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学》

2017-06-23 12:59:00佐藤学,于莉莉,梅立苹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方法学佐藤反思性

读书时间

《教育方法学》

(日)佐藤学著 于莉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6年3月版

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感到缺乏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所著的《教育方法学》可以为大家提供帮助。这是一本难得的教育学入门教科书,已重印27次,被称为是概括了近30年来教育学研究范式转变的航海图,又是提出新的研究方向的罗盘针。

本书共十个章节,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方法学的概要和发展历史。作者以“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中世纪的教会与大学的教育”“宗教革命与印刷术的发明”为题用三段简洁的文字把近代以前的教育方法描述得清清楚楚。随后又对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及其特点、裴斯泰洛齐的适应自然学、赫尔巴特的国民国家教育学、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与学习共同体以及博比特与查特斯的效率主义教育学等作了简要的描述,并对单元学习的四种类型,即儿童中心主义、社会效率主义、社会改造主义、社会(生活)适应主义有清晰的介绍,对泰勒原理、布卢姆的形成性评价、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有恰当的评述。这些可以使读者对教育方法学的历史有一个结构化的认识。

第二部分是对课堂教与学模型的分析。作者首先呈现了两种教学概念,即“模仿模式”与“变化模式”。这两种教学概念起源于古希腊,都是教学改革的难题,作为两个指标性坐标,勾勒出了在探寻未来教学方向时应充分认识的坐标轴。其次呈现了教学的两种模式,即“技术性实践”和“反思性实践”,提出了“反思性教学”这一概念。他认为,这种“反思性教学”是以“与素材对话”为轴心,与同伴合作,共同展开“反思性思考”的教学。在“反思性教学”中,师生钻研具体的素材,通过与教师、伙伴间的沟通,建构意义,并在课堂中展开共享这种意义的学习。

第三部分是对课程与教师专业性的理解。作者认为,课程是展现每一个个体经验轨迹的“学习经验的履历”。他将“博雅教育”与“通识教育”作比较,博雅教育课程的特征是,以人文主义的古典内容为中心来组织教育内容,追求精英教育。而通识教育的课程特征则是,以具体主题为中心综合地组织教育内容,实施旨在实现民主主义社会的市民性教育。在教师的专业性方面,作者也有独特的见解。他说:“大家都认为教师是一个‘专业性职业’,但是从教师的工作内容和社会地位上看,实际上并未具备专业职业的内核,制度上看也未被规定为专业职业。”他以为,教师是作为“技术熟练者”与“反思性实践家”这两种形象而存在。而这两种教师形象,各自主张自身的合理性,彼此对立,构成探究未来教师形象的难题。

第四部分是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作者认为,计算机是一种工具,是一种与铅笔、笔记本、教材、黑板一样的文具与教具,又是与传统的文具与教具不同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工具。计算机教育也有以下危险:剥夺与人和物实际接触的直接经验,使学习陷入形式化;通过“模拟”而体验的学习反复肢解学习意义;计算机网络的虚拟空间加剧个人主义学习,使教室与学校的公共性解体等等。

本书不同于以往的面向师范类院校学生的讲义资料式教科书,详尽地介绍了近30年来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变化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各章节既独立成章,又融会贯通,为读者提供了汲取先进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平台,适合于中小学幼儿教师、校长、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以及所有关心中国教育改革的人士阅读。

本期荐书:北京市日坛中学 梅立苹

佐藤学,东京大学教育学博士,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日本学术会议第一部(人文社会科学部)前部长。著有《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课程论评——走向公共性的重建》《教师的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教育改革设计》等。中译本有《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课程与教师》《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等。

猜你喜欢
方法学佐藤反思性
全球首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方法学获批
上海节能(2023年5期)2023-05-29 09:13:40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大型学术著作《药理研究方法学》出版发行
摭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38
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佐藤学:世界上没有比教师更难的工作了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2
佐藤海山的诗
作品(2016年10期)2016-12-06 10:41:54
中日两国合作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以王坦与佐藤学为例
追踪方法学在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人降钙素原定量检测方法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