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岩,宁宇,王作彪
(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吉林吉林132011;2.吉林市船营区光华综合门诊外科,吉林吉林132011)
临床摘除法治疗单纯性肛瘘的效果体会
方岩1,宁宇1,王作彪2
(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吉林吉林132011;2.吉林市船营区光华综合门诊外科,吉林吉林132011)
目的探讨摘除法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单纯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摘除法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挂线法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排尿障碍评分、手术前后的肛管静息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96%(48/50)明显比对照组82%(41/ 50)高(P<0.0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12.68±3.57)d明显比对照组(16.26±2.24)d短(P<0.05),愈合后瘢痕面积(0.43±0.32)cm2明显比对照组(2.27±0.21)cm2小(P<0.05),创面疼痛评分(1.12±0.58)分明显比对照组(1.73±0.64)分低(P<0.05),排尿障碍评分和手术后的肛管静息压(1.31±0.56)分、(7.65±0.75)mmHg均明显比对照组(1.77±0.63)分、(9.32±0.78)mmHg低(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1/ 50)明显比对照组18%(9/50)低(P<0.05)。结论摘除法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摘除法;单纯性肛瘘;效果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单纯性肛瘘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了摘除法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单纯性肛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的外口距肛缘均在1.5~5.0 cm之间。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有男30例,女20例,年龄20~68岁,平均(34.2±10.3)岁。有44例患者为低位单纯性肛瘘,6例患者为高位单纯性肛瘘;对照组中有男32例,女18例,年龄22~69岁,平均(36.4±10.6)岁。有41例患者为低位单纯性肛瘘,9例患者为高位单纯性肛瘘。两组患者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摘除法治疗。手术之前常规准备并清洁灌肠,依据瘘管位置让患者取侧卧位或截石位。麻醉后先用探针从外口插入,左食指向肛管内深入对寻瘘管进行引导对内口进行探查;如果很难找到内口,则可以将是少许美蓝注入外口以协助对内口进行定位。在外口作一梭形切口,中心是探针,依据瘘管的长度决定切口的范围。用缝针在探针上缝针固定梭形切口近探针侧的组织,对探针位置进行触摸的同时从外口对探针周围的瘘管组织进行逐渐的锐性分离,当对内口的位置进行分离时,将瘘管内口周围组织剪开并对其进行锐性分离,间断所有瘘管与正常组织的粘连。分离完瘘管后,对术区皮肤黏膜进行重新消毒,将管道肛管出开口间断缝闭起来,从外口将一乳胶片引流条置入,完成手术后包扎[1]。进行适当的术后处理:(1)让患者手术当天禁食,术后第1天食用半流质食物,并控制好量,不易进食太多,2天后恢复正常饮食,对排便进行3天的控制;(2)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对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有效;(3)手术之后24小时换药时将乳胶片引流条拔除,同时置入凡士林油纱条引流;(4)督促患者每日两次及便后用温水坐浴并坚持数日,每次15~20min左右,对创口进行及时的清洁并定期更换敷料[2]。
1.2.2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挂线法治疗。将银质球头探针探如外口,如果外口暂时闭塞,则可稍行切开,将内口位置探明之后,将银质球头探针从内口向肛门部穿入。将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全部管道切开,使其呈双V形以为引流提供便利;将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下部组织沿外口切到齿线上0.5 cm,用橡皮筋挂线,依据低位单纯性肛瘘的处理方法处理下部组织[3]。进行适当的术后处理:手术后第2天开始定期换药,每天2次。初期在创面填入凡士林油纱条,后期在创面嵌合生肌散棉,直到创面愈合[4]。
1.3 观察指标
1.3.1 创面疼痛评分依据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Ⅰ度分类标准拟定创面疼痛评分,如果患者的肛门部切口在各种日常状态下无疼痛感,则计为0分;如果患者的肛门部切口在静止状态下不同,但大便时感到轻度疼痛,则计为1分;如果患者的肛门部切口在静止状态下也有疼痛感,大便时疼痛剧烈,但是可以忍受,则计为2分;如果患者的肛门部切口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必须使用强止痛剂,则计为3分[5]。
1.3.2 排尿障碍评分如果患者排尿无力,尿液排出不畅,将尿液排出的前提为热敷或流水声刺激,则计为1分;如果患者排尿困难,膀胱胀痛、充盈,将尿液排出的前提为物理疗法及药物的作用,则计为2分;如果患者排尿困难,需要导尿,则计为3分[6]。
1.4 疗效评价标准如果患者的肛瘘内外口完全闭合,开放创面完全恢复,随访半年无复发,则评价为痊愈;如果患者的肛瘘内外口没有闭合,仍然有分泌物流出管道,随访半年仍有复发,则评定为未愈[7]。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数据时用软件SPSS20.0,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96% (48/50)明显比对照组82%(41/50)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12.68±3.57)d明显比对照组(16.26±2.24)d短(P<0.05),愈合后瘢痕面积(0.43±0.32)cm2明显比对照组(2.27±0.21)cm2小(P<0.05),创面疼痛评分(1.12± 0.58)分明显比对照组(1.73±0.64)分低(P<0.05)。见表2。
对照组(n=50)16.26±2.245 2.27±0.21 1.73±0.64临床症状平均创面愈合时间(d)愈合后瘢痕大小(cm2)创面疼痛评分(分)观察组(n=50)12.68±3.57 0.43±0.32 1.12±0.58
2.3 两组患者的排尿障碍评分、手术前后的肛管静息压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排尿障碍评分和手术后的肛管静息压(1.31±0.56)分、(7.65±0.75)mmHg均明显比对照组(1.77±0.63)分、(9.32±0.78)mmHg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排尿障碍评分、手术前后的肛管静息压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排尿障碍评分、手术前后的肛管静息压比较
对照组(n=50)1.77±0.63 14.07±0.60 9.32±0.78临床症状排尿障碍评分(分)肛管静息压(mmHg)手术前手术后观察组(n=50)1.31±0.56 13.77±0.82 7.65±0.75
2.4 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1/50)明显比对照组18%(9/50)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肛瘘是临床一种常见疾病,脓肿和炎症是其初期的主要表现,患者会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反复流脓等状况,一些患者还会伴有发热。在非急性期,患者会自觉肛门疼痛、肛周瘙痒等。一旦形成瘘管,则会有条索状物存在,按压有脓液。在单纯性肛瘘的手术治疗中,摘除法不将覆盖在瘘管上的皮肤和软组织、肛管直肠环切开,也不在瘘管顶端人为造口挂线,而是对管壁组织到内口进行逐渐的锐性剥离,然后从内口侧方的切口中拖出,再将瘘管完整摘除,能够将手术对患者的局部手术创伤和肛管括约肌的损伤缩小,使大便对创面的污染程度缩小,使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并能将局部大瘢痕的形成有效消除掉,从而避免其对患者的肛门生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它将外口、瘘道、内口、感染的肛门腺及导管等切除,符合肛瘘的治疗原则;它将内口闭合,术后只将一约2 cm的手术切口留在肛周皮肤,该切口和肛缘距离较远,因此具有较少的感染机会和较快的愈合速度;它不将括约肌切断,将肛门结构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下来,因此患者一般不会出现大便失禁。而挂线法会明显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具有较长的疗程及手术切口、较深且窄小的创面等,且患者病情极易复发[8]。本研究结果表明,摘除法较挂线法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1]俞德洪.现代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214.
[2]邓莉,陈滟,杨健,等.瘘管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5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7):173-174.
[3]吴云益,唐莉.主管切开支管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60例[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0,25(5):26.
[4]李志,李绍堂,曹波,等.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3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0):150-151.
[5]曹永清,卢阳,徐昱.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观察与评估[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34(2):42-43.
[6]梁东源.42例低位肛瘘瘘管切除Ⅰ期缝合报道[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5):146,148
[7]赵素花.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4,20(2):124-125.
[8]苗军.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在低位单纯性肛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6):119-1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7.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