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教育界》对西方教学方法的传播及影响研究

2017-06-27 03:34张学丽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张学丽

摘 要: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手段方法,既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又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学方法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在国内的教学方法中,填鸭式的教学法依旧占有很大的比例,这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研究和介绍西方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而且能够为我国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深远。

关键词:《中华教育界》 ;教学方法;传播及影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6B-0018-02

1915年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教育理论、制度及其教育革新的实践影响日益加深,在此基础上也催生了对教育教学内容的移植与推广,其中教学方法因为实用性强、易模仿、见效快,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认同。周予同曾在《中外现代教育史》一书中高度概括了民国以后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沿革趋势,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法改革在新文化运动后进入了新阶段,尤其是1917年之后,以儿童为中心的各种新的教学法传入中国,其中美国输入的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教育期刊是传播西方教学方法的主要媒介,在新文化运动和进步主义运动的影响下,《中华教育界》等期刊把传播西方的教学方法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加大了传播力度。《中华教育界》作为一本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类期刊,一直以传播西方优秀的教育理念、方法为重要任务,在介绍和传播西方的教育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中华教育界》刊龄长达28年,属于寿星级刊物,通过对《中华教育界》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西方教学法在中国传播的阶段性特征。其次,《中华教育界》作为一个传播媒介,发行量大,影响范围广,对于推广西方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对《中华教育界》中西方教学方法的文章的统计分析

《中华教育界》在西方教学法的引介方面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例如,收集和刊载西方教学方法的试行报告;发表西方教学法在国内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组织关于西方教学法的专题研讨等。但是,因时间久远以及民国期间特殊的环境导致《中华教育界》部分失传,本研究仅以前22卷作为研究对象。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中华教育界》在发行期间刊登的有关西方教育的文章有280篇,其中介绍西方教学方法的文章有116篇,占41%,在这116篇中有关西方教学法的文章中有27篇是介绍道尔顿制,占23%。舒新城在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积极实验道尔顿制的同时也在积极利用 《中华教育界》等教育期刊进行宣传和推广道尔顿制。他仅仅在 《中华教育界》上发表的相关实验的重要论文就有5篇之多。这些研究成果经教育期刊的刊载、传播,迅速为人们所熟知,并掀起了一股道尔顿制研究的热潮。除舒新城外,还有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大家对道尔顿制非常热衷,在《中华教育界》也发表了很多的文章。有关设计教学法的文章有23篇,占19.8%。其实,当时在西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方法大多可以在《中华教育界》上看到。例如,自动主义教育法、文纳特卡制、德可乐利教育法等,都曾见于《中华教育界》之上。其中,自动主义教育法是以上两种教育方法之外,近代教育期刊较为着力传播的一种西方教育法。《中华教育界》 早在1916年第5卷5期上,刊载粱嫁畦的《自动主义之国文教授法》、吴家煦的《自动主义之理科教授法》,是比较早的译介自动主义教育方法。德可乐利教学法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上述两项实验的移植渐趋沉寂的情况下被引入我国的,对葛雷制、分团教学、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等各有介绍。其中受实验主义教育学的影响,在这一时期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测验等。

二、《中华教育界》传播西方教学方法的特征分析

(一)與时俱进

《中华教育界》非常注重教育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从第14卷1期开始增设“教育新闻”这一栏目,分为“国内教育”“国外教育”两项,列举了大量的国外教育界的新信息、新资讯。西方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及时地传回国内,扩大了我国国民的视野,深化了我国的教育观念。《中华教育界》传播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潮流,抓住时代脉搏使国民能够适时了解国外的教育发展动态,并结合本国国情加以推广。

(二)寓教于乐

对于西方教学法的传播,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重心,不再满足于赫尔巴特的5段教学法,而是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中华教育界》第5卷2期、第5卷5期、第5卷9期、第5卷11期、第5卷12期均刊载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蒙台梭利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蒙台梭利指出之所以尊重儿童的活动,是因为扩张儿童之生命,完全发达其人格也。《中华教育界》的第10卷11期、第10卷12期介绍了游玩与教育,第10卷9期介绍了游戏教育,第16卷5期则介绍了团体游戏之研究。于游戏玩乐中体会教育的乐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儿童为中心旨在平等热爱关注每一位学生自身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通过“儿童为中心”解放孩子的天性,使学校不再是沉闷的代名词,而是学生真正喜欢的乐园,使孩子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受实用主义影响明显

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对世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杜威最大的影响却是在中国。1919年初,杜威应蒋梦麟和胡适的邀约来华访问。由于中国民众对他的热情,再加上杜威对于中国的兴趣,使得杜威在中国待了足足两年有余,宣传他的教育思想。再加上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时的学生胡适、蒋梦麟、陶行知等人的宣传推广,使得实用主义思潮风靡中国。《中华教育界》在传播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法方面不遗余力,而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法正是在实用主义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三、西方教学方法对我国教育界的影响

(一)较早开展西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传播

中国的近代教育期刊在传播西方教育方法方面,与其他传媒相比是最早的。赫尔巴特的五段教授法是中国最早引进的西方教学方法。 其后,在实用主义影响下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葛雷制等纷纷传入中国。《中华教育界》以改良教育方法为重要任务,对西方教育方法的发展动态密切关注,将西方的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及时地传播到国内,推动了中国教育方法的变革。

(二)推动了西方教育方法在中国的实验进程

《中华教育界》非常关注世界各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实验和实施,特别是对西方传入的教育方法及其实验。以道尔顿制为例,《中华教育界》12卷7期发表试行道尔顿制的一个参考、道尔顿制与设计教学法;13卷3期发表小学学校实行道尔顿制的我见;13卷6期道尔顿制实验班国文教学计划;12卷7期试行道尔顿制的报告等均介绍了道尔顿制在中国的实验情况。由此可见,《中华教育界》为推动西方教育方法在中国的实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推动西方教育方法的本土化探索

早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教育界就通过了各种教育改革及其实验,对当时西方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儿童中心主义”的新教学方法进行了本土化的探索。同时,呼吁中国教育界对西方的教育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使那些具有影响力的、新兴的教学方法适合中国的国情,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早在1924年,《中华教育界》的编者在《本志的新希望》中就表示:“我们相信一个国家的教育应有特创、独立的精神才能真有益于国家。 绝不是东涂西抹,依样葫芦的抄袭外国教育所能奏效。所以,我们希望教育界从今以后应多多依据本国的历史与实况,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本国的教育。”由此可见,在西方教育方法本土化探索方面,《中华教育界》无论是在舆论宣传,还是在刊物发表文章等方面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这些努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方教育中国化的进程,而且加快了中国教育方法变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田正平.中外教育交流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焦兴青.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实践[J].西藏科技,2006,(3).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融入数学语言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冠心病见习教学中应用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探索立体几何的教学方法
探索立体几何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应用数学模型发展生物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以Excel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