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灵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课堂逐渐引进微型实验,这对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微型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安全环保观念。
[关键词]微型实验 初中化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82
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主要理论基础源于化学实验。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教学课堂上的微型实验既能让每一位初中生直观地认识实际实验过程,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由此可见,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及时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一、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微型实验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微型实验的本质在于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避免化学污染。在初中化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了解各类化学物质的属性、变化规律及组成结构的同时,能够独自发明一系列简易实验器材,从而让学生参与到更多的实验活动中去,创造性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由于微型实验的化学试剂用量较少,事故发生率较低,因而学生在实际实验中收放自如、反复验证,能仔细观察产生的实验现象。此外,微型化学实验仪器方便携带,学生可随时进行实验,参照教材实验结论进行一一验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辨能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表明:微型实验能有效增强中学生的环保安全意识。微型实验器材精致小巧、化学试剂用量较少,这些都在无形之中缩减了微型实验的成本,避免因试剂用量过多而造成的浪费。微型实验的便利性有助于教师演示实验的完成,满足了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需求,提高学生节约化学实验试剂的意识。此外,微型实验使用较少的化学试剂进行实验,这也相应的降低了实验危险指数和事故发生率,进而为每一位学生营造安全舒适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热情。
3.激发学生的自我探索与创新意识
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倘若采用纯粹的理论讲授方式,很难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原理与化学反应。例如,讲授“NaOH遇水放热的化学原理”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依据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的。相反教师若能运用微型实验器材做一些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感知NaOH遇水放热的过程,并观察其实验现象,教学效果则会好很多。实践证明,微型实验入驻初中化学课堂,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激发了学生自我探索与创新意识。
二、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对两种极端,即“重理论轻实践”和“重实践轻理论”。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实验中要妥善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探索酸碱盐物质属性的微型实验中,把试管替换成点滴板,可避免试剂用量过多而造成实验失败。由此可见,在实施实验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化学原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拓宽微型实验场所
化学学科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也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家庭小实验,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家庭微型实验,从而不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例如,学生在了解硬水和软水的概念后,能够独立完成“硬毛巾变软”的家庭微型实验。因此,拓宽微型实验场所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鼓励学生独自操作
微型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独自完成实验,必要时可适当地进行指导。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可让让学生自行操作,先将长颈漏斗替换成注射器,再往注射器中添加相关化学试剂,最后观察实验现象。由于微型实验的成功率相对较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操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凡的意义,一方面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地引入微型实验,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佟玲.浅谈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4)
[2]孙国山.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的功能及实践初探[J].成功(教育).2008(11)
(特约编辑 安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