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钰 韦伟 张文政
摘 要:时代逐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成为适应社会主要能力。通过针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探讨大学生自我管理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原因和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办法,从而调动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动性及主体作用,把大学生群体培养成既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又能满足个人兴趣和基层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 自我管理 适应社会 解决途径
大学教育强调自我教育,个人发展需要自我管理。研究探讨大学生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大学生在自我管理上得到思想的觉醒,并寻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有效的提高学习、工作、生活上的质量。近年面对社会对学校带来的影响,许多问题日益凸显,这都要求着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的管理。此次研究可间接提升人们对自我管理意识的加深,强调自我管理,可在教育上、学习上、社会中解决许多现实问题,同时还能减缓高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大学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期,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方法树立好正确的三观,才能将自我理想型社会与现实性社会相统一,减少其中存在的差异。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逐步构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特色模式。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受到各学者的重视,国内外自我管理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郭海龙提出“将自我管理纳入管理理论视野和管理实践视野进行研究,是未来管理研究的一大趋势”。
随着高校毕业生日渐增多,就业形式也越发窘迫。据了解2015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749万人,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约为65%,这将有35%的大学生面临着自主创业或等待就业。就业成为一大难题,为了好就业、就好业,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必须提升自身综力能力,通过以自我管理为主体进行能力提高,才能在这多元的社会中占有主动权,从庞大的待就业人群里脱颖而出。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以逐层管理为主,学校以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和管理。这让学生在教学上偏被动,以致于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的认识自我,分清现实与理想,难以适应社会。在近年来中医药院校连年扩招及其带来的学生素质差距的拉大,学生占有的教师资源的相对不足和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学分制的实行、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增多等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群体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心理较为不成熟,存在自卑、攀比、逆反、抑郁、盲目等心理问题,不能很好的处理社会上所遇到的问题,化解自身心理障碍,且普遍存在自控、自理能力较差,体现在生活不规律、基本生活打理、家庭依赖、开支盲目、缺少目标、时间分配、存在心理问题等。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
1.多元社会带来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大学生自我管理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以我校学生为例,开展了针对中医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调查研究。琳琅满目电子产品、电子软件给大学生们带来的极大地便利,同时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没有合理的分配时间和学业,在极具诱惑力的环境下缺乏自我管理,对自身造成了极大影响。我校平均每天上课时间为6小时,如果让学生每天有8小时睡眠时间,吃饭、午休、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只有10小时。而在针对贵阳中医学院调研问卷中每天使用手机累计时长在6小时以上的学生达到55.9%,电子产品的使用已经几乎占据了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这不仅仅是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和自身的发展,还可能影响到我国的经济、文化、教育。
大学生在经济上是属于“弱势群体”,在经济上属于被动者,学生应当正确定位自我,理性消费。调查中发现有94.13%的医药类学生会在日常固定生活费中使用透支。由于大学教育模式业余时间较多,外在条件对学生的管理有一点局限性,而大学生心理发育处于完善阶段,不免会被丰富多元的社会所吸引,若未合里规划的资金,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2.学生中典型的“支配与从属”关系
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学校管理者与学生具有典型的“支配与从属”特征,学生被视为教育管理的对象。问卷分析,32.5%的学生学习任务完全来自于老师,有12.3%的学生会在完成老师给予的学习任务上再增加一部分。学校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对学生发放教学任务,以完成度来定位学生,在便于管理的模式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形成了受“支配性”思维,这很容易遏制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学业上对教师的“依赖感”,也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被动。要能很好实现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除了要完善教育模式以外,更要从学生自身上解决问题,所以倡导并实现自我管理,从思想行为上使自己得到规范化的要求,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感”,让学生由“从属”到主动者的转变。实现好自我管理,就能很好的减少这种关系的存在,以达到思想上的转变。
“支配从属”关系对学生的生活行为上也有所影响,调查中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如果必须要和一名陌生人进行交谈,33.6%不会主动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进行交谈,17.2%的人是愿意交谈但谈话时间很短,数据所体现的不仅个人性格,更体现出了与他人交流的主动性,虽然部分人交谈时间很短,但是他们愿意去进行这次谈话,主动地占据角色,而33.6%的人就体现出了他们在行为上的被动性。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一部分来自于学校的管理模式,部分来自于学生个人。被动性心理造成了行为上的被动,这容易将自身置于一个受控環境,一旦没有他人对你的管理,就会很容易失去自我,出现人生迷茫,所以要解决这种持有外力推动才去行动的局面,就要提升自我责任、自我意志,以自我管理的方式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3.高校扩招带来的窘境
有数据表示各高校每年招生百分比都在不断攀升,2020年全国中医药院校的人数将约占大学生人数的2%。扩招政策给较多人多以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教育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是师资力量与学生需求的不对称性导致的教学难度加大。我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大致在1:250,超过教育部规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1:200配比比例。扩招造成的不对称性是教育管理上的一大难题,形成的“大班教育”会造成在教学上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育的被动者。在教师和学生比例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形成了“大班教育”,导致学生不能接受更详细的教学。密集型的教学中会产生学生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使教师的工作强度加大。
二是教育上的不全面性。学生群体过大,而教师资源缺乏,在学业辅导、学生管理上也很难做到全面性。老师的固定模式化教学和学生的被动性,只能暂且在学业基础达标,容易忽视学生的知识创新、社会适应、自我管理等能力。社会需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些个人建设就要在学习生涯中完成,所以教育的全面性,不仅是在教学上要有提升,更要在学生工作方面加强,避免学生脱离社会。
三是教学设施不足。就我校而言学习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需要足够的教室和设备齐全的实验室,面对扩招,实验室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实验设施需要不断的增加,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学校图书馆具备大量藏书、图书馆面积充足、网络设施完善等一系列设备的齐全是面对扩招的一大条件.
四是扩招政策的偏差不仅在教育上造成问题,还会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教育拉动内需”扩招政策的出台本意在于拉动我国的基础建设,而近年来,缺乏合理性的扩招造成了人才拥滞、教育缺口、就业困难等问题。扩招造成最大难题是就业的困难,增加了就业门槛,还使得高校形成了过度投资的结果,造成雇主和雇员的互动博弈。毕业生在不断增加,与就业岗位形成供求不应的关系,使得人才堆积。岗位缺稀迫使毕业生选择了“不对口”的职业,导致了專业人才的流失。
4.大学生心理上的改变
大学期间学生思想可从“幼儿期”转变为“成熟期”,心理正在不断发育,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易造成不良的心理动态,如大学生“自我中心化”、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自由能力的缺乏。这种特性在当代大学生人群中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校园生活方式、学习态度、交友方式上。
在自我管理中认识自己是很重要的,正确的认识自我才能开展自我管理。问卷调查中,报考中医院校的因素及毕业是否从医一栏,其中有27.07%的中医药大学生表示为个人兴趣爱好而去选择从医,而剩下的73%的人群有与各种因素“被迫”从医,这剩下的人群中大部分是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为自己做出一个适合的选择,这也是缺乏自我意识表现。
自主意识主要体现在自身对事物的主动性,自身具备主动性的条件下,还能正确的决定事物,并为自身所做的决定承担责任。学生正确的定位好自己,在适当的时间决定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做出决定后承担相应的结果,自主意识与自我意识相互关联着。
自由能力是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的实际转化,自由能力包括了选择能力和担责能力,是个人后天所形成的,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实际途径。当代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偏多,以致于许多大学生自立能力差,是由于父母忽略了对孩子实践能力培养。自由能力的培养重点来自于学校,在更好的教育模式下去陪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这就需要学校的教育模式有更大的提升。
解决这类问题就要从自我管理开始,自我管理不是单一的控制行为,要求的是顺应周围环境对自身思想与行为相互管理,达到健康的身心状态。在大学期间树立好自我管理理念,做好自我管理,实现自我管理目标,才能有效解决教育管理、成就自我路上所遇的难题。
二、解决的途径和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建设。由学校组织积极开展各类思想教育活动,给学生树立好正确的思想理念。开展过程中可依赖党团为建设基础,给学生们一个正确的三观,让学生正确的定位自己,做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社会,为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方向。加强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识,先从本质上去树立好观念,再从实践上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对于学生来说是有深远影响的,给学生进行思想建设,使其理解自我管理、运用自我管理、实现自我管理意义。
2.加强各类校社团的建设、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校园社团是学生们组成的群体,可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也可给学生树立好集体意识,解决存在的个人主义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管理意识。在做好公共区域管理的同时,也让个人管理得到提高,且社团还可帮助学生与社会搭建一个很好的桥梁。
校园社团应积极组织具有实际意义、互动性的活动,可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开展。学校社团作为一个很好载体和一股外力来推动同学们,去拓展知识、广泛交友、积极向上的生活。心理健康才能很好的实现自我管理,以学校为基础,可进行心理咨询,开展自我认识的活动,组织辅导员给学生进行心理建设,让学生在身心搭建上保持端正。
3.进行自我建设。自身素质的建设加强,是进行自我管理的基础之一。正确的定位好自己,明确自身需求和社会需求。自我管理机制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且结合个人要求来制定,对自身的时间、金钱、学习等进行合理的分配,可以强制性的规定自己在时间段内完成任务,把自己的生活、学习相互结合,劳逸结合。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每天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在内心鼓励自己坚持管理安排,从内在建设自我,为自己创造一个适应又长效的管理模式。进行自我建设可借助学校的帮助,多参与校园活动,丰富业余时间锻炼自我。积极加入学校社团,借助社团的力量拓展自身,在社团的工作中学会自我管理和组织管理。
4.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要求着学生能进行自我管理,教师队伍综合质量的强大是必不可少的,更要结合不断更新的教学模式,才能稳定有效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近的人群,为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可以间接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利用好教师拥有的管理、教育、人文等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教师队伍的加强可以更高效的解决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多种困难,教师的综合质量提高,则教育的实施会更加的有效。
参考文献
[1]郭海龙.自我管理:理论之道与实践之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78-82
[2]袁闯.管理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7-43
[3]陈小军.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和途径[J]镇江高专学报,2010(1)68-71
[4]黎鸿雁,邵彩玲,安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1):85-87
[5]罗尉.浅谈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