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课程模块与考核评价研究

2017-07-01 11:06李娟
科技视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考核评价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李娟

【摘 要】现有校企合作方式大多仅停留在学校和企业表面形式化合作,并未真正做到深度合作,本文主要从校企深度合作课程改革入手,构建出校企深度合作课程模块,由专业课到核心课、由核心课到岗位课、由岗位课到综合实训的改革方案,同时构建出校企合作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案,达到一体化的合作方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改革;考核评价

1 现有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一条途径,现有校企合作大多只停留在表面或侧重单方面培养,出现校企合作一头热的瓶颈,主要以学生在学校完成所有基本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为主,企业和高校之间还处于分离状态。企业与高校之间在技术沟通、信息交流、人员合作等方面的沟通交流过少,仅仅将专业培养目标转变为应用型,增加应用型课程比例,但是在课程体系、实习实践、师资培养、合作模式等方面变化仍不大,未有效的建立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机制,未能深层次、全方位合作,达不到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一体化的需求。

2 构建课程模块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按“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民办高校与企业联合制订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联合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金融软件工程方向)复合型、应用型互联网金融人才。构建的课程体系分为5个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岗位课程模块和集中性实践模块。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完成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课程的学习,大学二年级完成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学习,大学三年级完成专业岗位课程模块和集中性实践模块的学习。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由本专业教师讲授,主要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学科基础课程模块的课程由本专业教师讲授,属于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完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等;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课程由本专业教师讲授,属于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主要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Java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专业岗位课程模块课程主要开设与企业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课程,属于顶岗能力培养阶段,由企业导师讲授,主要课程包括:《Java企业开发 MVC框架》、《Java企业开发IOC容器》、《金融软件测试技术》、《oracle大数据分析》、《关系数据库和NOSQL》、《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等;集中性实践模块是一个综合能力训练模块,由企业导师讲授,主要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编程综合实训》、《Java SE金融项目综合实训》、《企业级框架综合项目实训》、《金融行业软件开发综合项目实训》等。

5个模块的课程由基础课到专业课、由专业课到核心课、由核心课到岗位课、由岗位课到综合实训,以专业知识-能力提升-项目实训为主线, 将核心课程教育与岗位专业课程的整体认识统一起来, 并结合企业实训项目对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人际和团体交流能力以及工程应用能力进行整体培养。

3 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现有的课程考核评价主要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考核方法为主,由授课教师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出试卷考试,闭卷考试考核的内容基本书面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严重脱节, 对于需要操作技能和能力无法全面体现,且所有课程的考试集中安排在期末阶段进行, 导致学生只看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学生只需要在期末投机取巧便能轻松及格,这种考评方法严重违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宗旨。基于校企合作的考核评价是以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为标准的考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学生课程学业采用多元性、柔性的多角度考核方法,结合学校考评和企业考评双方评价结果。

第一、建立以技能考核为主,知识测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以技能考核为主,知识测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根据行业企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技能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制定考核内容,合理增加或删减考点,既考核基本系统的理论知识, 又考核与实践相关的各项技能,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地充分发挥和提升, 确保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质量,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

第二、注重过程考察。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习项目或典型工作任务为单元组织考核,每学期有规定的次数,每次考试占总评成绩一定的比例。充分利用过程考核的结果,通过分析总结考核结果,对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查漏补缺。

第三、考试形式多样化。学习效果评估方面增加项目报告、设计评估等形式。在“工程学科知识”方面,鼓励多学科综合、创造性和创业精神培养,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改变学习态度并逐步形成相应的工作技能。在“工程实践能力”能力考核方面,则以记录、报告、自评、互評等形式进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将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有利于建立和完善评价系统。

4 总结

本文主要从校企合作中课程改革和考核评价入手,构建出符合民办高校的深度校企合作课程改革模式,通过课程改革构建出多方位的课程考核方案,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培养全能型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鹏飞,苏成柏.以专业建设为主线构建高职办学特色[J].高教探索,2010(01).

[2]马树超,范唯.高职教育: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的十年[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

[3]张俊珍,田东平,崔瑞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因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6).

[4]曲中林.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管理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