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天萍
摘要: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只有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英语迈进。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英语;兴趣培养;教学方法
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这是学习英语的前提和保证。那么,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目的性教育,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立动机,有了动机才能确立目标。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行为时,这种学习行为才可迸发而成一种有利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反复向学生强调英语的重要地位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英语是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全世界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或用英语书写地址的;在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60%是用英语进行的;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是用英语作为第一通用语言;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科技资料是用英语发表的;英语不仅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之一,更是因特网所使用的国际性语言,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网页为英语网页。总之,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科技、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通常以英语作为交往工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人们用英语去了解整个世界,如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引进高科技尖端生产设备,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开展国际间的政治、军事和各项文化交流等。此外,在21世纪这个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一个专业技术过硬又具备良好外语素质的人才,将更有利于自己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竞争。因此,我们必须掌握英语这个交际工具,以便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事务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让人识别一种东西所用的方法不同,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语言描述需2.8秒,线条图画需1.5秒,黑白照片需1.2秒,彩色照片需0.9秒,而直接观看物体的原状只需0.4秒。这几组数字清楚地表明,越接近实物的原状,人的感官接收信号所花的时间就越少,信息传输的速度也就越快。这种心理学的感官原理被用于语言教学中也就成了直观原理,直至发展成直观教学。直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诱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同时还能使事物很快形成正确的概念,以便牢牢记住。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直观的、生动的、适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特别是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组织课堂教学,更加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印象深刻,有利于记忆。例如,在教学 Whats this in English? 这个句型时,可就地取材,搜集所有的学习用品(如书包、书、铅笔盒、钢笔、铅笔、尺子、橡皮擦、小刀等)让学生进行问答练习。这些东西学生天天接触,非常熟悉,都能准确地操练。再比如,Book II Unit 3 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时,可请3名班里个子较高的同学到讲台前,然后比较说:“A is tall, B is taller than A, C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重复一遍后,让学生跟着重复。而后,请另外三名较矮的同学上台,依此方式教学“short/ shorter than/ the shortest of all”。最后,让学生用其他物品进行练习,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准确地操练,而且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在操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把所学知识掌握了。当然,直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或各种形式联合使用。
三、鼓励实践,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只有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初中教材里的许多口语练习都是采用对话形式,这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自然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创造一些真实的“看病(Seeing a doctor)”、“购物(Shopping)”、“谈论天气(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问路(Asking the way)”等情景,让学生自由谈论(Free talk);在课余时间里,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动,如英语角、办英语手抄报、做英语贺卡、演讲比赛等等。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发掘自己的潜力,自然地运用于各种活动中,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开发他们的智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融洽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学习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认识活动的效率。初中的学生还未养成在高昂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中听课的本领,他们易于受教师的影响,即对某老师信任、尊敬,则对此学科会有较强的兴趣;反之则上课易走神,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要放弃课堂上“我说了算的权威”,要树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彻底改变那种板着面孔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局面,要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和双向交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做到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总之,兴趣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而学生一旦对学习英语感兴趣,那么学习英语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件乐事而不是一件苦事,学生可在良好的兴趣指引下较快地入门,为今后开展更深层的教学作铺垫,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祖梅. 浅议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 中学英语之友(高二版本), 2009(2).
[2]王惠玉. 提供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J]. 淄博师专学报, 2012(2).
[3]李建东. 浅谈英语课程教学的策略[J]. 教育探索, 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