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
(福建省武夷山市吴屯中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人们提出了“让课堂回归生活”的要求,以使得思想品德教育摆脱课堂、课本与教师的束缚,让学生能够在更贴近生活的环境中去学习思想品德课程,以此实现思品教学的最终目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应该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做到来源于生活、融入生活、超脱于生活,让学生的每一次学习都有生活实例作为依托,既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内化成自身品质和修养,又可以保证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策略
在《泰戈尔评传》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中的所有色彩都吸引着孩子们的心灵。”纵观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和教育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们进行教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教育更好地生活、实现自身价值,进而反馈社会,促进社会生活的前进与发展。所以说,教育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相比于枯燥、死板、生硬的理论知识,学生更喜欢从生活中去学习,生活对于学生的吸引也远远大于书本。而且从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本身来说,其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里面一切的理论知识都是基于生活而产生的,符合人们普遍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规范。因此,不论是从生活实际还是从教育实际考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都应该结合社会生活来进行教学,做到真正地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角度去教学。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日常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和心得,谈谈在新时期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与举例围绕生活实际展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不可否认,以当前阶段中国人才选拔的模式来看,考试是唯一一项公平、成体系且实际效果明显的选拔方式,所以我们可以预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考试都与学生学习脱离不开,也就是说中考、高考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不论课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多么新颖、学生学习多么轻松快乐,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考试中来。所以面对这个实际的问题,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在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实现教学本质的前提下适当考虑对考试的影响,而且近些年的考试也越来越脱离死记硬背的僵化内容,愈发结合生活实际,因此不论是教学改革还是考试改革都在朝着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由于近些年初中思想品德考试常常结合时事热点问题进行考查,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较高,但学生在这块还处于短板,并不能很好地根据所给时政材料总结提炼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归其原因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大为不足,所以说教师在日常授课时,应尽可能地采用生活热点实际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和范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
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主要讲解的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国策和发展战略等内容。在实际教学时,一涉及这类内容学生就很不“感冒”,觉得国家话题离自己太远,而且政治的内容学生也不太感兴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将最近社会中发生的跟国家有关的热点话题拿出来作为例子进行教学,让学生讨论。像最近一段时间大火的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防御系统的问题,在互联网和新闻中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报道,学生多多少少都会有所了解,教师就可以借此给学生讲讲“为何美国要大力部署萨德防御系统,其对中国的危害又有哪些”“面对韩国不遗余力支持美国的立场,我们应如何理性爱国”“怎样处理韩国明星、韩剧、韩流与国家利益的正确关系和有效做法”等等,这样的内容和话题贴近了学生生活,也顺应了当前的时事形势,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事热点话题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理论实际相结合的意识,又让学生能够与时俱进、随时了解国家最新的政治局面和动态,可以说这样的做法比单纯学习国情国策的理论知识要有趣得多。
二、將生活化教学融入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教育即生活”这一理念应该彻底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才能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若是只将其当做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就会显得过于僵化,影响其效果。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某种目的或某项知识的教导,若是刻意地将生活与教学相联系反而得不到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应该在方方面面合理、多样、时刻地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渗透,让学生在一点一滴中感受到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关系,这样慢慢地就会让学生接受生活化的教学、感受到生活与教学的密切关系,而不是为了教学而联系生活,应该是生活中有教育、学习中有生活。
比如说,在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时,可以针对“投身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节课的内容,举办关于“老人摔倒要不要搀扶”的辩论赛,通过辩论赛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对于社会目前广泛讨论的这个话题应该如何做,又该秉持何种态度,让学生明白怎样正确的做法是符合我们精神文明品质的;在学习完“选择希望人生”这一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合情、合理、目标明确的人生规划的小组任务活动或者是主题班级海报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每年的校庆或班级联欢的时候,组织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矛盾话题、热点问题进行小品改编,做到艺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加入思想品德的评价部分,设立“功德本”记录学生日常的良好言行和做法,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加分,纳入到年终思想品德的总成绩里面;对于有条件外出旅游的学生来说,鼓励其亲自去台湾、南沙、香港、澳门看看,了解了解当地人和青年人对中国的看法,亲身体验一下在不同体制下这些中国特区的生活与我们有何不同。类似的活动和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只要用心思考就能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地方找到合适的机会去结合生活实际,做到随时随地实时渗透。
总之,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能够教会我们书本里的知识和书本之外的内容,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抓牢生活这一巨大的素材库,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懂得人生道理、提高精神境界,让思想品德课堂具有生命力,真正的“活”起来。
参考文献:
[1]陈林蓉.教学生活化的尝试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2011.
[2]张寿康.浅谈如何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
编辑 谢尾合
新课程·教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