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善勇
摘 要:历史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家国情怀”伴随着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而走到今天,以“人”为核心、以追求人的积极向上发展为终极目标。当今我国形势复杂多变,追求“家国情怀”的道路坎坷。因此,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家国情怀”显得十分迫切。文章以此为背景,深入探讨“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途径。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含义;培养途径
一、“家国情怀”的含义
所谓“有家而有国,次亦是人文化成……化家而成国,家国一体”,所以,“家国一體”就是“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从先秦时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当代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说,“家国情怀”始终是我国民族永远追求的目标。纵观我国各朝代历史,遥看我国文化艺术,缅怀历朝历代的无数民族英雄,无不以国、以家为中心,“家国情怀”就是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走向今天的。
“家国情怀”的出现绝非偶然,它始终是人民歌颂的主旋律,它是人民对自己国家和同胞所表现的博深大爱,是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康幸福的不断追求。作为一种无比高尚的情怀,“家国情怀”既是对祖国的一种高度爱戴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又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底蕴,它是人们不断奋斗、不断攀登、不断努力的精神支柱。因此,“家国情怀”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长久、最珍贵的精神宝藏[1]。
二、“家国情怀”的培养途径
1.丰富“家国情怀”的内容
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家国情怀”的内容一般只局限于书本,而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所偏离。此外,许多与“家国情怀”有关的教育内容陈旧老套,并不切合人们的实际生活,导致有些人对该类教育活动产生厌烦情绪。为了改变该现状,加强“家国情怀”的培养,我们既要做好该理论的教育基础工作,又要视察国内外形势,对“家国情怀”进行“去粗取精”,做到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因此,一方面,教育者要突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桎梏,拓宽思想教育的内容,提高“家国情怀”的影响力。在全球化的形势之下,有关“家国情怀”的教育以国际局面为基础,将热爱祖国与热爱世界、铭记历史与展望未来统一起来;另一方面,不仅要把握好“家国情怀”中的民族意识,还要探索出常被人们忽视的“家国情怀”,分析被社会发展淘汰的内因,不得回避有些经典的“家国情怀”内容。在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时,又要结合当代发展状况增添新的元素,以丰富我国“家国情怀”的实质内容[2]。
2.创新“家国情怀”的教育方法
“家国情怀”的教育形式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者只停留于说教的层面上而忽视了人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在进行相关教育时,一方面教育者只顾自身的宣传教导;而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实为尴尬。为此,为了增强“家国情怀”教育的影响力,教育者在教育形式上要懂得突破创新,改变陈旧的理论“灌输式”,寻求多种符合人们思想状况的活跃方式,让人们真正认可“家国情怀”精神。一方面,教育者可以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今人们对“家国情怀”的态度及他们所希望的宣传模式,调查实际情况,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营造出平等民主的教育气氛;另一方面,教育者善于利用科技媒介,灵活生动地进行教育活动。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在培养“家国情怀”素养时教育者要懂得应用网络媒介,以活跃自然的形式来进行该素养的培育。
3.改变“家国情怀”的培养理念
“家国一体”是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发展而来,难免会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这样的局面会导致“重情感、轻理性”的情况。在这种具有封建色彩的思维情形下,理性做出改变,而不是一味地顺从、迁就。因此,当人们在大力宣传“家国情怀”素养的时候,教育者应当适时转变“家国情怀”的教育理念,既要注重个体的实际发展,又要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念及方式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这样,“家国情怀”才能真正走入人们心中,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复杂工程。在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时,人们不管想得多仔细,做得多到位,总会有些不到位的地方。但是,我们应当始终坚持“家国情怀”培养教育,深入探讨培育的有效途径,以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乔天宇,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政治参与意愿——“家国同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见解[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付咏燕,刘思姣,毛章妍.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表现的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11(12).
(作者单位:贵州省印江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