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droid系统教师用超级课程表APP的研究与设计

2017-06-27 08:09军,
关键词:专任教师课程表设计

肖 军, 李 涛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重庆高校物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重庆 401120)

基于Android系统教师用超级课程表APP的研究与设计

肖 军, 李 涛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重庆高校物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重庆 401120)

基于Android系统的超级课程表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目前绝大多数类似APP忽略了教师群体,且针对教师所设计的超级课程表显得过于简单,无法满足需要。所以,有必要单独为教师打造一款专用的课程表,并结合现有超级课程表功能,推广应用。具体而言,“教师课堂”APP的“我”、“课程表”、“师生互动”、“聊天交友”、“教育资讯”等5大板块融合了导入课表、定时提醒、上课点名、布置作业、翻转课堂、聊天话题、好友动态、经验交流以及各类教育网资讯集锦等功能于一身,这些功能之间可以相互切换与综合运用,为促进师生关系、推进教师自身发展、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奠定基础。

Android系统; 超级课程表; APP; 教师课堂; 翻转课堂

0 引言

学习、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是当今时代最活跃的主体要素之一,这一群体数量之庞大,商机无限。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 625.3万人,应届大学毕业生765万,普通本专科招生737.8万人。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投入的数字化建设项目。校园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在各大高校蓬勃发展。有学者将其简单地分为三代,即第一代校园网络媒体以校园网、中华英才网为标杆,体现的是同学录、招聘特色;第二代校园网络媒体以人人网、百度贴吧为标杆,突出的是社交与分享功能;第三代校园网络媒体以超级课程表等为标杆,兼具前两代校园网络媒体特色与功能,集查询、服务、社交多重功能于一身,应用范围十分广泛[1]。但是“超级课程表”现只针对学生群体,忽略了教师群体,值得思考。我们首先从学生使用超级课程表入手进行分析,继而开展相关设计。

1 超级课程表概述

“超级课程表”是针对学生开发的APP,所谓APP,是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简称,即手机客户端,其安装方便、使用简单,可结合图片、文字、音频、视频、游戏等方式生动展现品牌和产品信息,已经成为占据手机屏幕的第一入口。目前,承载APP软件的主要有Windows、IOS、Android 3大系统平台[2]。其中,Android系统是Google公司于2007年发布的一个基于Linux内核的手机操作系统,目前国内外多款手机厂商均采用该系统。

“超级课程表”自推出市场即受到大学生用户群体的关注与支持。截止2015年3月,“超级课程表”已覆盖全国3 000多所大学,拥有1 700多万注册用户,已是全国最大的校园社区。超级课程表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使用群体,是因为其功能齐全——“中国第一校园应用,上大学一个APP就够了”。具体而言,其覆盖范围包括社团活动、教务通知、校园新鲜事、跳蚤市场、失物招领、自动导入课表到手机、点名预测神器(根据以往数据预测点名几率)、课堂笔记、空教室查询、成绩查询、同学间互传纸条、校内灌水等等,即包括了学习、生活、娱乐、社交等校园方方面面,见图1。

图1 “超级课程表”APP首页截图(2016年8月5日与2017年3月15日)

如就以上左边截图(2016年8月5日)来看,分为3段,上面一段包括校内资讯、树洞、跳蚤市场;中间一段包括成绩查询、烂笔头、最美大学、考试倒计时、超级社区;下面一段包括校内、操场、课程表、小纸条、我,这些应用凸显了上述功能。以上右边截图(2017年3月15日)则是改进版,将3段融合成了两段:第一段为学习必备、校园动态、跳蚤市场;第二段(以前界面的最下面一段)保留为下课聊、课程表、小纸条、我,设计更加合理、便于操作。

2 教师使用的超级课程表之构想

“超级课程表”的设计初衷是为广大学生服务,优势在于:功能定位准确、满足学生需求、遵循智能传媒发展规律。

以功能定位准确为例,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为学习提供便利则尤为重要,“超级课程表”的便利之处在于对接各高校教务系统,并设有提醒功能,学生不会遗漏课程(尤其是分为单双周的课程);与此同时,新版本还增加“蹭课”功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规划选择本学院其他课程甚至是本校、跨校的其他课程。就满足学生需求而言,当代大学生更多追求的是精神文化,所以社团活动成为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应用中“超级社团”功能满足了此项需求,在“超级社团”中,分为本校热门社团、全国热门社团,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来选择参加。以西南某高校为例,其校内社团有模拟联合国协会(学术类)、学生会艺术团(团学组织)、学生会实践部(实践类)、博士生学术交流中心(学术类)、武术协会(体育类)、职业发展交流中心(实践类)、演讲与辩论协会(学术类)、摄影小分队(实践类)、弈生缘棋社(体育类)等等,多达数十种,这为培养学生兴趣、引领学生综合发展提供了平台。

但凡事有利则有弊。一方面,“超级课程表”的设计忽略了高校另一主体,即教师群体。如果将这一群体纳入,对“超级课程表”的发展意义重大。为教师设计的“超级课程表”有着智能传媒应有之功效:作用在于提供信息、产品体验、定制消费、延伸服务、社交服务[3]。另一方面,随着“超级课程表”的广泛应用,其缺陷亦凸现出来,尤其表现为持续留住用户面临不确定性。其实这点不难理解,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大学只有4年,4年后基本上就不再使用校园APP。这不仅是第三代校园网络媒体面临的难题,在第一代、第二代校园网络媒体上亦存在,如人人网已经面临关闭,至于同学录更是无人问津,现在常见的是用微信联系中学、大学阶段的同学并建群交流。显然其尚未充分发挥APP持续性强、成本低、促进销售、信息全面、灵活度高等优势[4]。

如果“超级课程表”针对教师进行设计,便可克服上述的弊端。而且教师作为其使用者有独到的优势。

2.1 教师作为超级课程表使用者的优势

第一,国家拥有规模化的教师数量。据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达153万人(其中本科院校专任教师数为109万人,专科院校专任教师数为44万人);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达150万人(其中本科院校专任教师数为106万人,专科院校专任教师数为44万人);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达144万人(其中本科院校专任教师数为101万人,专科院校专任教师数为42万人),可见近些年来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呈递增状态,具体见表1。

表1 2010~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数(单位:万人)

也就是说,从总数来看,教师数量相当可观,不失为一个潜在的群体。如果加以融合,势必能够增加客户量。

第二,教师属于固定化的群体。从变更来看,2010~2014年的数量是增加的,而且增加的是新加入的。也就是说,这一群体的基数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可以毕业,但教师如无特殊情况依旧在学校,显然,这很好地弥补了“超级课程表”用户不确定性的缺陷,可使其拥有固定的用户群。毕竟实现用户黏性是APP得以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教师亦属年轻化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有人可能会担心,高校专任教师中不是所有人都在用智能手机,所以实际上超级课程表使用者数量就不是总人数的100%。的确,这种情况客观存在。但是据考察,高校专任教师中绝大部分还是使用智能手机的,所以这一群体还是庞大的,而且每年增长的教师也绝大多数为高校毕业生(现在不少学校人才引进要求为应届博士生),这些80后、90后是网络时代的消费者,从长远来看,教师是逐渐年轻化的,使用“超级课程表”不存在难题。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教师有意愿使用“超级课程表”,这就关系到其意义问题。

2.2 教师使用超级课程表的意义

首先,可以提醒教师上课安排。这点与学生版“超级课程表”使用意义类似,因为不仅是学生,教师有时也需要被提醒。“超级课程表”的受众为学生,是因为学生课多,且有时分单双周,容易混淆或遗漏。但有的教师课表也安排得满满的,上的课程多,所以设计有类似于日程安排功能的教师课程表,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其次,可以提供教育资讯。手机APP的一个卖点就是专业化,为教师打造的“超级课程表”应该是为教师服务的,其专业化体现在提供的资讯大部分都是教育类的,可搜集教师最为关注的教育资讯进行推送,每天更新,使高校教师走在教育信息的最前沿。

再次,可以开展师生互动。学生版的“超级课程表”设计有树洞、跳蚤市场、超级社团等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但缺乏教师的参与,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缺失。教师的参与可以分为课堂上与课堂外。在课堂上,学生同样可以用手机与教师进行互动,类似于学生之间的“小纸条”,那种上课绝对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的一刀切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在课堂外,教师可以通过查看“超级课程表”上的答疑解惑部分,为学生作出解答,这点与全国推行高校课程中心有相似之处。师生互动有助于增加相互间的信任与情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这种交流是具有保密性的,可保证学生的隐私权。

最后,可以为教师之间交流提供平台。除了师生互动外,教师之间,尤其是不同学院甚至是不同学校教师之间同样需要交流。而且这种交流亦可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交流教学、科研经验,探讨社会热点话题,开展户外运动,等等。任何好的社会化媒体类APP都会与用户互动起来,使其广泛参与。

3 教师使用的超级课程表之实现

3.1 整体规划

对于教师使用的“超级课程表”,可以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单独为教师设计的“超级课程表”,另一种是在现行“超级课程表”中加入教师使用部分。两种方案我们择优选之。

3.2 设计方案

随着Android 6时代的到来,Android APP Design不仅仅是一套视觉效果,而是包含了视觉语言、配色方案、图标选用/设计、交互方式、层级/导航、自提选择色、排版等集一身的应用设计[5]。对APP设计的总体要求是做到出色的光影效果与清晰的层级表达,使用自制控件和自定义布局,保证在手机上一致。更加专注拟真、更加大胆的丰富用色、更加丰富的交互形式、更加灵活的布局形式,使其成为符合教师身份的一款新型APP。

3.2.1 方案1

如果单独为教师设计超级课程表,那么必须明确哪些板块与学生版“超级课程表”中的板块类似,哪些有所区别。

首先,要设计一个特有的名称。例如,在Android手机应用市场中输入“超级课程表”字样,出来多种与课程表相关的APP,下载量第一为(学生用)“超级课程表”,第二为课程格子,而再往下拉的时候发现确有专属教师使用的“教师课程表”,但是下载打开后发现界面设计过于简单,且其功能不外乎为提醒教师上课时间且课表还需要手动输入,显然不能实现上述目的。总体来说,APP名称应该简单明了,使用“教师课堂”即可,既区别于其他APP,也便于用户搜索。

其次,要设计一个代表性的图标,因为对于使用者而言,这会给他们留下第一印象。以Android手机为例,图标设计需要遵循一些规范:启动器图标是48 dp大小的方形,并且需要提供MDPI、HDPI、XHDPI、XXHDPI的分辨率大小的图标;主屏图标应当有鲜明的轮廓且尽量简洁明了,并含有0~3 dp的边距,可以用不同的边距来达到光学校准以及图标视觉重量的正常化。除此之外,图标代表着一种文化,应该充分体现应用的用途,如现有的“课程表”、“简易课程表”体现了课程安排(日历格子)这一功能。

再次,设计启动画面需要抓住使用者心理。在启动画面上,微博、微信、QQ等都使用了各自的特色(如微信是一个人站在地球一端,QQ是企鹅标志等),但在首次使用时最好不要这样设计,正确的方式是凸显应用里面的内容,如功能板块等。与此同时,尽量延缓用户登录操作,待用户了解并熟悉内容和优势后,再要求进一步登录。而对于登录的设计,可借鉴目前微博、百度云等应用,允许接入第三方(微信、QQ、支付宝)账号登录,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如有的用户经常记不住用户名和密码)。对于“教师课堂”而言,需要连接各高校教务系统,直接输入工号和登录密码即可,便于记忆与操作。这点在目前大多高校推广应用智慧校园平台(一站式服务门户)的基础上容易实现,即改变了过去教务系统、科研系统、财务系统分开设立登录账号和密码的做法,使用同一账号(一般为工号)和密码登录全部系统。

最后,设计界面友好的使用画面。从形式上看,应巧妙地将列表、框格和错落集合搭配使用,这样既能充分展示更多空间,也具有极佳的排版效果。一般的导航方式可分为Six-pack、下拉栏式、Tab、Drawer等,而如今推荐使用Drawer,因其可以在非顶级视图之间来回切换,如图2,功能1.2、2.2、3.2、3.3、4.3(深黑色方框)之间的视窗可以自由切换(虚线+箭头表示)。主界面可采用帧布局、GridView、ImageView、ListView、TabWidget等各种控件实现。

图2 非顶级视图应用之间任意切换及栏目安排示意图

从内容上看,为实现教师用课表之目的,其功能区应分为:我、课程表、师生互动、聊天交友、教育资讯等5大板块,对应图2中1、2、3、4、5。针对教师应用的一款APP,其可以利用校园网提供的Web Service接口将内容采用Json格式传送到手机端再解析为合适的数据格式[6]。

详言之,根据以上要求,应当设计多个模块,先单独来看:就课程表板块而言,分为2.1“导入课表”和2.2“定时提醒”功能,其中“导入课表”应对接高校教务系统,在教师输入工号和密码后可自动导入自己需要教授的课程名、课程编号、课程时间、课程地点、选课学生等,便于查询;“定时提醒”即教师在导入自己所教课程后,激活提醒功能,在课程的前一天中午提醒第二天的课程,这不同于学生上课提醒时间(学生上课提醒功能在当天提醒),因为教师上课需要提前备课,所以提醒时间要提前[7]。对师生互动板块来说,由于导入了选课学生,所以可以进行3.1“上课点名”(学生签到)、3.2“布置作业”(线上作业)、3.3“翻转课堂”设置,尤其是最新的“翻转课堂”能极大发挥师生互动效果,线上操作极为便利。至于聊天交友板块,主要是针对教师之间的交流,设置4.1“聊天话题”、4.2“好友动态”、4.3“经验交流”部分,如针对“聊天话题”可推荐工作、生活、学习方面的话题增加参与度,“经验交流”则为广大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课题申报、与学生互动等方面交流的平台,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教育资讯板块则是收集各类教育网资讯,教师可以订阅浏览,节省教师上网查询教育类新闻的时间。当然,“我”是指登录、设置、更新、我的主题、我的内容、我的收藏、我的相册等设计,即上述内容的痕迹可以在“我”中查到,相当于汇总。

图3 “翻转课堂”设计片段截图

再综合来看,图2中的1、2、3、4、5级板块下的各子栏目是并列的,可以点击进入。对于加重线条的黑框内、虚线条连接的栏目有两层含义:一为这些子栏目可以相互切换,应作出如此设计(形式上);二为这些栏目本身就有联系(内容上),如2.2“定时提醒”既可以是提醒教师上课,也可以提醒教师已经布置作业到期时间,督促学生线上完成并查看学习进度,还可以提醒翻转课堂的讨论时间、见面课时间、慕课学习时间,图3即为笔者教授治安学专业本科课程《涉外警务》中关于“涉外警务法律依据”话题翻转课堂的情况(试运行)。翻转课堂与作业的差别在于前者自动将学生分组相互讨论,以发言、辩论等多种形成体现,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后者一般为线上作业,然后教师批改,形式单一。又如4.3“经验交流”可以是教师们对翻转课堂应用与效果的探讨,助于提升教学水平。所以,对于翻转课堂的构思在教师课堂APP设计中应重点考虑。

3.2.2 方案2

如果在现行学生用“超级课程表”中加入教师使用部分,即必须整合现有功能,作出学生版与教师版的区分。一方面,增加单方功能:对照图1,校内资讯部分增加与教师有关资讯,同时下课聊、小纸条、超级社团等融入教师元素。这一部分可以单独设置教师版,亦可以融合原有的学生版。而最为重要的是“添加课程”部分,需要后台识别教师注册用户,便于自动导入课程,这就需要在融合学生教务系统的基础上,扩展至教师用教务系统。

另一方面,增加双方功能:如利用“超级课程表”点名。在打通了师生教务系统的基础上,可采取APP Inventor图形化编程环境下设计。该板块需要具备教师端和学生端两部分:教师端完成教师位置共享与到勤学生位置信息提取,学生端完成双方距离计算与比较,实现课堂点名应用的自动化[8]。这可能比指纹识别系统点名[9]更有优势。

3.3 具体实践

相比于第2种方案,笔者更倾向采取第1种方案付诸实践。以内容观之,第一种方案的我、课程表、师生互动、聊天交友、教育资讯等5大板块更符合教师使用方式与习惯,而第2种方案需要区分教师用、学生用、师生共用部分,技术是否能够解决暂且不论,单就板块设置就显得较为复杂,让使用者一时难以适应。

当然,在确定选择第1种方案后,第2种方案中的设计同样可以视情况应用到采纳的方案中。如利用超级课程表点名的技术可以运用到第一种方案3.1“上课点名”当中。

以形式观之,在设计教师用“教师课堂”时不要盲目遵循Android Design规范,加入更多自己的思考。根据反馈实施改进,推出新版本。同时,在设计时要避免以下错误:过小的触摸区域、贫弱的首屏交互、自制的非Android风格分享、Android≠竖屏手机。

4 结语

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9次)表明,台式电脑、笔记本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移动互联网与线下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并推动消费模式向资源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发展。截止2016年12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5.1%,较2015年底提升了5.0个百分点;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60.1%、36.8%,较2015年底均有所下降。手机网络“即时通信”类APP成为了网民交流工具,青少年手机上网比例显著增加。而对于教师用的超级课程表——“教师课堂”而言,这一结论显然有利于该APP的推广。

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设计才能使包括课程表、师生互动、聊天交友、教育资讯在内的各功能板块效用发挥最佳,并且如何才能在使用过程中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适时调整(类似于本文前述的学生用超级课程表),这不仅是研发人员需要考虑的,更是教师应当重视的,尤其是如何将手机“即时通信”模式的翻转课堂改革进行下去,是摆在相关人员面前的难题,不同职业主体需要相互沟通。相信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交流工作质量提升有明显的帮助,真正做到“教学互动”,亦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1] 梁梦璇.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赢得大学生受众——“新华湖北”微信公众号和“超级课程表”APP运营经验剖析[J].中国报业,2015(6):14-15.

[2] 海天理财.一本书读懂APP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 胡宝坤.APP营销实战:抢占移动互联网第一入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4] 程成,曾永红,王宪伟,等.APP营销解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5] 徐梓桁,高星.Android APP视觉与体验设计指南[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6] 苏博妮,邓哲武,化希耀.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校园APP的研究与设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11):27-28.

[7] 胡忠义,支颖,杨晓天,等.基于Android的智能课表的设计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3):120.

[8] 贺甘芹,卢国庆.基于App Inventor的GPS课堂点名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8):87-89.

[9] SARASWAT C, KUMAR A. An Efficient Automatic Attendance System using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Techniqu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0(2):264-269.

(责任编辑 陈小明)

重庆高校物证技术创新团队项目(KJTD201301)。

肖 军(1984— ),男,湖北咸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侦查学等。

D035.319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课程表设计
“十三五”回顾系列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9年注册会计师培训课程表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
课程表
黑马学院2015年下半年超级课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