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心理消除策略

2017-06-28 17:37吕秋燕
启迪·教育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兴趣

吕秋燕

[摘 要] 高中数学的学习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困心理凸显,本文给出了几种消除高中数学学困心理的策略。

[关键词] 学困心理 兴趣 课堂主体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尤其是高中数学,学生更加不容易理解,紧接着会出现问题:课堂上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学习兴趣逐渐消失,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因为成绩越来越差,心理上更加畏惧学习,越畏惧就越怕学。这样,学生就会彻底放弃数学的学习。面对学困心理,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采取措施来消除学困心理。我的策略如下:

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或者说为了使课堂效率更高,教师会选择上课时间都是自己在滔滔不绝向学生传授知识,很少把时间交给学生。不可否认,对于班级学生成绩较好且愿意去学的情况下,此种教学方式有可能真的高效;但是,对于班级里比较差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是绝对行不通的。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学生没有能力、更没有兴趣接受你的慷慨激昂,这种课堂只能是教师自己在唱独角戏。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困心理。

首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就要敢于把“教”的任务交给学生:

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再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首先,对听讲的学生而言,他们对老师可能已经产生审美疲劳,但是对于自己的同学,他们却是很期待,期待看看别的同学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若方法一致,会认为自己也不差,继而产生信心;若不一致,会判断谁的方法更好,从而加深理解。其次,对讲解的同学而言,讲解的过程,重新整理了思路,对此类问题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然,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学生的普遍思维,有利于教学对症下药。

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充当的不该是“教授”的角色,老师应该成为主持人,在课堂教学中穿针引线,而非主宰一切。从“被动地听”到“主动地学”,当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相互讨论,传染聪明,碰撞思维的火花,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么兴趣自然而然在课堂中被激发和培养出来了,从而达到消除学困心理的目的。

比较以上两种方法,显然学生的方法更加直观,且更容易理解。所以,学生有自己一定的思维能力,遇到此类情况,教师要在课堂上呈现出他们的思考成果,这样做不仅仅是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也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消除学困心理的有效方法。

所以,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是消除学困心理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为学生创设有吸引力的教学问题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能够成功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有兴趣往下探究,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所以,问题情境创设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比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的情境创设:

师:很多同学都玩过多米诺骨牌的游戏吧?还记得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吗?

生:把砖头排成一列,把第一块砖头推倒,导致其他的砖头全部都倒下。

师:这个游戏中,能使所有多米诺骨牌都倒下的条件是什么呢?

生:把第一块砖头推倒。

师:第一块推倒了,但是如果第二块离第一块很远,第二块不倒能成功吗?

生:不能,每两个相邻砖头不能太远,即是满足前一块倒下能保证后一块倒下。

师:很好,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同样是如此。下面我们列表整理

对于游戏,学生是最喜欢也是玩的最多的,在引入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归纳法原理了。

学生的学习激情本就不容易被调动起来,如果使用平时常常听到的或有趣的类似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好奇心,继而能够达到一个“好的开始”。所以,好的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消除学困心理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为学生设计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

练习不仅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练习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所以,在设计练习题时,必须要考虑设计哪种层次的练习题。

比如,复习导数内容时,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这一知识点的复习要全面深入,因为基础知识他们已经牢固掌握,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才更能引起他们探索学习的兴趣;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则以基础知识为主,简单易懂,学习兴趣自然提高。比如下面的例题:已知函数 。

对于后两问,都需要进行分参求函数单调性和最值,相对于第一题较为麻烦,也不好理解,所以基础差的学生就不用要求去做了。但是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就可以继续探究,提高探索数学的兴趣。

所以,为了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消除学困心理,多样化层次化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时时表达对学生的关爱

说起爱学生,可能会有点煽情,也可能会有点矫情。但是这才是答案真正的关键。叶圣陶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首先,学生喜不喜欢你是关键,或者说至少不被学生讨厌。记得有位老教师讲过这样一个实例:班里一个学困生特别调皮,上课时不学习还经常捣乱,教师多次暗示没有效果,就在课堂上狠狠的批评了他。后来这个学生就不说话了,但是也不学习数学了,见了这位老师也不打招呼,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孩子很不喜欢他。这位教师就自我反思后,就找到这个学生,先是对他自己的做法向学生道了歉,但同时指出课堂上不应该故意扰乱课堂秩序。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老教师关心他的每一次进步,这个学生改变很大,成绩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喜欢学习数学。老教师告诉我们,不要让学生讨厌你,是消除学困心理的最基本的条件。

总之,在漫长而艰辛的高中教学中,教师只要努力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学生就会逐渐爱上数学,学困心理也会慢慢被消除。

参考文献:

[1] 周作兄. 学习有路“词”为径——“关键词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J].小作家选刊,2016(29).

[2] 赵霞. 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7).

[3] 宋雅雅.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猜你喜欢
兴趣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关于开展农村小学花样跳绳运动的实践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