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

2017-06-26 19:34黄英秀
新课程·小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数量关系问题教学学习兴趣

黄英秀

摘 要: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就是把含有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关系,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以及其他方面的实际问题,用文字或语言等方式表示出来,并要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数学能使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数学解决问题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教学中,解决问题占用大量教学时间,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解决问题仍是他们眼中的“头痛题”,是导致学习分化的主要内容。如何有效进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呢?以下是教学解决问题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量关系;问题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行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教材中随处可见的仍然是“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等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经典”解决问题,这些解决问题语言“精炼”,几乎都是两三个已知条件再加上一两个问题,跟语文课文里那些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句子和篇章比起来,数学的解决问题就显得空洞、苍白,没有吸引力。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显然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解决问题的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使教学内容活起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工程解决问题”时,教材的题目是这样的:“一段公路长30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道题目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是没有兴趣研究的,如果教学时,直接把题目抛出,然后分析题意,列式计算。学生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地学习,激不起学习的欲望。我在教学时,联系到正在修建的从县城到小林的二级路正好经过学校门口,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隆安县政府决定修建一条隆安到小林的二级路,现有甲、乙两队进行投标,甲说单独完成要10天,乙说单独完成要15天。问:(1)如果你是招标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会选择哪个队进行施工,为什么?(2)为了使工程尽快完工,你有什么好的措施?学生经过讨论,认为两队合修可以使工程尽快完工。然后我再出示例题。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解决这道题变成他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又如,在教学“分数解决问题”时,有这样一道题“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其他国家约有多少只?”我先用两三句话讲一讲关于野生动物的知识,调动学生的情感,然后再出示例题,学生显得比较激动,注意力更集中。此外,在进行“相遇问题”教学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先由两学生从教室前后两端面对面行走。提问:(1)这两位学生的行走方向怎么样?(2)行走结果如何?……这样通过生活实际的直观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易理解“相向”“相距”“相遇”等抽象概念。

二、引导分析,找出数量关系

现代教育学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的性质和联系。”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数学模型之一,它是從一类有共同规律的数学问题中总结出来的揭示某些数量之间的本质联系,并以数量的关系式来表示某种联系。它为小学生解决同类数学问题指出了方向,提供了基本方法,形成了一种策略,一种有数学价值的解决问题模式。如何找出题里的数量关系呢?以下是我常用的几种方法。

1.理解掌握简单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解决问题是简单解决问题,各种解决问题都是在简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合成的。简单解决问题的教学就犹如大厦的地基,基础打不好,上层就不牢固。因此,要重视简单解决问题的教学。简单解决问题有一些常见数量关系,如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原有的-用去的=剩下的,工效×时间=工作总量,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以及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要求学生牢牢掌握,并且要真正理解,如单价指的是什么,数量、总价又分别指的是什么,要能举例说明。

2.重视文字题的训练,变复杂的解决问题为简单的文字题

文字题教学是小学数学重要课题之一,它不仅是连接式题和解决问题的桥梁,更是以后学习初等代数的重要基础。在以前五六年级的教材中,在学完小数或分数的乘除法后,在解决问题这一章节的前面通常会有一两道文字题的例题或比较简单的解决问题,然后才到解决问题。我认为,这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文字题,加强文字题的训练,然后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把复杂的解决问题浓缩成简单的文字题,使学生更容易看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教学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画线段图不仅是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也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线段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隐藏着的数量关系。

总之,在小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变外压为内需。注意分析方法的指导,找出题里的数量关系,学生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降伟岩.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许翠莲.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J].时代教育,2010.

猜你喜欢
数量关系问题教学学习兴趣
找准标准量是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 三种类型应用题的关键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