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
(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学)
摘 要:响应课改号召,以“先学、后教”为主旨,积极改变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模式,以便能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质量;教学模式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这就对农村中学教育,发出了课改的呼声。而导学案对于学生来说,犹如姗姗学步的孩子手中的学步车,对高中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教师来说,何尝不是一道难题。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借助导学案帮助学生解困惑、学方法、引发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教师在此过程中又该如何利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呢?这一直是我们农村中学教师探索的方向。
一、“导学案”的概念通俗化
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是老师设计一种辅助学生预习和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使学生通过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达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目的。从预习抓起,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预习和自学能力。导学案的设计则需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互相沟通信息的过程和具体的方法。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导学案实际上是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副本”,也是教师转换角色的契机,通俗地讲,就是教师从站三尺讲台中间授课,变为坐在学生中进行引导;学生从被动记笔记变为主动参与的形式。
二、“量身定做”导学案
网络如此发达,很多学案遍地可寻。如何在当中寻得一“宝贝”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在导学案的编写当中一定要遵循的原则。这“实际”是指在导学案设计时要从课本中的知识点出发,符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从而引导和确立学生的学习任务。我们要思考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文或者导学案时什么样的问题他们可以自己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在老师的提醒下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已经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但又与教材息息相关。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学案编得更合理。我们把导学案的设计大约分为三大模块。
第一个模块:“预习导学”
在这个模块中,教师可以依据课本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也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材料题对课文中的重点加以解释。当然,这些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循序渐进,难度不大,学生看一眼,答案八九不离十。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不仅光看书不行,看不详细也不行,不思考那更不行。比如说,人民版必修一第一个专题的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中,教师可以简单地设计几个问题:“内阁是不是宰相?区别在哪里?”学生完全可以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这个问题。
第二个模块:“过程导学”
学案中问题的设计要有张力,基于学生对预习问题的逐渐认识,还要依据整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有详有略的设计。比如,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要最简单,第二个问题的设计,学生只要努努力就能跨上去,从而增强他们解题的自信心,第三个问题可以难些,但必须让学生有话可说,这也体现了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的思想。这样就更容易使“学困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例如,人民版必修三的第三个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本人就比较青睐材料式导学案。对“林则徐、魏源为什么提出向西方学习”这一目,用了三则材料,其中两幅彩图《经学难抵洋枪炮》《中国与西方近代经济之对比》以及“中国人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等语言,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回答出导学案所设置的问题,那林则徐、魏源的主张就可以不难理解。本课的重点之一“康梁的维新思想”,同样也设置了三道材料题,学生可以在预习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这个知识点。“维新思想的影响”这一目,学生在材料的提示下,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归纳即可。
在导学案实施的一年当中,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与课堂模式。依据我们设置的问题,把学生分为八个小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进行分工与协调,设立奖励激制,以提高学困生的积极性,同时,适当安排班上的桌椅,打破传统课堂模式,更便于讨论。学生明显地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笑了,我们也笑了。当然,这些问题的设计,要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单靠某个人是很难完成的,这对教师的思想进修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第三个模块:“课堂小测”
导学案的后面我们经常设有“当堂检测”这个环节。问题的设置要体现本课的重難点。当然,为了活跃课堂,也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进行训练,比如说抢答、演讲、板书设计等。
三、学生在导学案中的“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已经习惯了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机械地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教,从而大大削弱了教学的效果。每节课结束之时,我们都会让学生进行下一节的预习。那事实上学生该预习什么、怎么预习、为什么要预习,并没有明确地指出。最后学生只是看书,看书,再看书。看什么?当然是教材。可是,要怎么看、看到什么程度,没人管。甚至学生是否预习,教师也没有办法落实,更无法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反馈。到最后,学生的预习质量如何,无从知晓。这些现象在农村中学是极为普遍的。为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导学案的设计就是让学生成为自学、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它的科学使用将直接影响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比如,对新课的预习。我们可以建议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结合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知识链接”等,自主地把握课本的大体内容,从而对课文的大体内容有初步认识,这就打破了传统预习中没有内容可看,只是读下课文就了事的做法。在导学案的指引下,预习新课,在书上相对应的地方画出来,留下痕迹,以便达到预习的目的。有能力者对课文内容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中等题目。如果学习中出现疑惑之题,在第二天可以交由小组进行讨论或提交班级讨论。由此,学生才真正地预习了课本,不再是走马观花。心中有了问题,有了知识的储备,那么接下来,在课堂上小组讨论就不会不知所措。
导学案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后反思,哪怕是一句话。比如:作业是否完成?课堂发言是否积极?课堂练习都会做吗?今天的学习与昨天相比怎样?这样的反思将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自我的客观性评价,也将有利于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学习及行为表现做客观的评价并加以改进,这是必要的。
四、教師思想进行彻底的“洗礼”
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从上课走进教室,下课走出教室,整堂课都在滔滔不绝地讲,既做导演又做演员,讲得头头是道;或许学生也已经习惯了当听众,从黑板到笔记本,记得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或许课余时间你会想:为什么我讲那么多、那么好,学生一到考试就考砸?你又怎么知道: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感受,学生的主动作用则无处发挥,能力无处培养,那又怎么能考出好的成绩呢?如果不积极而深刻地去改变农村教师的观念,课改就无从谈起,学生的能力又怎么能够提高呢?
所以,我认为导学案能否真正实施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们老师自身!我们也许失去了独霸讲台这个特权,由所谓的“独裁”到“民主”,我们的角色转变实在太难,也会很不适应,因此,课改要成功,必须给每个老师“洗脑”,进行新课模式操作技能培训,比如,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新课堂的驾驭,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效展示,形成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那么,在课堂上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应该怎样发挥作用呢?首先,我们可以在课前认真地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好学案,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们还可以在上课前抽批部分学生的学案,以便了解学生情况,然后进行二次课前备课,这样有利于在课堂活动中指导学生。其次,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努力地让学生对导学案和教材进行全面的阅读,所设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知识结构体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建构,这样就防止了“满堂灌”的嫌疑,又可以活跃课堂,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只要有充裕的时间,只要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的或者通过小组活动可以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完全可以“袖手旁观”。
当然,作为教师还有一项任务——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每上完一堂课,总有会有自己的成功之处。它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应对课堂的经验。当然,即使每一节课,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比如,对某个问题的处理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时,教师要及时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但所有这些贵在“持之以恒”。
总之,导学案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导学案各个环节的设计,努力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导学的功能,使导学案成为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工具,从而促进农村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
编辑 张珍珍
新课程·教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