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06.026
收稿日期:20170125
作者简介:杜文星(1981—),男,安徽宿州人,中学高级,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摘要:高中生处在生理年龄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期,这一阶段成长和心理品质也正在变得越发成熟,但让人困扰的是高中生当前也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变革这一大背景下,处于多元价值理念碰撞、传统道德理念流变、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越发复杂的情况中,高中生健康心理塑造成功与否,成为高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青年才俊为我国栋梁之才,促进高中生健康发展,已不单是个人问题,同时也决定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命运,对国家振兴及时代进步都是有直接影响的。新兴积极心理学有关理论给高中教育相关人员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才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高中生;积极心理;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6007403
引言
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体制中的高中教育也不得不应对新的挑战,时代对高中生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情况来看,高中对高中生培养方面的滞后性与局限性是较为明显的,出现心理问题的高中生并不在少数,这不仅影响其学习成绩,同时对个体健康成长也会构成阻碍,所以目前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手段亟待大力革新。在高中生中开展针对性的積极心理培养工作,旨在疏导学生对自身有更清晰认识,经积极心理相关内容的掌握来帮助学生对周围环境进行更好的适应,从而帮助他们构建起积极心理品质。而有些教师通常仅是从很片面角度对学生做积极心理培养,却明显忽略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相关事宜。因而教师应当立足长远与全面,让高中生积极心理能够得到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健全发展,真正成为将来社会所需的栋梁之才。在此背景下,本文站在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索高中生积极心理培养新模式、新途径,给高中生培养工作科学创新开展奠定实践及理论基础。
一、积极心理学论述
积极心理学21世纪初诞生于美国,是汇聚了各种心理学优秀理论成果而形成的一套新兴客观科学理论,它倡导用积极心态对人类心理问题加以解读,激发人类潜能,唤起人类内心美好和善良,生成强大动力,塑造高尚健康独立品质与精神,尽可能将自身潜能充分激发出来。同时,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及其思想内涵都是比较积极的。对个体元素至个体行为再至群体行为均进行了深入研究,包含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方法、特征与品质理论、社会系统和方法论等[1]。积极心理学所包含的心理观念为高中生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培养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对高中生培养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二、高中生积极心理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高中生成长规律和现状的分析,高中生良好心理品质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首先,洞察力和思维能力。高中生在观察能力方面表现为下述特征:其对事情概括性、连续性、目的性与精准性都相应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洞察力的先决条件便是观察力,其知识含量与评判标准是更高一级的,因此需要注重对高中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有益批判性审视眼光,对问题要全盘考量,具备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看到事物本来面貌,要能够分清主次,普遍和特殊、实践和理论并重等关系,同时对各类关系也可以相互协调好。
其次,真诚。高中生内心往往存在着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冲突。所谓理想自我指的是自己大脑联想出来,自身对己的期待;现实自我就是通过实践所体现出自我真实形象。因为高中生较之以往更关注自身未来发展,因而会导致其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发展不同步,前者明显快于后者。所以重视对学生们真实品质的引导,让学生对自身不高估或低估就显得很迫切。如果高估则很有可能导致学生自负,而低估又会使学生陷于自卑,应让学生明白表里如一的重要性。学生应通过自己真实努力而不是想当然地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果出现矛盾可对理想自我进行调整,让理想和现实同步发展[2]。
再次,谦虚品质。高中生对自身个性成长十分重视,经常性地对自身进行主客观评价。自身分析与评估同时发展不但标志着个性在快速发展,同时也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批评的基础。高中生自评时普遍会高估自己,所以很难听取他人建议。但是伴随年纪增长,该情况会得到缓解,自评也会越发客观。所以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宣教也要注重培养其谦虚品质,客观地自评,能接受他人建议,同时勇于改正自身缺点。
三、高中生积极心理培养影响因素
(一)校园环境因素
1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高中生在校园里每天都会见到不同的教师、同学,见到不同的工作人员,在与教师、同学之间交往过程中彼此之间加强了解,交往中优势互补,甚至会对某位教师、某位同学从心理上给予认可,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课余生活中,都能够以其作为榜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但在交往中也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摩擦,影响正常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学生也会因此而产生苦恼的心理[2]。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更加苦恼于如何加强人际间的沟通交流。
2学习成绩因素
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活动从心理上充满了昂扬斗志,不断鼓舞自己勇攀高峰,所以他们积极心理培养起来相对容易一些。而对于成绩稍微差一些的学生来说,对于学习活动比较容易缺乏兴趣与信心,所以积极心理培养起来难度也稍微大一些。
(二)家庭环境因素
1父母的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共同愿望,父母为了子女的学业煞费苦心,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为其学业千方百计地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3]。有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激励自己,但也有的学生因此而感到沉重的压力,父母的殷切期望对其学习方面带来较大心理压力。
2家庭条件的压力
伴随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高,但是社会上贫富差距现象还是存在的,城乡差距也是存在的。有些高中生生活条件优越,有些家庭经济比较落后。很多家庭经济落后的学生多少存在自卑心理,不情愿被别人认为是贫困生。由于这种家庭环境的不同,部分学生会感到与其他学生交往存在障碍。许多家庭经济落后的学生往往会从学习上弥补家庭条件的不足,在学习生活上表现得十分积极,但是也有学生存在家庭经济困难而且学习成绩稍微差的现象,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
(三)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竞争的压力
社会竞争的压力主要是指就业方面的压力。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在招生方面采取扩招政策,招生人数的增加无形之中增加了就业压力,很多高中生会因为学习生活和日后的工作生活而存在顾虑[4]。有的招聘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也有一定的要求,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就会被排斥在外,为了工作而焦急忙碌,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情况是单位选择学生,学生为此感觉迷茫失落。
2社会文化因素
学生进入高中的学习环境,需要适应个体与个体之间新的社会文化,同样可能会感到不相适应。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会接触信息网络,高中生作为年轻群体,每天都在与计算机打交道,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际、娱乐活动等,上网成为高中生群体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在网络的世界中任由驰骋[5]。但在网络中也会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引起心理上的矛盾,很多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感到自责,会产生心理障碍等问题。
四、高中生积极心理培养策略
(一)提升內部环境因素
第一,改善校园环境。应该把学校建设成一个“精神特区”。所谓精神特区,简单讲就是要把学校建成一个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育人净土,使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思想纯、作风硬、境界高,有责任感,有事业心,有上进心,能主动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学校发展之中。力求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人文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充满激情的工作、学习状态。这一目标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优化学校发展的软环境,培养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行“一帮一”的学习策略,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是由一名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从学习上与日常生活上帮助学习成绩稍差学生并制订帮扶计划。二是各专业教师实行偏科或弱科学生的导师制。通过交流、补差,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让其通过取得进步与突破增强自信与兴趣,促进其更上一层楼。
第三,提供专业知识应用的途径。通过丰富的知识竞赛、辩论赛、学科节等专业知识比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在比赛中丰富学生们的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能力,增加其学习信心,为高中生积极心理培养打下坚实基础[6]。
第四,通过德育活动引领学生体验、发展、升华。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离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可见,教育的功德在于杜绝高分低能,防止有才无德,培养充满人格魅力的学生。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活动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升华。用活动点燃激情,用活动启迪智慧,用活动净化心灵,用活动陶冶情操,用活动凝聚力量,用活动提升素质。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看似花了不少时间,但是这些活动给了孩子们向上的欲望,激发了学习的动力,使他们明确了为什么学,不仅调动了激情、积极了心理,也充分说明了成绩只是收获的一小部分。
(二)提升家庭环境因素
在一次对1 400名高三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中,对于“最影响你高考目标的因素”一项,家长的期望占23.7%、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占55.6%。既然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巨大,而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又至关重要,那么就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家长不要过多地溺爱,应多鼓励高中生参加社会实践,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高中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多给予表扬,此外父母也要保持良好的关系,也鼓励子女多向家长倾诉在校期间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寻求帮助。
另外,家庭、学校等各方面还应当通过合理手段提升高中生的自信心,比如让高中生完成一项力所能及的任务,待其完成后给其以恰当奖励,树立强大自信心对高中生积极心理培养也是极为有利的。当今社会,拥有积极心理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7]。
(三)提升社会环境因素
为了进一步培养高中生养成积极心理,学校与社会相关人员应当尝试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并鼓励广大师生参与活动,通过各种各样活动的开展,丰富高中生的日常娱乐生活,使其感到高中生活并不是很枯燥。高中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应多组织学生走入社会,组织其到社区、企事业等单位参观,为其进入社会生活中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而且要多鼓励学生养成合作态度与合作能力,以提升其社会适应性。现如今高中生以独生子女居多,认为凡事都应围着自己转,而在培养其形成积极心理过程中也应当培养学生学会团队沟通,团队共同将任务完成,确保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的统一性,学会分享成功喜悦和失败经验[8]。比如可创设孤岛求生的情境,大家分饰岛上居民,盲人岛、哑巴岛等,学员按照训练需求,对不同角色进行饰演。活动过程中,不单要对其合作精神进行培养,还要细致划分团队成员权责。各学员都作为团队组成部分,应懂得只有大家精诚合作才可以将任务完成的道理[9]。参与过程中高中生可以有效区分竞争和合作、个体和群体等概念,对自身心理加以调整以适应客观环境,培养互相配合、支持团体意识,沟通能力还有人际交往能力等,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诚信品质与责任感等,为高中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创设和谐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社会发展不但要依赖每个个体拥有丰富阅历与知识,较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个体心理也要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高中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很容易受多元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影响进而体现在其心理方面。在目前人际关系与社会环境十分复杂的状况下,高中生积极心理塑造与培养也正是高中的当务之急。高中教育要把对学生心理的培养模式加以创新,帮助高中生养成科学人生观与世界观,为其以后的健康快乐发展、取得优异成绩,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奠基。
参考文献:
[1]王坚,冷淑敏,朱晓玲.“90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51—55.
[2]沈莉,向燕辉,沃建中.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控制、人际交往及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7):837—841.
[3]凌华明,凌华龙.高中生心理韧性与应付方式的相关调查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4):120—123.
[4]于洪霞.浅谈新时期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6):133—134.
[5]俞国良,李天然,王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横断历史研究[J].教育研究,2016(10):113—122.
[6]陈欢,吴宇航,覃灵晶.六年制初中起点免费师范生培养对象的心理特点[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6):33—36.
[7]姚莹颉,周厚余,姚春雅.高中生心理资本发展状况及其影响探析[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2):92—96.
[8]张旭东,刘卫川,曹卉.高中生心理彈性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79—82.
[9]杨燕,刘帅.父亲教养方式、幸福感及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3):28—32.
On the Cultiv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DU Wenxing
(Hebei Hengshui Middle School, Hengshui 053000, China)
Abstract: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at the age of transition from adolescence to adulthood, and at this stage, their growth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is becoming more mature, but people are troubled by the fact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ntemporary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faced with the collision of multiple value concepts, the change of traditional moral concept, the more complicated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How to successfully shape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a question that high school educators should take seriously. Cultivat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o pillar talents of our country and promoting their healthy development is no longer a personal problem, as it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fate of Chinas education cause, and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revitalization and progress of the times. Related theories of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point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relevant high school education personnel to cultivate pillar talents for our country.
Key words:high school students; positive psychology; cultivation path
(责任编辑:蒋琰)2017年6月第36卷第6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n.2017Vol.36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