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玉 胡玉莲 孙 文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郑州 4500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王运玉 胡玉莲 孙 文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郑州 45000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病例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13例)和重度组(12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正常分娩的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 结果 病例组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组患儿上述细胞因子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而中度组患儿上述细胞因子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血清TNF-α与IL-6、IL-18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9和0.452),IL-6与IL-18也均呈正相关(r=0.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6和IL-18等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参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过程,其血清水平与病情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细胞因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围生期窒息引起的新生儿脑部缺氧缺血性病变,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其中脑组织和细胞缺氧缺血后导致过度炎症反应是新生儿脑损伤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2]。本研究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患儿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关系,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01—2014-12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6例为病例组,均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3],胎龄37~42周,平均39.75周;出生体质量2.48~8.10(3.15±0.72)kg;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13例,重度组12例。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正常分娩的新生儿40例,胎龄38~42周,平均39.68周;出生体质量2.52~8.30(3.43±0.57)kg。2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出生24 h内取静脉血3 mL,1 5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层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深圳晶美生物工程公司)。
2.1 2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病例组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TNF-α、IL-6和IL-18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轻度组比较,bP<0.05,与中度组比较,cP<0.05
2.2 病例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相关性分析 病例组患儿血清TNF-α与IL-6、IL-18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9和0.452,IL-6与IL-18也均呈正相关,r为0.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病例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相关性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免疫因素特别是细胞因子的研究发现,炎症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导致的炎症反应在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伤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细胞因子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应激后炎性细胞因子大量激活,诱发过度炎症反应,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继而提高缺氧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风险[5]。TNF-α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参与炎症感染及组织损伤反应,诱导其他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黏附因子的合成,造成髓鞘损伤和神经细胞溶解,诱导细胞凋亡,加重病情发展,同时TNF-α还可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进一步促进炎症细胞进入患儿神经组织内,加重神经损伤[6]。IL-6是由单核细胞、T细胞和B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低水平时有助于神经细胞的正常生长,新生儿发生窒息时,颅内IL-6会异常过高表达,导致神经细胞的水肿和坏死,对神经系统造成极大损伤,加速病情发展[7]。IL-18是由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动物研究[8]发现,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IL-18表达逐渐增加,其致病机制可能与诱导趋化因子和黏附因子的释放有关,并可与其他炎症因子发生协同作用,激活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炎症细胞等对脑组织的破坏,提高细胞毒性,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展[9]。
本研究发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组患儿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患儿细胞因子水平高于轻度组,与文献[10-11]报道相符。提示在新生儿发生窒息时,TNF-α、IL-6和IL-18等细胞因子被大量激活,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促进炎症细胞对患儿脑组织的破坏,加重神经细胞的水肿和坏死,对神经系统造成极大损伤,且随着病情加重,TNF-α、IL-6和IL-18等细胞因子的水平也逐渐增高,说明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本研究还发现,病例组患儿血清TNF-α与IL-6、IL-18均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89和0.452),IL-6与IL-18也均呈明显正相关(r=0.426),说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导致病情的发生发展。
总之,TNF-α、IL-6和IL-18等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参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过程,其血清水平与病情程度存在一定关系,为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免疫学研究提供依据。
[1] 梅花,刘春枝,张亚昱,等.细胞因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表达[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2): 1 417-1 419.
[2] 陈玉梅.HIE患儿血清IL-6、TNF-α和sICAM-1水平测定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51):54-55.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584.
[4] 董爱萍,姚锐,冯美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和预后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25(2):144-145.
[5] 郭惠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 431-1 433.
[6] 袁强,杨琳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含量变化的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9(1):51-52.
[7] 杜冀晖,苏卓娃,陈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2,18(4):278-280.
[8] 王团美,刘晓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0(2):67-70.
[9] 毛琼,高改兰,何利珍,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 256-3 260.
[10] 杨铭华,阚秀梅,李月英,等.新生儿HIE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6):1 814-1 815.
[11] 刘文东,王彩霞,金心,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细胞因子测定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20(1):64-65.
(收稿2016-11-03)
R722.1
B
1673-5110(2017)05-0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