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教学探析

2017-06-23 09:17黄一映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教学活动道德

黄一映

(韶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教学探析

黄一映

(韶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大学生处于自律阶段,道德观逐渐成熟,亟待强化以主体认知为特征的主体性教学理念内涵与教学方法手段。在实施过程与监管环节注重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并配合观察指导、访谈记录、文件整合与教学笔记收集等方面,使大学生在个人道德的实践层面以及对道德的认知层面取得成效,并进一步提出主体性教学全方位拓展推广的相应建议及对策。

主体性教学;大学生;道德教育

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主体性教学有几个必须重视的前提,它决定了这门课怎样开展才能取得实效。这些前提是:学习者都是有一定基础和能力的人,他们可以借助书本阅读和理解教学内容;道德的教学不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为了让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和价值认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追求公平与正义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教师不是万能的,通过单纯的讲授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内化是一个认知和情感体验的过程,没有学生主动的思考和体验,仅靠教师讲授难以完成这个过程;教学活动不能强迫学生接受什么,但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和认识什么。正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过程,它把塑造人的思想观念当作自己全部工作的重心,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人的认识活动的主体性就成为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教学的必然要求。

一、教学理念与课程规划

主体性教学是教师通过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将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价值观念等通过各种方法内化于学生,构建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具有学习和发展能动性的人,因此强调在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理念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应更切实际。

根据道德认知发展论,大学生正处于自律阶段(stage of autonomy)[1],此阶段道德意识逐渐成熟,不再盲信权威及道德规范,对于规范能够重新衡量,进而发展出自为的道德观念。判断行为好坏时,能深入了解行为的动机,逐渐步入“自为立德、自为执行、自为反省”[2]的道德成熟阶段。笔者发现大学生步入道德成熟的关键是主体性行为修养的形成,因而亟待加强的主要是“主体认知”部分。主体性教学运用“课前教学准备、文本导读、讨论教学、延伸活动”[3]的教学程序,将相关教学活动设计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提供体验与表现特质的机会,藉以强调道德修养的价值,促进学生道德认知、情意与技能的提升,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

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应兼顾道德认知、道德情意与道德实践三个层面[4],由于道德教育的对象主体是学生,换言之,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意与道德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道德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意识。道德教育不仅应当凸显课程中正式课程(课表中明列的科目)、非正式课程(课表之外学校的其他活动)的安排,而且需要留意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所谓潜在课程是指学生在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之外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使用的教材、教学方法或班级主体性教学的实践策略等。本文规划的道德教育主体性教学理念与内涵,如图1所示:

图1 主体性教学课程规划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教师探讨2015年版国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以阅读理解策略作为教学方法,建构学生对于道德的概念。本研究的主体性教学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心主题,依据大学一年级道德行为准则进行课程设计,拟定教学活动实施大纲,规划好教学活动时间。主体性教学的实施过程透过观察与访谈搜集资料,并搜集相关文件与记录实施笔记,再加以处理和分析,以期忠实完整地呈现研究历程与成效。

(一)教学方法推陈出新

教师充分结合慕课(MOOC)、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以及成果导向的课程设计与评量理念(Rubric),在课堂上与学生强化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没有教就不会学”的教师中心理念,将教学过程中学生习写的主体性教学学习笔记、学生回馈及学科回馈意见进行研究,透过学习成果导向思维来进行课程规划设计,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责任,并且让每位学生获得各自的学习成长经验,主体性学习的效果由此得以彰显。

(二)课上课下观察指导

教师在每次教学中,对学生课堂的表现尽量在短时间内记下摘要,在日常生活指导中,观察并简要记录学生间关于道德表现的对话,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在课程的安排上,利用早自修、课间活动、午休时间等进行教学准备活动。此外,老师也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之后,学生配合上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实践活动,并撰写学习心得,提供机会反馈学生对服务行动看法的转变,以期望学生修正自己的态度与待人的方式,这样大学生容易接受,而不会觉得老师是在说教。

(三)互动提升主体认知

教师搭框架,引导学生从互动中去思考,感受他对事情的看法与价值观的认知、自省,学生要学习细探当下经验的东西,发现经验当中呈现了哪些价值?从熟悉的环境中,培养感受力,感受他对事情的一些看法跟价值观,继而唤醒服务潜能,也透过与他人互动获得不可预期的情意态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面临各种情境问题。

(四)访谈记录跟踪

教师在教学期间,针对表现较为特殊,如:学习效果不佳或行为实践进步有限的学生予以访谈;并在六周教学后,利用下课时间简要访谈学生对主体性教学的看法。在访谈过程中,记录访谈重点,访谈结束后,依据访谈录音内容,转译成文字稿,并注明时间、地点、访谈对象,及时获取学生对主体性教学的接纳情况。

(五)教学文件资料整合评优

教师自第一阶段起撰写教学笔记,记录教师对主体性教学的感想与反省,以及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现,以期透过省思与检讨获得新发现与领悟。教师将上述资料加以摘要、注记,并分类编号,每学期末加以分班整理分析。将教学DVD转成教学记录档案进行检讨外,也将班级主体性教学日常表现统计记录纳入,作为探讨学生道德的实践成效的依据之一。

三、教学效果

笔者于2010年开始在任教班级推行主体性教学,将主体性教学理念逐步融入课程教学中,针对研究目的,探讨教师在任教班级实施道德教育及学生接受道德教育课程后的改变。在此次研究中,以两个层面来检视学生的改变:一是对主体性概念的认知;二是在行为上的改变。首先教师先解释“道德”概念,在主体性教学的前后,教师都会了解学生对道德的认知。

(一)学生对道德的认知层面

1.观点与态度的转变:在给学生提供思考、转换情境的主体性教学之后,可以明显看出学生观点与态度的转变。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讨论、整合见闻与创作历程,产出积极的效果。

2.与同学互动:在主体性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渐渐修正自己的态度以及待人处事的方式,以同理心为对方设想,以帮助别人为出发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是小组方式,教学活动需要跟别人合作才能完成,同学的互动增多,彼此感情联系更为密切。

3.感恩他人并热爱生命:在进行服务活动时,学生感受到遇到困难时,别人及时伸出援手的那份感激与感动,而真心诚意的感谢别人,感恩生活,热爱生命,达到道德教育的初衷。

(二)学生个人道德的实践层面

主体性教学重视的不仅是认知层面的成效,更重要的是生活实践。在研究过程中,适逢高校引进应用型学习理念,并鼓励同学们将其融入课程中,因此教师在应用实践与分享的教学活动设计中,融入主体性的教学策略,如服务独居老人、节能减碳,为了解学生在个人责任实践层面的成效,教师以主体性教学活动的指导记录及学生的反馈作为主要依据,并辅之以观察指导。

1.优化主体性学习背景

学校思政课相当重视主体性教学,从本科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皆有规划课程,笔者认为主体性教学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学习,因为只有在树立主体性意识的认知下,学校要求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得以持续有效。因此,将道德课程教学与学生实践经验连结,让学生以同“理”心为出发点,了解他人的需求,从中学习、体验、成长。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吸收,并有效优化学生作为主体体验参与式学习的教学技巧和学习乐趣。

2.团队合作的必要

虽然学生平常将“互助合作”挂在嘴上,但只有自己帮助别人时,得到别人感谢时的感动,才能让学生们发自内心修正自己以往自私的态度。不少同学谈到自己的认识:主体性教学活动让他们知道每件事都要互相帮助,需要互相合作。

3.改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在进行服务活动时,学生为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只好调整自己待人处事的方式,教师也可乘此了解学生的想法、行为,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四、教学效果归因与优化建议

本文探讨适合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教学,道德课程方案的教学与设计,以及主体性课程实施后的成效,归纳出主体性教学成效突出的原因为:

(一)以道德教学题材切入,平易近人。主体性教学课程开始于道德主题教学活动之后,首先在教学内容设计部分,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形下,将道德概念融入学校的活动,以达到“一鱼多吃”的效果。

(二)课程设计兼顾认知、情意与实践。课程设计有文献阅读理解教学、课堂上有学生的讨论与分享、热点时事讨论、典范人物的学习、配合学校的各项实践活动(例如:创业微店实践、服务独居老人、节能减碳)、善行日记的纪录、日记和作文的反思。教师不只是在课堂上建立道德的概念,教学活动也要多元化,让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身的学习体会。

(三)主体性教学使主动学习变得更有意义。主体性学习是有主体也有学习的概念,从学生本来生活服务经验开展,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面的经验,是一种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意义连结的学习形式,老师引导学生服务他人与环境的经验,配合学校行政,设计学习活动,让道德概念在行动中实践,提供机会让学生修正生活的态度和行为。

(四)优化建议

1.对学校的建议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重

主体性教学需要家庭的配合更具成效,道德教育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如果家庭也能够适时给予学生教导,学校和家庭两者互相配合,呈现出来的效果将是最大的,因为学生年纪愈小,愈能听从父母和教师的教导,家庭教育的功能必须发挥其功效。

(2)学校应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积极协助课堂教学活动

由于主体性教学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进行的活动,还包括课堂与学校教育力量的互相联系实践,本研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通常会藉由学校共同协助,带学生走出教室学习。当学生在参与教师所安排的各样学习活动时,因为有学校的参与协助,不仅能让教师所安排的教学活动更顺利的进行,而且学生也在学校的鼓励与协助之下更能享受所学。因此,当学生热情参与其中时,学校必须要扮演着积极协助老师的角色。

2.对现场教师的建议

(1)选择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与课程参与的教法

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上,可以选取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习动机与课程参与的教材课堂,如本研究从学生本来就有的生活服务经验出发,可以让学生生活经验与课程的连结更加紧密。

(2)教师熟悉主体性课程资源且能应用于教学上

不论是校园资源或是校外资源,若要有效应用,老师一定要对校园整体环境或是校外的人、事、物进行相当的关注,而且在课堂进行前安排充裕的时间进行了解与相互的沟通,才能让将资源在教学上发挥其成效。

(3)依据学生学习特质选择教学引导手法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如果学生属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特质,教师也可以巧妙引导学生进行本位学习;如果学生属于被动、不积极的学习特质,教师就必须要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

(4)教学节奏要遵循学生反应张弛有度

通常,课堂中在教师引导之下学生的反应是为了配合教师提问所进行的响应,但是,当学生不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自行进行学习的对话时,背后代表着学生关注于此,此时,教师更应该把握机会,立即进行有意义性的探讨,使其成为学习焦点的使用方式,由于当下是学生主动关注,经过适当的引导,反而可以更加丰富学习成果。

(5)将主体性教学与学校活动相连结

在教学时间有限、课程进度压力、学校期待、教师心有余力不足等情况下,如能将主体性教学与学校相关活动衔接起来,“一鱼多吃”,可以减轻老师的压力,主体性教学就更能落到实处,教师也不会因为独辟蹊径而对教学却步。

3.对推广的建议

本研究显示学生在参与主体性教学后,与同侪产生更好的互动关系,以及对自主学习行为的期许都有所获得。笔者早在2014年对参与主体性教学活动的成员进行了焦点团体访谈,发现主体性教学对学生学习方法技能、与人互动、觉察自身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力的结果,主体性教学把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中,也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内容因为有了主体性教学情境设置,在课堂学习之余,结合学校、校外的服务场域,更能增加课堂学习的内容与价值。因此,笔者认为,之后可以发展出与各门课程连结程度较高的全校性主体性教学课程类型,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召集各课程的教师,一起制订出适合学生需求,符合地方高校特色的主体性教学课程,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特点加以推广实施。

[1]张述祖.西方心理学家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3.

[2]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魏贤超,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8.

[3]皮亚杰.智慧心理学[M].洪宝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版社,1992:35-36.

[4]George L Mclean.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Character Development[M]. Lat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86:81.

Study on the Subjective Teaching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HUANG Yi-ying
(School of Marxism,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the stage of self-discipline, and the moral concept is becoming mature, so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subjective teaching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and supervision on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and with the observation of guidance, interviews, document integration and teaching notes collection etc., it aims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results in the practice of personal morality and moral cognition level, and further put forward the main body of teaching, all-round expansion of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initiatives.

subjective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F29

A

1007-5348(2017)05-0010-04

(责任编辑:王焰安)

2017-04-18

2015年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韶关市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引导策略研究”(Z201501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学科共建项目“新形势下广东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状况的实证研究”(GD15XMK18);2015年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大学生信仰体系研究”。

黄一映(1979-),女,广东清远人,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教学活动道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