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开锐 许艳花
(1.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2.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
摘 要:要探索适合学校化学实验开展的路子,农村中学的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多对实验进行研究,并进行一些实验的改进或有益的补充,才能满足学生动手、动脑、实际操作,从而达到学习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投影实验;微型实验;整合实验
对于办学条件较差、缺少仪器药品和实验设备的农村中学,怎样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改进实验教学模式,是广大农村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如果要做到既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又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就必须开发和利用现有的资源,摸索出适合本校特点的路子。下面就如何对化学实验的校本化处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开发和利用试剂量少且能投影演示的器材和实验
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即使能做,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也看不清楚,只能“听”实验。老师的“代劳”,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在,很多农村中学大都配置了投影仪,教师可以把某些演示实验投影演示,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1:硝酸钾降温结晶过程的投影演示。
(1)在烧杯中加入20 ml水,再加入约0.1 g牛胶粉末,边加热边加入硝酸钾晶体,并不断搅拌至煮沸,得到KNO3热饱和溶液。
(2)用镊子夹取一小团脱脂纱布,蘸上KNO3热饱和溶液,涂在玻璃片上,立即放到投影仪上观察,可看到晶粒不断增多、变大并向四周扩展。
此实验不仅省药省时,而且可见度大,能看到晶体生动的长大过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实验中采用微型实验,并印发给学生
印发给学生的资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实验方案或步驟、需要学生用废旧物品替代的仪器、优点分析等。
案例2:用注射器制取气体CO2和气体性质的实验。
收集的器材:注射器、青霉素药瓶、眼药水瓶上的胶头。
实验方案:(1)在青霉素药瓶内放入几块大理石,倒入少量稀盐酸,过一会儿用燃着的木条在瓶口检验,如熄灭,立即把带有注射器Ⅰ的橡皮塞塞紧瓶口,组成密封系统;(2)瓶内产生的气体推动注射器I活塞向上移动,当注射器内充满五分之四体积气体后,拔出,立即用眼药水瓶上的胶头套住注射器嘴;(3)取另一支注射器Ⅱ,装入紫色石蕊试液,用橡胶管将两支注射器对接,中间用止水夹阻断;(4)松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Ⅱ的活塞,使紫色石蕊试液进入注射器Ⅰ,可观察到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同时气体的体积也缩小,说明CO2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引起紫色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5)用上述(3)(4)步骤的方法可做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
传统方法制取气体的装置组装繁琐,难以控制,用药量大,特别是一些有毒气体的制取,容易造成气体溢出的现象,污染环境。用此装置,安全性高,密封性好,制得气体纯度高,也不容易扩散到空气中;还可以现用现制,有利于环保。
三、收集身边的物品作为实验仪器,组织学生有序开展
很多的身边物品可作为实验中的替代品。如杯子、瓶子、碗、筷、匙、饮料瓶以及食盐、糖、水等,进行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倾倒和排水集气的操作练习;用注射器量取液体和滴加液体;用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控制反应速率。
四、整合实验素材,开展系列性实验
案例3:二氧化碳制取原理的对比实验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以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的。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也不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呢?通过对比实验来解决。(1)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从反应中可以看出刚开始反应进行得很快,但过一段时间后,由于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不断生成,因而反应停止,便没有了气泡,从而得不到大量的二氧化碳。(2)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从反应中可以看出反应速度过快,反应一会就完了,产生的气体来不及收集。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最佳方法。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活动
为了使课外实验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搭建活动平台。(1)引导学生自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2)开展各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如可进行实验技能竞赛、实验方案设计评比、实验装置改装等活动,并要求学生尽量运用自己身边的物品。
六、开展好家庭化学小实验
把家庭化学小实验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化学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家庭小实验,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精心选择家庭中易于开展的实验,编印成小册子。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二是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教师跟踪监督,以保证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总之,要探索适合本校化学实验开展的路子,农村中学的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多对实验进行研究,并进行一些实验的改进或有益的补充。要结合农村实验设备配置不齐、药品不足的实际,从简单、易做、安全、节约、综合利用、有机整合、新颖易懂、易操作等着手,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改进和补充,才能满足学生动手、动脑、实际操作,从而达到学习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目的。
编辑 任 壮
新课程·教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