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结合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分析其结合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从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在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下,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配合与发展。
关键词 高效课堂;信息技术;小学语文;电子白板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5-0059-03
1 前言
自我国“十二五”规划出台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的众多领域都得到快速发展,其与传统语文课程的整合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2012年3月,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年)》,强调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作为指导各级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理念。为此,如何在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辅助作用,完成两者的转型,就成为构建高效课堂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2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 从定义来看,系统是指由多个独立要素组成的、通过要素间相互配合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系统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其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周边环境,系统中的各要素均具有各自的功能。具体来看,教学活动即可以称为一个系统。传统的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为教育者、学习者和客观的学习材料,这三者共存于教育系统之中,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一定的教学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也不断体现出来,使得曾经的第四要素“媒体”逐步为现代信息技术所取代。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在成为教学系统内的核心要素之后,不仅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更使得教学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相继呈现出信息化的特征。
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资料逐步信息化,越来越多的教材改变了原有的实体化形态,而通过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方式来呈现,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教学活动的主体开始信息化,信息时代的便利在为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了条件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途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和伙伴,各种电子软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直观地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从而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在课堂上充分运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代替教师枯燥的解说,以图带文、以文为本、图文并茂,直观地展现西沙群岛的海里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各种各样游动的鱼,画面、声音与文字得到完美的统一,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兴趣,使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对祖国热爱的美好情感。信息技术对课堂的辅助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过程信息化的进程,这些信息化的成果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以系统论为指导,综合考量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學习理论的中心组成部分,其强调人对于知识体系建构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其他认知过程均是由原有的认知经验所决定的,其在知识观和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提出不同于传统教学理论的新见解,对当前教学活动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构主义部分否定了传统的教学知识观。这源于其对知识的客观性与确定性的质疑,在建构主义者看来,知识不仅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更是需要在对具体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之后才可以二次运用的。因此,教师并不是绝对的知识权威。
其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其本身拥有来源于社会实践的丰富经验,即学习者并不是一无所知地开展学习的。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经验,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最后,在学习观方面,建构主义则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但又肯定了教师作为帮助者所起到的指导作用。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在课文最后一段“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的教学环节,笔者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设计“导游讲解”环节:有的学生打开博客中各种颜色海水的图片,向大家介绍自己课前了解到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有的小组把课堂拓展到课外,准备了相关的祖国壮丽河山的资料、图片,通过小组集体汇报的形式为大家讲解展示,一名学生负责打开班级网页,其他学生负责讲解、演示当地的风俗等,台上的“小导游”讲解着,台下的“小游客”听着、欣赏着、评论着。课下,学生意犹未尽,纷纷在博客上留言评论:“西沙群岛真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啊!”“我们的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啊!”
因此,在信息技术辅助下,课堂教学中充分为学生架设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意识和学习体系的主动建构,鼓励其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较为优越的条件。
3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困境
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有限 通过对周边小学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可知,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语文教师能够较为熟练地处理好教学所需的表格和演示文档,能够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够利用网络为自己的教学活动增加素材,然而其对于网络交流、信息检索、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的熟练度则较低。对于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其在校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学校对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推广力度不足 自《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年)》出台以来,学校对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培训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学校已经发展出校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多途径地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造条件。然而,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以及日益激烈的升学压力的影响,许多学校的教师技术培训无法得到很好的执行,许多制度形同虚设。具体来看,尽管许多学校在教室培训的场地、设备上投入较大,但是在硬件维护方面较为松懈。很多技术设备无法得到及时的保养和维修,严重影响到教学活动的顺畅进行。而在教育资源应用与提供方面,很多学校的教学数据库更新速度较慢,无法与快速更新的教学内容相适应,再加上教师教学任务较重、课外精力有限等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仍处在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
教学主体对教学活动现代化的重视程度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予以充分重视,校方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也予以肯定,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师生处于迷茫状态,对于教学活动现代化的认识程度显著不足,积极性不高。这使得很多教师并未形成独立的现代化教学理念,而往往采取照搬其他教师教学成果的办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尽管其对于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对于现代教学技术的兴趣有所减弱。且其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为娱乐使用,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较为有限。这种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更对其顺利认识计算机技术对自主学习的作用产生阻碍。
4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
1)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组织领导。具体而言,应当以县市为单位,成立相应的管理中心,如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领导小组等,对于辖区内的教育信息网络与软硬件设备进行统筹协调。其工作职责应当包括从宏观角度对全市的信息教育系统进行规划,对于每所小学的“校校通”工程进行检查与验收等。在统一领导小组建设之外设立更加细化的领导组织,并且确定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与协调,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推广创造条件。
2)重视教职工与其他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以及相应的教育资源库建设。通过对周边小学进行调查询问可知,许多学校的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较低,相应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应坚持培训在先、重在应用的原则,不断提升教职工的信息技术水平。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可以由主管机关进行统一安排,并设定等级考核制度,以提高培训的实际效率。在开通校园网络与教学资源库的同时,主管部门还应督促各学校开发储备必要的教学资源软件,为教师在教学中实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条件。
3)逐步完善校内网络和教育信息网络的建设。在考虑学校整体情况与教学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学校的综合效益,逐步在辖区内建设层级分明、应用率高的网络教学资源。同时,在开通网络服务之后,重视其修理与维护工作,保障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最终改善当前校园网络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的状况。
提高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整体而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课前准备环节、课堂讲授环节与课后评价环节。
课前准备环节即教师在熟悉课堂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备课等方式对自己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充分准备的环节。备课的途径一般分为三种:一是自己利用相关的软件进行制作和编辑,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创造力,保证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独特性;二是借助专门的工具将自己要讲述的内容进行加工,这种方法虽然保障了备课效率,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活动的独特性与灵活性;三是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前两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因此,要减轻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的压力,就应当加快开发更加完善的电子备课系统,其中应以备课资料子系统为资源建设的核心,为教师提供一个较为丰富的资料库,在提升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兴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课堂讲授环节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应当更加注重其与信息技术的交流与融合。一方面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演示的工具,将教学内容存放于各类信息设备之中,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展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现代工具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如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生生、生板、师板之间的多项交互。
教学评价环节即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的环节。一方面,教师应提高利用技术工具对教学主体进行评价的能力,特别要关注学生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检测,进而为课后的反思与提高创造条件。
增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交流与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交流主要体现为方式和内容的交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模块与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交流与融合。在以往的阅读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往往是在对重点字词进行注解的基础上,结合文意对整个课文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力与理解力都受到一定限制,无法充分发挥积极性。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帮助学生领悟到作者在写作时的真实情景,营造与课文相吻合的氛围,而且能够通过创设情境的办法,以录音、录像等手段帮助学生领略到更为形象的人与物,使其能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2)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活动的交流与融合。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所需要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一直是师生双方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看图作文教学中,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网络将各类主题图片结合起来,激发低年級学生对作文写作的乐趣;在中高年级的生活化写作中,教师可以将网络作为帮助学生进行作文学习的工具,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的信息与资料,在对所写题目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作文撰写进行指导。只有充分利用好各种互联网技术工具,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为高效课堂、高效校园的建立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林燕枝.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作文成功之路,2016(8):79.
[2]王文珊.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整合[J].学周刊:b版,2013(6):191.
[3]柳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作者:王颖,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小教高级,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51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