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君平
河南开封市儿童医院 开封 475000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临床分析
尹君平
河南开封市儿童医院 开封 475000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结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5-06—12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小儿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成3组,给予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分别为丙戊酸钠组(40例)、左乙拉西坦组(40例)与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3组疗效、相关实验室指标与安全性。结果 丙戊酸钠组治疗总有效率77.5%,左乙拉西坦组为72.5%,联合治疗组为92.5%,联合治疗组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3.92,P均<0.05);3组治疗前后血钙与血磷水平比较,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钙与血磷水平均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t=1.14、2.51,血磷t=1.35、1.73,P均<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率5.0%,优于丙戊酸钠组的12.5%与左乙拉西坦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4、1.473,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癫痫;小儿;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
小儿癫痫属于神经类系统疾病,发病原因多为直系遗传,且具有明显反复性,对患儿脑细胞与脏器功能造成较大影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与生长发育。临床一般采用药物控制,主要有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本研究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并进行分组对比,探讨联合用药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2015-12我院儿科治疗的小儿癫痫120例,按照数字表随机分成丙戊酸钠组、左乙拉西坦组与联合治疗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参照《原发性癫痫诊断标准》确诊,脑电图检查显示患儿癫痫发作时有尖棘波,临床表现为口唇、单侧面肌与口咽肌出现短暂强直肌阵挛发作或阵挛性抽动。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其他精神疾病患儿。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丙戊酸钠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13岁,平均9.1岁;病程2个月~5 a,平均2.7 a。左乙拉西坦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15岁,平均8.4岁;病程1个月~5 a,平均2.9 a。联合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15岁,平均9.8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3.3 a。3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丙戊酸钠钠组患儿口服丙戊酸钠药物治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2917,生产单位:洛阳伊龙药业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0.2 g),用法用量:5~10 mg/(kg·d),连续用药1周后依据患儿病情发展可增加用量5~10 mg/(kg·d)。左乙拉西坦患儿口服左乙拉西坦药物治疗(进口药品:比利时,注册证号:H20110409,药品特性:化学药品,0.25 g),用法用量:10 mg/(kg·d),连续用药3~4周后,依据患儿病情发展调整用量至20~40 mg/(kg·d),分早晚2次服用。联合用药组患儿口服丙戊酸钠加左乙拉西坦治疗,用法用量同上2组,可依据患儿耐药性与病情发展进行适当调整。3组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1]观察3组治疗2个月后有效率,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2 mL后进行血清分离,只取上清液于4 ℃环境下保存,以比色法测定血钙、磷水平变化。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行血常规、肝肾功能与血糖检查,并随访6个月复查1次,观察3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 病情得以完全控制,观察周期内无癫痫发作为治愈;病情得以进一步控制,观察周期内癫痫发作次数减少50%为有效;病情无好转,癫痫发作次数减少低于50%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为治愈与有效之和。
2.1 2组疗效比较 丙戊酸钠组治疗总有效率77.5%,优于左乙拉西坦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P<0.05);联合治疗组总效率92.5%,均优于丙戊酸钠组与左乙拉西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7、3.92,P均<0.05)。见表1。
2.2 血钙、血磷水平 3组治疗前后血钙与血磷水平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丙戊酸钠组优于左乙拉西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t=1.56,血磷t=1.03,P均<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钙与血磷水平均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t=1.14、2.51,血磷t=1.35、1.73,均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丙戊酸钠组患儿不良反应率12.5%,左乙拉西坦组为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9,P>0.5);联合治疗组患儿不良反应率5.0%,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24、1.473,P<0.05)。所有发生不良反应患儿经临床对症治疗与处理后均改善消失。见表3。
表1 3组疗效对比 [n(%)]
注:与左乙拉西坦组相比,*P<0.05;与丙戊酸钠组相比,#P<0.05
表2 3组治疗前后血钙与血磷水平比较±s)
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与左乙拉西坦组比较,#P<0.05,与左乙拉西坦组比较,@P<0.05
表3 3组用药不良反应比较 [n(%)]
注:与其他2组比较,*P<0.05
小儿癫痫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医学上尚无定论,多为遗传性发病,患儿在发病时神经兴奋性与抑制神经元可能出现失衡,推测与此有关[2]。患儿临床表现为短暂性、强直性发病,其发病突然,情况紧急,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严重心理负担[3]。临床治疗方面一般采用药物控制治疗手段,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有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两种。丙戊酸钠的作用机制为通过选择性增强突触后对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反应,加强神经元的抑制,从而起到抗癫痫的作用[4]。另一种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的作用机制是在进入人体后与脑内突触囊泡蛋白SV2A进行结合,对脑内神经递质进行有效释放后,对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起到有效抑制作用,从而对抗癫痫发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具有吸收快速、耐药性好、不会给患儿肝脏带来代谢负担等特点[5]。以上两种抗癫痫药物在临床治疗小儿癫痫研究中均有取得一定的成效,为临床常用的可用性强药物治疗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独用药,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效果更优,可更好改善患儿血钙水平与血磷水平,同时不会无严重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小儿癫痫可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陈凤民,邢燕,任纯明,等.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8):828-829.
[2] 麦少珍,何敬成,杜斌,等.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7):908-910.
[3] 赵文萃,张琦.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中毒反应及其血药浓度的关系[J].空军医学杂志,2015,31(4):233-234;239.
[4] 曾东.苯巴比妥、托吡酯片、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预后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123-124.
[5] 黄丽.苯巴比妥、托吡酯片、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9):1 154-1 155.
(收稿2016-11-05)
R742.1
B
1673-5110(2017)05-0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