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梦怡,张爱芳
(1.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5024;2.肇庆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浅析风景园林理论在大观公园景观中的应用
连梦怡1,2,张爱芳2
(1.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5024;2.肇庆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通过实地考察大观公园并查阅大观楼历史人文相关资料,结合风景园林理论对大观公园进行了空间分析、导游线风景视线分析,同时对大观公园经典景点大观楼及其周边景点进行了园林艺术构图分析,总结出各景点间的构图关系.对大观公园理水手法进行了讨论,分析大观公园近华浦和西园采用现有的理水手法的原因.总结大观公园的景观特征,对改善古典园林区游览线路以及营造生态景观以保护净化滇池水质方面提出了建议.
大观公园;景观空间分析;园林艺术构图;理水手法
大观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以清代名士孙髯翁180字长联而闻名中外,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以大观楼为标志的大观公园历来是文人墨客汇集之地,承载着昆明的历史文化.目前有关大观公园的文献多涉及大观公园的历史文化以及大观楼建筑,分析大观公园规划设计的较少.运用风景园林理论分析大观公园,有助于了解大观公园景点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精妙之处,为同类园林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对大观公园的现状分析,结合风景园林理论对其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供公园的升级改造参考.
1.1 大观公园建园史
大观公园始建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乾印和尚在近华浦始创观音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抚王继文在近华浦逐步建成了大观楼建筑群并开辟了沿岸景点,近华浦便成为“远浦遥岑,风帆烟树,擅湖山之胜”的游览胜地[1].1919年,唐继尧把清代呈贡篆刻书法家孙铁舟的题额“大观楼”镶嵌在大门上[2],将大观楼正式辟为大观公园.1930年昆明扩建大观公园,由国学艺术大师赵鹤清具体设计,仿杭州西湖景观扩建而成[3].
1.2 大观公园环境背景
1.2.1 地理环境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以西约2 km处,滇池草海最北端,与太华山隔水相望,又称“近华浦”.宋朝之前,大观公园园址没于滇池之中,与草海的芦苇沼泽连成一片,后因元明时期疏浚海口河导致滇池水位下降,大观楼一带的土地才渐渐露出水面.如今大观公园总面积47.8 hm2,其中陆地面积23.1 hm2,水域面积24.7 hm2,[4]是昆明市较大的公园之一.
1.2.2 人文环境
大观楼风景秀美,吸引了各方雅士前来游览.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撰书180字长联,把滇池风光和云南数千年历史生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大观楼因长联驰名中外,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的“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近华浦至今完好地保留着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以来兴建的古典园林建筑群,其中有近华浦四方八角穿心重檐门楼,单檐歇山雕花门窗的催耕馆、观稼堂、澄碧堂等古建筑,造型别致的牧梦亭、涌月亭及沿湖长廊.这些传统古建筑,既反映出中国清代古建筑的风格,又具有云南地方民族建筑的特色,是云南清代园林建筑的博览苑[1].
滇派园林自成一系,建筑作为园林4要素之一,是有别于其他风格园林的重要标志.云南古代建筑基本上分为2大体系:昆明、保山一线以北,以汉式建筑为主;以南地区,尤其靠近边境,主要是当地少数民族风格建筑[5]10.大观楼建筑群属于前者,其有别于中原地区的地方主要在建筑装饰方面,如石雕柱基、木雕门窗、彩绘及铺地等,都具有明显的本地特色.
2.1 大观公园的空间划分及景线布置
2.1.1 空间划分
大观公园依据地形分为近华蒲、南园、东园、西园4个游览区(如图1),[6]各分区的景点及主要功能分布如表1所示.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大观公园功能和空间分布的3个特点:(1)游览功能与休闲功能在各个空间分区中均有分布,有利于公园内人流疏散.(2)盆景园与活动舞台离公园管理处较近,方便日常管理和维护. (3)吵闹空间与安静空间由坡地或水域隔开,2类空间相互影响小,利于游客活动.
图1 公园空间分区
表1 大观公园各分区景点及主要功能
从风格上(如图2所示)可区分大观公园的空间为:古典园林区、南园中西融汇园林区和西园现代风格园林区[7].
图2 不同风格空间分布及交接形式
2.1.2 景线布置
景线包括导游线和风景视线2种.
导游线基本与园路重合,它不是简单地将各景区、景点联系在一起,而是要把众多的景区、景点有机协调地组合在一起,使之具有完整统一的艺术结构和景观程序.[8]
如图3所示,大观公园在导游线规划方面还有以下不足之处:(1)古典园林区导游线疏密过于集中,如公园主入口有多条道路,让游客难以选择.(2)大观公园南园与近华浦之间只有水上交通,没有陆路联系,这样限制了游人游览南园.在重大节日,古典园林区往往人满为患,交通拥挤,而南园却无法为古典园林区分担人流压力,园区景观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3)盆景园——管理处——小观楼路段上没有景点,应引导游客走有景可观的路线.
西园内有明显的道路分级:主园路环绕全园,二级交通道路连通西园中的各个景点,还有一些小路可以延伸到西园中的安静休憩区,方便游客到达幽静的区域进行休憩活动.西园环路基本贯穿各种功能空间和景观空间,总的来说,达到了移步换景、趣味横生的效果.
图3 公园到有限及景观轴线分析图
风景视线主要是从“显”和“隐”[8]2方面表现,通过风景视线上的虚实处理可以丰富景观层次,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就大观公园而言,连接大观楼牌坊和近华浦的轴线上的景观视线层次最为丰富.通过牌坊可见近华浦拱形重檐门楼掩映在柳堤之间,此处的景观透过门洞若隐若现,通过近华浦门洞后又是另一种景象,古木参天,楼影掩映其中,环绕建筑群皆是水面,荷叶连波,清香四溢.登临大观楼,视野开阔至极,滇池尽收眼底.
2.2 以风景园林构图艺术法则分析大观公园经典景点
大观楼是大观公园的主体景观和标志性建筑,因此运用园林构图艺术法则对大观楼进行分析对于主体景观的营造具有指导意义.园林构图艺术法则主要有:对比与调和、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变化、主与从.
大观楼面阔17 m,进深10 m,占地面积170 m2[5]264,因其体量较大,高于周边其他建筑,其屋顶采用了3层重檐挑檐的做法,这样可以使楼体在比例上达到协调,从而看起来更轻巧、匀称、均衡.为了凸显出大观楼在建筑群中的主体地位,大观楼位于近华浦建筑群最南端的正中,前面没有任何建筑的阻挡,尺度大于一般园林建筑,色彩也较其他园林建筑更加艳丽:大观楼的屋顶材质是黄色琉璃瓦,而建筑群中其他建筑采用青色琉璃瓦.大观楼虽然与周围的建筑有着强烈的对比,但与周围环境既调和又统一.在统一方面,大观楼建筑群风格一致,统一的风格将各个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调和方面,大观楼与周围建筑有着共同的植物背景,在植物的映衬下,大观楼与周围建筑的对比度被降低,从而看起来更加和谐.
就大观楼与周边景点的关系而言,大观楼与楼外楼、翠羽桥(三孔拱桥)各为对景,三者在平面构图上呈等边三角形的关系(图4).从大观楼上眺望,楼外楼如正向西方驶去的客船,生动形象,具有动势.楼外楼附近的小岛则是拍摄大观楼的最佳之地.在大观楼上眺望翠羽桥,桥身如连接翠柳堤岸的白玉带将水面收紧,翠羽桥做为游客眺望大观楼的制高点,桥顶视野开阔,桥下游船穿梭,别有一番趣味.从大观楼上也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另一种关系:均有向中心靠拢的动势,从而将水面收紧,将视线引向西南方的滇池水面.
图4 大观楼与周边景观关系分析图
2.3 以理水理论分析大观公园水景
2.3.1 近华浦特殊的理水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遵循着“天人和一”的造园宗旨,以自然作为园林创作的蓝本,中国传统自然式园林理水除了讲究崇尚自然以外,还讲究含蓄、注重意境.关于理水的含蓄陈从周先生在《园说》中写道:“水不在深,妙于曲折.”园林之水,贵在曲折,无曲折,必平淡无奇.[9]然而大观公园作为昆明较大的滨水公园,以水景和大观楼取胜,在理水方面不拘一格.近华浦并没有采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中的理水方法,而是融合了中国皇家园林、公共园林以及几何美学的理水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大观公园近华浦是由寺庙园林发展而成的风景名胜区,具有良好的自然风光,有景可借,无需像私家园林那样在狭小的空间里浓缩自然景观.(2)近华浦作为公共园林,与天然景观的差别之一就在于公共园林有了人为的改造,在周边蜿蜒曲折的水岸线的背景下,规整矩形岸线的识别度更高,同时也能更好地衬托大观楼的壮观气势.(3)矩形的理水手法在中国造园史上有据可依,宋代东京的金明池就是实例.金明池由人工开挖,原为皇家园林中操练水军的基地,后逐渐转变为赛龙舟的场所,定期为平民开放.现留有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4)民国时期大观公园的规划者具有西方建筑设计的经验,对几何形式的水景规划得心应手.最后规整的水体岸线便于放线施工,可以减少施工成本.
大观公园古典园林区的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注重意境的表达:如通往建筑大观楼的景观轴线上仿照杭州西湖的白堤横设1条翠柳堤,分割出来的小水面种植格式荷花,表现了“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意境;又如大观楼前仿照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设置了3个石灯笼,在月明星稀的夜晚与月亮遥相辉映.
2.3.2 以生态理论分析大观公园西园水景
西园内湖的突出特点是体现了生态性.内湖在理水方式上沿袭了中国传统“一池三山”的理水方法(图5),岸线自然曲折,岸边有浓密的树荫围合,自然式驳岸缓缓延伸到水中,驳岸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如芦苇、水生美人蕉、再力花、风车草、睡莲等,这些水生植物既能发挥景观作用又具有减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净化水质、营造小气候的功能.湖边的游憩区铺地采用灰白色碎石撒铺,可以让雨水及时下渗并排到内湖中,白色碎石铺地与游憩区域内绿色的树木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清爽活泼的感觉.
图5 西园内湖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
3.1 大观公园的景观特点
(1)大观公园沿袭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景观,保留了公园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有着各个时代的印记,有中国古典景观,有融合了西方造园手法的景观以及现代景观,各个景观群落的交汇衔接过渡得十分自然,将大观公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全园的理水风格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手法,通过各种理水方法的融汇贯通完成了理水手法的创新.
3.2 大观公园的景观改造建议
(1)大观公园地处滇池之滨,然而近年来滇池的水质并不好.基于这个问题,建议在公园景观改造的过程中继续增加市民可参与的水质净化、生态保护方面的景观,提高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
(2)从公园规划及游客引导的角度上,建议公园改善现有古典园林区的导游路线,以充分利用园中景观资源、缓解主要游览路线的交通压力.
[1] 佚名.大观公园简介[EB/OL].(2013-02-31)[2016-09-12].http://kunming.city8.com/chuxingfuwu/2418189_SJOB.html.
[2] 储东华.大观公园:专家呼吁重建唐继尧雕像[N].云南日报,2006-3-31(13).
[3] 林文俏.浓缩云南私家园林发展史昆明大观公园:名楼雄踞一大观[J].国家人文历史,2016,21:112-117.
[4] 杨秋,梁家飞,唐岱.水生植物在昆明大观公园中的应用[J].山东林业科技,2006,167(6):41.
[5] 张增祺.云南建筑史[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10,264.
[6] 丁慈.恢复和挖掘大观公园历史文化的价值研究[J].中国公园,2004(1):8.
[7] 李跃云,刘云,李竞立.大观公园金秋菊展异彩纷呈[N].云南日报,2007-10-3(3).
[8] 封云,林语.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第[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30.
[9] 霍锐.中国传统自然是园林与西方传统规则式园林理水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25-26.
The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in Daguan Park of Kunming
LIAN Mengyi1,2,ZHANGAifang2
(1.School of Garden,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5024,China; 2.School of Life Science,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 526061,China)
Firstly,based on the survey of Daguan Park and Daguan Tower,a serial of analysis about space, tour route and art compositions of scenic spots including Daguan Tower are made with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to conclud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cenic spots.Secondly,waterscape design of Jinhuapu and West Garden are discussed.Finally,the landscape features of Daguan Park are concluded and two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improve tour route of the classical garden areas and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landscape to purify the water in Dianchi Lake.
Daguan Park;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space;art compositions in landscape;waterscape design
TU986
A
1009-8445(2017)02-0041-06
(责任编辑:张宝杰,姜学霞)
2016-12-15
连梦怡(1990-),女,青海西宁人,西南林业大学与肇庆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张爱芳(1957-),女,陕西渭南人,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