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特定课程研究
——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

2017-06-29 12:00李淑庆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学位

李淑庆

(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74)

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特定课程研究
——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

李淑庆

(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74)

根据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需求,分析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人才定位和能力要求,建立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八个一”培养模式,制定以应用型为主的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特定系列课程,为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交通运输工程; 专硕研究生; 培养模式; 特定课程

一、引言

2009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颁发“双证”。为适应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我校从2010年起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进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随后,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人数逐年增加,表1为2012—2015年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学位授予数情况。

表1 2012—2015年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硕士学位授予学位数

从表1可见,目前我校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研究生中全日制专硕研究生已超过50%。面对如此快速增长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需要研究现有培养模式和课程不适应应用型高级人才定位要求的内容。

国内学者对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培养进行了一些研究。黄晓明等主要以东南大学为例,研究提出了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杜豫川等结合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调整,对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2];李清富等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需求,研究提出了交通运输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3];安实等借鉴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培养中重视科学研究来强化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发展[4]。这些研究对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培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针对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人才准确定位的培养模式与特定课程要求研究不够,本文将以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培养为例进行探索。

二、明确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人才定位

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与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学术学位相对应,主要培养具有一定交通运输工程基础理论,满足交通运输工程行业实际工作要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这种人才应重视应用与实践,在交通运输工程专门技术上受到高层次培养训练,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而不是学术研究。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培养较高素质的同时,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具备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主要包括检索、阅读、分析、理解各种专著、课本、书籍、论文、资料、报告、图纸、专利及网络资源等,获得从事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开展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所需的背景知识。熟悉交通运输工程专业领域内与行业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当前工程应用与研究的主要进展或存在的问题,通过有目的性地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水平[5]。

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各种实验、试验、仿真等手段获得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与挖掘,综合运用所学基础与专业知识,掌握所从事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相关的先进技术与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模型,解决本领域的实际问题。同时具备分析计算、科技写作、交流表达、组织协调等能力[6]。

实践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交通运输工程往往是大工程、复杂系统工程,这要求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具备在工程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实践中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提出有效方案,系统分析,创新性解决交通运输复杂系统工程问题。

开拓进取能力。了解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发展趋势及技术特点,应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与实际工作能力。具备书面、口头和演示交流的能力。能科学规范撰写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科技文章,陈述和答辩自己的应用开发计划、应用开发方法和应用研究成果,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借鉴。具备创新思维、创新实验和创新研发的能力。特别锻炼与培养在应用技术开发中原始、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素养与能力。能提出专利申请和撰写申请书。

组织协调能力。在科研团队、技术开发、成果应用组织中与他人有效沟通、协作,并具有利用、协调、整合、配置各种资源的能力[7]。

三、创新建立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构建一定的培养目标、反映培养过程、通过培养评价保证培养质量的体系[8]。根据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人才定位和能力培养要求,我校建立了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三个一”+“五个一”=“八个一”的培养模式。其中“三个一”为学制培养模式,“五个一”为能力培养模式。

(一)“三个一” 学制培养模式

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专硕研究生培养期限一般为三年,三年分配时间为“1+1+1”。

第一个“1”即第一学年一年的课程学习。学习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和基础学位课,公共非学位课和专业非学位课,一年内最低修满28学分。通过一年的课程学习,建立起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包括交通运输工程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交通运输工程专门技术知识,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所需的人文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文献检索的工具知识。

第二个“1”即第二学年一年的专业实习实践。专业实习实践要求针对所选的方向,到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参与科研课题、工程设计与施工组织管理,从事专业认识、专业调研、课题与项目论证开题、项目工作组织、课题研究设计、实验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与处理、预测分析、方案设计、报告撰写、PPT制作、项目与课题汇报等,最后提交专业实习实践报告。并在本年度第一个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开题。

第三个“1”即第三学年一年的学位论文撰写。学位论文撰写要求包括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内容与结构要求、规范与格式要求、排版与印刷要求。论文质量标准为:

一是学位论文必须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标准,并体现交通运输工程培养特色。论文选题应是我国交通运输工程行业规划与设计、建设与施工、运营与管理等方面有一定价值的题目。

二是学位论文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选题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论文要运用现代交通运输工程基本理论与观点,并结合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基础知识。

三是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交通运输工程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是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技术报告,各种案例分析的总结报告等。

四是学位论文的撰写必须基于专业理论,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参考文献要多于45篇,其中近三年的文献和国外文献均不少于1/3。

五是学位论文应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要合理科学,论点明确,论据真实,条理清晰。论文正文部分一般要达到3.5万字以上。

(二)“五个一”能力培养模式

从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人才定位来看,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为此,我校对交通运输工程专硕研究生建立了“五个一”的能力培养模式。

第一个“一”要求每位专硕研究生选择一名社会兼职导师。我校首先在我市和全国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研单位选聘大量的社会兼职硕士导师,要求这些导师具有副高职称以上,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应用经验与能力,乐于培养人才。专硕研究生进校双选过程中,让学生选择社会兼职教师作导师,学校配备一名校内老师作为副导师。学生在社会兼职导师的指导下,便于进入工程单位实习实践,耳濡目染,从源头上保证了专硕研究生培养的应用型特点。

第二个“一”要求专硕研究生主持或参与至少一项横向课题或工程应用项目,进行专业能力训练。横向课题大多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委托研究的课题,包括科研类、技术开发类、论证决策类、分析设计类、软件开发类等。这些课题和工程应用项目往往是工程单位或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不仅是学校加强对外联系、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提高科技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人才的重要资源与基础。

第三个“一”要求专硕研究生在实习实践年度中进入一个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或工程单位进行不少于一个月的综合实践锻炼。专硕研究生到实习实践基地或工程单位参与实践锻炼,使他们不仅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专业能力培养,而且能现场深入观察了解交通运输工程的各种问题,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结束后要求按照规范撰写一定篇幅的实践报告。

第四个“一”要求专硕研究生在毕业前撰写并公开发表一篇与本专业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专硕研究生需要培养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科技学术论文撰写能力,我校与大多数高校一样,对此作出了硬性要求。

第五个“一”要求专硕研究生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或学校内部学术技术会上宣读一篇论文或作一次学术交流发言。这样不仅能培养专硕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撰写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在公开场合发言的胆量,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其他学者的讨论沟通能力。

四、制定应用型的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特定课程

将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人才定位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其培养课程体系应以交通运输领域与行业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按照“行业和学生需求—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执业能力—目标实现”的思路,建立课程体系,让各交通运输行业用人单位参与到学校的课程设置中,用其行业的经验和思维来充实和改进课程设计。我国在未来相当长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必须沿着综合交通、平安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发展,因此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有相关的特定应用课程。我们将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学硕研究生理论为主的课程调整为专硕研究生应用技术为主的课程,作为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特定课程,如:将学术型的“交通规划原理”“交通安全工程学”“交通设计理论”“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仿真理论”“交通网络平衡分析与模型理论”分别调整为专业型的“综合交通规划技术方法”“交通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设计技术”“智能交通技术”“交通网络平衡分析技术方法”,同时开设“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课程。

五、结语

我校通过建立“八个一” 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和系列特定课程,严格学生培养过程管理和严把毕业质量关,实行论文查重和双盲审制度,较好适应了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人才定位和能力培养要求,保证并逐步提高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1] 黄晓明,刘建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C].第二十五届全国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10:111-119.

[2] 杜豫川,叶霞飞,杨超.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96-98.

[3] 李清富,任高杰.交通运输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8-69.

[4] 安实,胡晓伟,王健.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培养对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借鉴[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88-90.

[5] 张占梅,陈哲,周富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26-130.

[6] 钟亮,水利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18-121.

[7] 杨贵平,杨思帆.当前发达国家硕士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特征与启示:以美国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83-93.

[8] 邹赐岚,郝国良.基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协同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17-120.

(责任编辑:张 杰)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and Specific Courses of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Tak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LI Shuqing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China )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degree and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 the talent orientation and competency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re clear and the training mode of eight “1”s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specific courses for application were constituted. All those have laid a foundation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talent.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specific course

2018-11-14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教改项目“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硕研究生培养研究与实践”(yjg123034)

李淑庆,男,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安全、高等教育。

G642.0

A

1674-0297(2017)03-0115-04

猜你喜欢
全日制专业学位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