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正暄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适应新课程标准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对于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辽师大版四年级信息技术《认识画图软件》一课为例,具体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实践探讨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提高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新課程标准提出的这一教学理念,教学工作者持续开展了有关合作学习能力提高的教学研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大有裨益。接下来,结合《认识画图软件》一课,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展开具体分析。
一、因人制宜,科学组建小组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组建小组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班级学生人数众多,二三十位学生学习水平不一而同,认识画图软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很快就可以掌握利用软件绘制规则图形的方法,但或许有的学生学习很长时间,还停留在掌握画图软件进入与退出这一基本技能上。小学生学习经验和认知经验有限,更加剧了这一教学形势的严峻。
组建小组之前,教师应当因人制宜,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科学地对成员进行搭配。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分配成员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可以保证每一位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取长补短,提升综合素质。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较好:学习成绩一般:学习成绩较差=1:2:1”的比例组建小组,实行以优带弱的帮扶学习制度。
二、确定目标,开展讨论交流
小组成立的根本目的是开展学习,教师总得让学生有事情可做,小组的组建才显得有意义,学习目标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目标至少具有两个属性,第一是共同性,即这一学习目标应当为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目标,小组成员正是基于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开展合作交流的;第二是层次性,上文已经提到,小组是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组建的,即便是同一个小组,组内成员学习水平依然存在差异性,设置具有较强层次性的学习目标,旨在确保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可以参与探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以用画图软件绘制“我的家”这一任务为例,这一内容任务量大,一位同学很难完成。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目标:(1)观察多媒体课件上的范图,找出“我的家”需要绘制哪些图形。(2)思考需要什么工具来画图。(3)图形绘制完成之后,用工具填充颜色。(4)添加文字,用简短的话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这四个学习目标紧紧围绕共同性和层次性这两个基本属性,核心任务是用画图软件创作作品,(1)(2)(3)(4)分别为层次性目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完成目标(1),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完成目标(2),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完成目标(3)(4)。
学生分工开展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时时在教室里面巡回走动,了解学生合作学习进度、探究时遇到的问题,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朝着高效率方向发展。
三、有效评价,保持合作热情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教学评价,不能采用那种以考试成绩定输赢“一刀切”式的评价方式,这会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合作学习热情的保持。在合作学习模式当中,既然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教师就要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评价方式。建议采取打包式评价,以小组成绩作为总成绩,并纳入信息技术最终课程成绩当中。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依赖感和责任意识,提高教学评价质量。
有效的教学评价应当具备鼓励性、针对性、全面性和指导性,切忌就学生某一方面课堂表现泛泛而谈,那样会给学生一种敷衍感,无益学习问题的诊断。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互评相互结合的方式,鼓励小组学生互评、自评,进一步提高评价质量。
合作是一种态度,一个不具备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人,注定不会受到团队的欢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要求团队成员具备良好的合作态度,小学生年纪小,很多孩子并不具备很好的责任感,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就学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会产生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奚彦.谈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