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芳
(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
摘 要: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物理知识重在理解,所以物理课上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相当重要。课堂教学要想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就必须在引入教学过程上下功夫。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关键词:导入;物理学史;生活现象;多媒体实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对于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在学习新的知识以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课方式多种多样。
一、物理学史上的科学故事导入
一个好的故事的基本要求是有事、有趣、寓理。课堂上讲故事,其目的在于引入教学,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而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利用故事引入时,故事要短,不宜太长,故事的选择要能针对性地说明所要解决问题,教师还需要逐步进行启发引导,努力使学生的注意力超越故事进行思考。例如:学习简单的声现象,可以通过生活中有趣的声音现象导入新课;学习电和磁,可以从奥斯特的实验导入;学习重力的方向时,可以讲牛顿被苹果砸到的故事导入。
二、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导入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很多,我们可以选择学生熟知的现象导入新课,会产生好的导入效果。例如,学习力的概念,可以从生活中的推、拉、提、压等力的现象导入;学习惯性时,可以先问学生:“车启动或刹车时,坐在车上的人身体会向哪倾斜?”“钢笔出水不畅时,甩一下墨水就出来。”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可以问:“地上滚动的足球是否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才向前滚动?”“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不受推力了吗?”对这些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会有争议,从学生的矛盾焦点导入新课,学生的思维刹那间被激活了,注意力转移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物理的欲望。不仅能唤起学生对感性现象的形象回忆,使他們进入积极思维状态,而且有助于理解相关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来理解物理知识”的习惯。
三、应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应用一些精彩的视频片段导入。
例如,讲“压强”一课时,可以先播放《红河谷》里男主人公泥沼里救人的片段,学生会跟着故事里的情节,不由地思考:泥沼里救人为什么不能站着跑过去,而要慢慢爬过去,还要铺一块木板?接着,可以利用“雪地里,高跟鞋脚印为什么比较深?”提出本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压强。学习“声现象”,也可以用一些悦耳动听的声音导入新课,在音乐欣赏中,体验乐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不同。学习“光的色散”,可以用美丽的彩虹导入新课。
这样的导入,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后对其中的物理现象和涉及的物理概念进行学习,事半功倍。
还有一些课程适于用图片导入:
例如,学习水循环时,可以用图片展示自然界中各种状态的水、水蒸气、漂亮的冰花、六角形的雪花、冰雹、云、雨、雾、露、霜……学习能源的知识,可以出示风力发电、水电站、太阳能、地热能等等的利用。
这种方式的导入,学生很乐意接受,在快乐中学习。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
四、由实验导入,做一些相关的实验导入
1.引导学生做一些自己动手能做的实验
初中物理教材为学生的学习设计了很多小实验。教师讲课时如果能合理巧妙并适时地利用学生的小实验来导入新课,效果会很好。例如,讲液体压强时,用饮料桶接满水,在其侧壁不同高度扎几个孔,水从孔中喷出来,观察每个孔喷出水的远近,分析水的路径不同的原因,从而导出液体压强这一概念。学习摩擦起电时,摩擦过的塑料尺可以吸引小纸屑,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了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知识,印象深刻,容易理解记忆。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来进入新课,有诸多优势,容易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方向,而且还在无意中培养了实验兴趣和动手实验技能。
2.教师通过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教师做适当的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例如,学习声现象中的音调时,可以做以下几个实验:准备七个相同的瓶子,里面装入不同量的水,敲瓶子,可以发出规律的音阶,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同学们边看演示边思考问题,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还有几个小实验,例如:覆水杯实验,瓶吞蛋实验,注射器挂钩码,也可以作为学习大气压知识时导入新课的演示实验材料。
教师或学生演示实验,不仅需要演示实验本身的生动、形象,还要同时引起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顺势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对物理理论的学习上来。这种导入方式,运用了生动的直观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教法,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因此,教师恰当的演示实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示范和引领。
五、设计能启发思维的问题
教学设计中如何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入新课,设计者应从贴切性、自信心满足等几个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设计和选择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有递进关系,层层深入。问题必须要有思考价值,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例如,学习“浮力”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一只铁钉放入水中会怎样呢,上浮还是下沉?为什么用钢铁做的大船在水中不会沉下去呢?一只小塑料瓶,在水中会怎样呢,上浮还是下沉?把里面装入不同的物质,又会怎样?学习“光的色散”时,可以提问: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光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才能分解成七色光?七色光的变化怎么不同呢?学习液体压强时,可以提问:水瓶侧壁的三个孔有什么不同?孔中的水又有什么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孔喷出的水路径大不相同呢?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我们要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一些引起学生好奇的问题,引用一些生活中让学生好奇的物理现象,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顺理成章地走入物理世界,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
总之,导入新课的方法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坚持反思,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刘秀梅.决定一堂课的关键[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
[2]田瑞阳.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11.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04.
编辑 张珍珍
新课程·教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