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波动及原因分析
——以安徽为例

2017-06-29 09:07陶世奇陶群山
关键词:安徽省波动粮食

陶世奇,陶群山

(安徽中医药大学 医药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粮食产量波动及原因分析
——以安徽为例

陶世奇,陶群山

(安徽中医药大学 医药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粮食供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问题之一,而粮食产量波动不但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且影响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粮食产量波动原因很多,通常认为产量波动主要受自然灾害、粮食价格及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影响,自然因素人类难以干预,故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后者。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较为明显,文章以安徽省为案例,分析该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的途径。

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原因分析

一、引言

安徽省是我国主要粮食调出省份之一,农产品种类和生产在全国占据一席地位。2016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6644.6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417.5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55%。可见,安徽省粮食产量对于本省经济发展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都十分重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安徽省粮食产量经历了一定的较大幅度的变动(图1)。影响粮食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气候、粮食价格,市场条件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都会使得粮食产量出现一定的周期性的波动状况。可见粮食产量是农业基本问题,影响整个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分析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状况的特点,寻找其波动原因,是符合农业政策制定要求,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

图1: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状况趋势图

纵观国内外大量文献,粮食产量波动方法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在波动状况的衡量上,肖国安、王文涛(2005)运用粮食零售价格指数,俞翠玲(2006)运用波动指数,赖红兵(2009)运用HP滤波方法对粮食产量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粮食产量的波动状况[2]。本文将通过波动系数指标来对安徽省的粮食产量波动状况进行分析。在对粮食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上,Donald.Mitchell and Merida D.lngco(2002)从环境恶化方面对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张明如、殷善福(2013)建立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粮食种植面积、施肥量、灾害对产量有不同程度影响。国家粮食局调控司(2004)则从微观因素如耕地资源、科技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粮食产量波动性的影响因素[2]。本文将从自然灾害、粮食价格的波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方面来分析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形成原因。

二、安徽省粮食总产量的波动状况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的选择

研究方法。随着时间发展、环境变迁,粮食产量是不断变动的,是沿着可能的趋势曲线上下起伏变化的过程[3]。我们把这种粮食产量随年际增长而产生的上下起伏、波浪形增长情况称为粮食产量波动。对于粮食波动研究,跟经济周期性变化相似,必须选取若干经济统计指标来界定波动的周期、波动幅度、波长等指标特征。文章主要解析安徽省粮食产量长时间内的变动特征,故用粮食产量波动系数刻画变动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上述数量指标。

指标设计。本模型中设置波动系数用以描述年际间粮食总产出相对于产出趋势值的离散程度,设计出系数表示式:Vt=(Yt-yft)/yft其中,Vt表示第 t年粮食产量波动;Yt表示第 t年的实际粮食产量;yft表示第t年的趋势粮食产量。结论是如果|Vt|越大,那么表明粮食产量距离产出趋势值越远,数值离散程度高,产量越容易波动;反之,离散程度越低,产量越稳定。

数据选择和模型设计。在数据的选择上中,我们分别采用了安徽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和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安徽省1980—2015年度的粮食产量数据。研究方法上本文先通过回归模型拟合出最优的粮食产量趋势曲线,计算出预测值也即趋势值,然后由公式Vt=(Yt-yft)/yft计算出波动系数。

粮食产量波动系数的计算。先建立回归方程y=c+at。y表示粮食的实际产量,t表示年份。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得:

Y=-78632.81+40.64645t

R2=0.787012,p 值较小,F=121.9380,F 值和 R2都不够理想,对回归方程进行残差分析发现存在异方差,因而运用加权最小二乘(WLS)法进行修正并得出优化的回归方程:

Y=-78642.74+40.63730t

R2=0.998215,F=16216.75,R2和F值都得到很大改善。故而将上述方程作为粮食趋势产量的拟合方程来计算波动系数。

(二)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状况的分析

将所计算出的波动系数按照整体变动情况整理成8个周期(见表1),可以看出,自1980年以来安徽省粮食生产大约历经了8个较完整的周期波动和一个非完整的周期[4]。由表一可以看出安徽省这些年间粮食波动周期的几个特点:

表1:1978—2008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周期表

第一,属于古典型波动。实践中一般会根据粮食总产量变化情况将趋势曲线形态分两种,一类表现为产量水平在到达曲线的波谷时转而向下探,此时产量不增长反减少,它是一种稳定性差的恶性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比较大,叫古典型波动。第二类是粮食总产量增长率在曲线的底部时有下滑,但比率非负,被称为增长型波动[5]。另一种是增长型波动,表现为粮食总产量增长率在波谷时只出现下降,而不出现负值。安徽省粮食波动的谷底中除了第二个周期外,谷底的绝对量均呈极不稳定的下降。由数据结果可见近三十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极不稳定,符合古典型特征,呈恶性波动。

第二,属于短期波动。从表中的八个产量分段可见,安徽省粮食产量大约每两到四年经历一次波动,期间最末一个周期时长十年,第一个周期是八年排在第二,剩下六个阶段的长度均不长,分别呈现出有三个波动周期时长两年,有三个波动周期时长三年,还有一个波动周期时长四年。

从上表中数据观察可得,粮食波动的扩张增长期稍长于收缩减少期。根据经济学理论中的经济周期理论可知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应包含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部分。因而我们把产量波动周期中的复苏、繁荣阶段合并称为扩张增长期,把衰退、萧条阶段合称为收缩减少期。从表一数据可以计算出,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的扩张增长期平均时长为三至四年[6],收缩减少期平均时长为一到两年,前者期明显长于后者。粮食产量在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有突然下降的现象,故粮食生产具有较强的不稳定型。

第三,波动幅度比较强烈。作为判定粮食产量增长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波动幅度是指各粮食生产周期内产量变动和上下起伏的强烈程度[4]。从这点看,安徽省粮食产量的波幅大约平均在0.15左右,强幅型两个,中幅型五个,弱幅一个。其中波动幅度最小的是第七周期,波幅是0.0622,波幅最大的是第一个周期,波幅为0.83172。该周期也是整个观察年限中年距较长的周期。

三、安徽省粮食产量的波动的效应分析

(一)产量波动影响农民纯收入

根据近年数据观察的结果,笔者认为粮食产量的波动体现了一定的收入效应。这里的收入效应是指上一期的粮食产量变化会引起本期农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粮食产量波动收入效应的原因实际是由于本地区农民的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从事农作物生产,农民收入会随着粮食产量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研究这两者关系采用回归模型来分析,农民的人均纯收入NY作为因变量,把粮食产量Y作为自变量,数据来源于1980—201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统计软件得:

NY=-3254.393+1.94992Yt-1R2=0.522677

其中,NY农民的人均纯收入,Yt-1表示上一期的粮食产量。统计效果不是非常明显,经残差分析存在异方差,经过异方差处理后得到改进的回归方程:

NY=-6156.812+3.19056Yt-1R2=0.875869

回归效果明显。可以看出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着正的相关关系,上年的粮食产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当前收入,这也和粮食生产是安徽省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关。

(二)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农民消费

根据数据分析可得,粮食产量的波动具有消费效应(消费效应是指上一期粮食产量的变化会影响农民的当期消费量)。这主要是由于消费是由收入决定的,粮食产量变化会引起农民收入变化,而农民收入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农民消费需求的变化。本文通过基本回归模型来验证两者的关系:模型中我们把农民人均纯收入(CON)作为解释变量,把粮食产量Y作为被解释变量。主要分析数据来源于1983—201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和部分网站数据,据以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统计软件得:

CON=-3833.952+2.02619Yt-1R2=0.479236

其中,CON表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Yt-1表示上一期的粮食产量。统计效果不是非常明显,经残差分析存在异方差,经过异方差处理后得到改进的回归方程:

CON=-3169.921+1.73374Yt-1R2=0.898582

回归效果明显。可以看出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有着正的相关关系,上年的粮食产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当前消费水平,这是由于粮食产量的增加会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而实际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增加。由于粮食产量的周期性波动会引起农民经济收入的波动,进而导致农民生活消费需求的改变,最终对社会总需求产生影响。

(三)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

实证结果证明粮食产量变化的周期性具有一定国民财富效应。首先,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产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农业产值的变化进而引起国民经济的变化;其次,粮食是工业生产最基本原料,其产量的波动必然会导致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进而引发粮价的波动,导致工业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对工业生产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另外,粮食产量波动引起农民收入变化,进而改变农民消费需求,最终对国民经济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我们认为粮食产量的波动会引起农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变动,具体表现在使得GDP产值发生波动。本文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来验证两者的关系:把GDP作为自变量,把粮食产量Y作为因变量,主要数据来源于1980-201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设置线性回归模型如下。运用eviews统计软件得:

GDP=-6626.663+3.75779Yt-1R2=0.433994

其中,GDP表示农民的纯收入,Yt-1表示上一期的粮食产量。统计效果不是非常明显,经残差分析存在异方差,经过异方差处理后得到改进的回归方程:

GDP=-6629.264+3.748043Yt-1R2=0.954908

其回归效果明显。可以看出粮食产量对安徽省GDP总量有着正的相关关系,上年的粮食产量直接影响着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即粮食产量变化具有国民财富效应,这也实际也和安徽省属于农业大省,粮食问题在本省农业活动中具有重大作用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四、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原因分析

粮食产量的波动会直接引起农民收入水平变动,而农民收入水平的变动又会引起农民消费水平的变动。又由于工业、服务业与农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粮食产量的变动必然会引起工业产值的变化,最终导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可见,粮食产量的波动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的改进和国民经济的稳定息息相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根据近二十五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的情况来看,自然灾害、粮食平均亩产水平、粮食供求变化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等是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灾害

造成粮食产量波动最常见的是干旱和洪涝。干旱和洪涝发生会减少粮食作物的有效种植面积,一般会使得农作物毁损、绝产等,产生的经济损失达到生产全部损失的80%以上。据气象部门的观测事实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淮流域夏季旱涝的强度和频率都在加大,在最近的二十年中有11年出现大旱或大涝。例如91年江淮流域特大洪灾;96年、99年沿江江南大涝;98年长江流域洪灾,长江流域受灾土地达2000千公顷,成灾面积近1500千公顷[7];2003年特大洪涝严重灾情,使得省内受灾土地近3000千公顷。而94年、97年、2001年、2004年则出现全省性大旱,尤以2001年最为严重,干旱土地面积达3000千公顷以上。我们发现近年来旱涝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都在明显增加,其中尤以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 由表一可知,1991,1998,2001,2003,2005 均处于粮食产量变动的波谷时期。2016年6月以来洪涝灾害亦对安徽省产生重大的影响,从受灾程度来看,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062.13万公顷,势必影响当年粮食产量。可见自然灾害直接使得粮食的有效种植面积减少,同时造成产出量减少,成为波动的原因之一。

(二)粮食价格波动

由于价格弹性的存在,如果粮食作物价格降低,会削弱农民从事生产的积极性,可能迫使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改种收益效益好的其他经济作物,进而导致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并减少了粮食总产量。反之,粮食价格上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会增强,同样由于价格弹性的存在,农民会减少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改种粮食。近三十年,我国的粮食价格经过多次波动。

首先是80至89年,这个时期粮价水平不断震荡上升,原因主要是78年以来,我国政府进行多次价格改革;再加上85年我国政府一改实行多年的粮食统购制度,变为合同定购制。改制标志着我国粮食价格的合同定点收购与市场收购相结合的“双轨制”的确立,粮食价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9]。可以看出在粮食价格不断盘升的条件下,自1980—1988年安徽省粮食产量也呈现了持续的盘升局面。其次是90至91年,由于通货膨胀加剧等问题,1988年末国家开始整顿经济秩序,宏观调控的“硬着陆”使得物价受到控制[8];加上粮食流通不畅等原因,这两年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农民卖粮难,最终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第三是92至95年,前一阶段出现的卖粮难现象促使政府加快了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速度,使得粮价持续大幅上涨,粮食产量再现新高。第四是96至02年,这一阶段政府不得不出台一系列限制市场行为的措施,使得粮食价格持续下跌,也导致这一时期粮食产量徘徊下跌。第五阶段是03至07年,由于国家出台了促进粮食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粮价得以恢复性上涨[9]。第六阶段是2008年至今,由于受粮食安全问题,08年暴雪冻雨等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粮食产量及价格有波动,但受国家农业农村政策的支持和农业良好发展,总体上来看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价格也比较平稳。

(三)国家经济政策

不得不说政策的变动极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当年的粮食产出。政府为了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通过各种宏观政策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他们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粮食产量增加。但持续的粮食产量提高会使得农产品市场上的粮食供大于求,出现“粮食过剩”现象[10]。“粮食过剩”会降低农民收入,同时也会增加政府粮食政策的成本,于是政府便弱化促进粮食生产的支农政策,这反而会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损,产出下降,负面影响粮食安全问题。这样政策不断修改变化,就形成了粮食产量间断性起伏变化。国家在79年后实行了种粮补贴政策,在此政策作用下,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也使得粮食产量连续几年也得以提升。1985年政府实行合同定购以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结果导致粮食产量下降。1986年后在合同定购的基础上政策有所调整,实行了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粮食产量再度盘升。1990年后,粮食过剩现象出现,卖粮难成为新的经济问题,政府通过降低财政补贴的方式缓解这一矛盾,实行保量放价、购销同价政策等支持政策,导致这一阶段,粮食产量出现波动[11]。1997年国家再次出台有利于农民增收的经济政策,实现粮食保护价收购,导致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保护价格政策的持续实行,增加了政府的开支,2000年以后,这项政策也得到了弱化,2003年粮食产量再次下跌。近年,随着国家连续多次出台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取消农业税和增加农业补贴等措施,唤起农民种粮积极性,连年粮食丰产。可见,粮食产量的波动是和国家政策紧密相关的。

五、启示

粮食产量的不稳定势必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影响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对国民经济的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由上述安徽省粮食产量周期性波动因素分析可以看出,旱涝等自然灾害、价格变动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关系粮食产量变动的主要作用因子。作为产粮大省,安徽省的案例剖析对于我国制定农业和粮食方面的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稳定粮食生产种植,提高农民、其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业部门防范灾害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降低各种经济损失。同时还应当完善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粮食价格体系,健全服务于"三农"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农、惠农政策,减少价格变动和政策性变动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1]刘顺,黄国勤.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125-130.

[2]赖红兵.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结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9,(5):91-96.

[3]韩喜平,蔄荔.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3):80-84.

[4]顾莉丽.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20):58-61.

[5]李志斌.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J],山东农业科学,2013,(6).

[6]史常亮,金彦平.中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状况变迁:1978-2010[J].经济研究参考,2013,(56):51-60.

[7]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救灾处.2000年7~8月灾情实况[J].中国减灾,2001,(1):46-50.

[8]曾善静.粮食收购价与粮价稳定的关系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1,(2):55-60

[9]冷崇总.我国粮食价格波动问题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08,(5):4-11.

[10]褚保金,许晖.中国粮食“政策型”波动及政策转型[J].江海学刊,2005(6):60-65.

[11] 张全红.我国粮食政策性波动[J].农业经济,2011,(5):22-24.

[12]李岳云,蒋乃华,郭忠兴.中国粮食波动论[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3]史常亮,金彦平.中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状况变迁:1978—2010[J].经济研究参考,2013,(56).

2015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省农业保险服务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路径研究”(sk2015A377)

陶世奇(1982- ),女,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农村金融研究;陶群山(1973- ),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产业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安徽省波动粮食
珍惜粮食
成长相册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