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ST模型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宏观分析

2017-07-01 23:12赵玉宏
城市观察 2017年3期
关键词:功能区文化产业融合

◎ 赵玉宏

基于PEST模型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宏观分析

◎ 赵玉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传统文化的不断挖掘,北京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厚重的文化资源近年来日益相互融合,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一些新的业态,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态势,并且这种融合正在逐步由自发走向自觉。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成长是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分析创意产业融合成长所处宏观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影响,利用环境分析的PEST工具,从法律与政治、经济与信息、社会与人文以及技术与产业四个方面分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成长所处的宏观环境。

PEST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环境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内涵

文化产业,英语为Cultural Industry,汉语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最初出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对其概念和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世界各国迄今对文化产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美国主要是从文化产品具有知识产权的角度进行界定,把文化产业相关行业称为“版权产业”;日本更强调内容的精神属性,凡是与文化相关联的产业都属于文化产业,称之为“内容产业”。它的内涵除包括传统的演出、展览、新闻出版外,还包括休闲娱乐、广播影视、体育、旅游等。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在英国首先提出,其后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提出相关概念。在发达国家,无论称为“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或“内容产业”,其内涵都主要包括版权产业、文化产业、休闲产业、体验经济、注意力经济等概念。

随着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态和业态进行了界定。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本文中的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和内涵参照《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根据该标准,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其内涵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和休闲娱乐以及其他辅助服务等九大类。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融合PEST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分析,通过总体上对产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因素进行把握,常常又被称为一般环境分析,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本文将从政治与法律、经济与信息、社会与人文以及技术与产业四个方面分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所处的宏观环境。

(一) 政治与法律环境

1. 政策环境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政策环境。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与法规,为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保驾护航。

在国家政策层面,2014年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消耗、低污染等特征。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会议确定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这是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提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战略之后,中央政府进一步支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决定。

就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在政策层面,2015年4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进一步加强了全国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更好适应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的多向交互融合发展态势,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预计到2020年,在《行动计划》的影响下,北京市将基本形成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高水平、宽领域、深层次的融合发展格局。

2016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在着力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方面,《纲要》提到要大力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强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挥好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以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中国乐谷、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等为支点,发挥科技、文化融合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功能区内涵,形成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金融、旅游等相关产业高水平、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积极培育以数字内容、新媒体等为主体的文化科技融合产业,有效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2. 法律环境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文化产业法制建设开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目前,我国在文化领域制定了两部法律:《文物保护法》和《著作权法》,初步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然而,在现有文化立法中,文化管理方面的立法数量居多,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立法还很欠缺,我国类似《文化产业促进法》的法律法规尚未制定。文化产业各行业的发展,除《文物保护法》和《著作权法》有少部分内容涉及文化产业、《电影产业促进法》规范了电影业的发展以外,基本上缺乏专门的国家法律支撑。

目前,文化产业的规范和管理仍主要依靠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以及大量法律层级和效力都较低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如《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在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方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凡外资准入的文化产业领域原则上同时视为国内非国有资本也准入。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问题解决方法以及行政监管领域尚属空白,直接负责的行政管理机构不明确。在行政许可方面,对文化产业的行政许可行为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在行政许可的设定、程序、时限、效力、标准、条件、监督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文化产业法制环境建设亟待加强。

以文化产业融合产生的新业态——数字出版业为例,我国目前还未出台专门的数字版权保护法,有关的法律依据除了2001年修订的《著作权法》和2006年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其他还有《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规和解释。但现有的法律体系已经明显不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都为数字版权的保护带来困惑。

可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法律法规的出台仍旧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业态还缺少相对应的法律保护。

(二) 经济与信息环境

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

北京市是全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文化贸易稳步扩展、文化消费持续增长、产业集聚日益突出的特点,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整体实力持续增强,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合计13451.3亿元,同比增长14.0%;资产总计20140.2亿元,同比增长20.6%;从业人员122.3万人,同比增长6.2%。2015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179.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在全国占比最高。①此外,在文化消费、对外文化贸易、文化企业竞争力等多项指标方面,北京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2. 文化消费潜力巨大

按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文化消费将快速增长;当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的时候,文化消费将会出现井喷。在文化产业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文化消费已经占到家庭消费的30%左右,对其他行业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6100美元,文化产业消费总收入已突破万亿大关,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

一方面,按常住人口计算,2012年北京人均GDP达到13797美元,依据世界银行划分各国贫富程度的标准已达到中上等国家水平,同时也到了文化消费的爆发期。另一方面,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市场资源,较为健全的文化市场体系,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等不可比拟的文化优势,文化消费拓展空间巨大。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联合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数据,北京文化消费环境指数高于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居全国首位。

3. 数字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信息环境

北京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全市已拥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移动通信、数据通信、互联网等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手段;长途传输、电话交换和移动通信已实现了数字化,形成了以光缆为主、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覆盖全区、连接世界的现代化立体信息通信平台。

信息素养是人们必备的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与竞争能力。近年来,北京市民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数字化生活方式逐渐普及。北京市网民数量由2005年的428万增至2013年的1556万,同比增长6.7%,互联网普及率75.2%,在全国排第一位。北京市民对首都之窗网站的使用率明显提高,从2005年的11.8%增至2009年的26.7%,表明北京市民的信息素养逐渐增强。

北京市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发达的信息通信技术,较高的互联网普及率以及逐年递增的市民信息素养,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技术保障和人才储备,确保了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产生的新业态的文化产品传播渠道的畅通,极大地推动了新兴数字技术支持的新媒体信息产业的内容创新和产品创新,以数字化等高新技术促进文化的产业化、改造传统文化生产流通方式,带动了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提升。

(三)社会与人文环境

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丰富的创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而且直接反映出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能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的无形品牌和竞争力,吸引金融资本以及其他相关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使文化进入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化率和附加值。

1.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当代创意相结合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经过创意的催化,形成了独具北京特色的文化旅游、影视作品、文艺表演、年节活动、现代手工艺等文化创意精品项目和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古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以故宫、长城、胡同、四合院、京剧、景泰蓝、烤鸭等为代表的传统京味文化,在新形势下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资源并非一定能够变成经济与文化实力,只有与当代创意融合,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创造,把握其精髓和神韵进行合理开发,才会产生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产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反过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近年来,北京利用互联网、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已初见成效。例如,应用动漫等新手法演绎京剧,将京剧艺术与动漫结合便是促进京剧发展的一个新手段。动漫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尤其深受青年喜爱,将京剧的故事情节、美学元素和文化内涵等以动漫形式重新创造,可以让人们轻松愉快地欣赏京剧唱腔之美、形式之美,引发人们对京剧的兴趣,从喜欢到传承。

2.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是产业融合的推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是集文化、创意、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由此决定,创意产业融合所涉及的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或者企业融合都与人才密不可分,是一种极其依赖管理者心智能力的活动,需要既懂经营、懂文化,又懂技术特点的领军人物。因此,人才资本是创意产业融合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能否拥有大量的各类创意人才,将成为夺取创意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其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丰富,集聚了各类科技研发及创意人才。但要构建创意之都,北京同样遭遇人才瓶颈,相比纽约、伦敦、东京等文化创意产业繁荣的城市,北京市文化从业人员占全市总从业人员的比例仍然较低,据统计,北京的创意人才只占全市从业人员的 1%,而纽约为12%。人才不足严重制约了首都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以动画及多媒体行业为例,虽然相应的动漫教育机构、动漫人才数量迅猛增长,但是动漫产业的发展仍出现人才告急的现象。据了解,业界需要人才15万至20万人,而每年能够提供的合格人才仅为1万人左右,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壮大,这个缺口还会不断扩大。因此,尽快集聚大批优秀的创意产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四) 技术与产业环境

1.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显著

2006年起,北京市陆续认定了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过多年发展,市级和各区县的集聚区已经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以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为例,其内部聚集了众多影视传媒、网络服务、广告业等文化传媒企业。2012年5月,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的要求,中宣部与科技部会同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开展了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工作,认定北京中关村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16家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根据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北京市整合打造20个文化产业功能区。这20个功能区分别是:天坛—天桥核心演绎功能区、雍和园—德胜园文化科技融合功能区、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北京老字号品牌文化推广功能区、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功能区、奥林匹克公园文化体育融合功能区、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功能区、大山子时尚创意产业功能区、中关村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中国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动漫网游功能区、房山历史文化旅游功能区、国家创意设计与艺术品交易功能区、天竺文化保税功能区、会展服务功能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功能区、中国(怀柔)影视产业功能区、昌平未来文化城功能区、平谷音乐产业功能区、文化和生态旅游休闲功能区。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实验室建设为抓手,以资金支持、政策配套为保障,科学合理地安排功能区规划,推动大企业、大项目在功能区落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发展。

2.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技术优势明显

就技术环境而言,创意产业的成长离不开高技术的渗透与融入,高科技为创意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发展平台,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数字融合、网络融合,进一步催生出媒介融合和产业融合,改变了创意产业的成长环境。高新技术和创意产业的融合是抢占21世纪创意产业制高点的一条捷径,高技术给创意产业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趋势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图一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PEST分析总结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高新技术加快向传统产业渗透与融合,以新技术和新需求为导向的新兴领域不断涌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合催生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出版等快速发展的新兴领域,特别是在数字出版、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综上所述,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政策法律环境、经济信息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以及产业技术环境等几个方面的考量,正是由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共同推进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如图所示。

注释:

①数据来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中国经济网,2016-11-22。

A Macro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Beijing Based on PEST Model

Zhao Yuh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igg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science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Beijing has been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in recent years.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new industries been established, and new features and trends been seen. The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has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changes in macro environment on its development with PEST model from four perspectives, i.e., legislative and politics,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humanities, and technology and industries.

PEST analysi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environment analysis

F062

10.3969/j.issn.1674-7178.2017.03.013

赵玉宏,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产业、传媒发展、文化传播等。

(责任编辑:陈丁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课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有效供给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功能区文化产业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宁夏水功能区管理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