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琼霞
(诸暨市教育研究中心,浙江诸暨 311800)
文本解读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综合题的教学运用
徐琼霞
(诸暨市教育研究中心,浙江诸暨 311800)
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其中的综合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在充分挖掘其综合价值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综合题;综合价值;核心素养
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改革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2012—2014 年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以下简称《作业本》)共六册,是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配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编写的学生用书。《作业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精心 设 计 了“ 基 础 巩 固 ”“ 拓 展 提 升 ”“ 单 元 复 习 ”等生动活泼的栏目,并设有部分选做题,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学习成果、拓展思维与提升能力、自我检测与评价等方面起到了较好作用。
以下笔者主要结合《作业本》历史类综合题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挖掘综合题的综合价值、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看法。
综合能力是指对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和信息进行综合考察、整理分析、取舍重组和科学抽象的能力。历史与社会课程要求综合历史、地理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的眼界、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获得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
过去人们往往只关注作业的课后巩固的功能,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业已融汇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成为促使课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载体。[1]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作业本》综合题的类型,把综合题引入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复习巩固、课后延伸等学习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巩固、联系比较、总结提升、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理解、综合分析、综合运用知识等能力。笔者对此以列表的方式举例加以说明(见表1)。
表1
材料解析类提高学生综合阅读理解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专题整合类九上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第7题(辛亥革命题),九上第二单元 复 习 第 18题(革命与改革题)八上第四单元复习第20题(年代尺图示题),九上综合探究二第12 题(“ 救 治 行动”题)讨论、探究、复习、检测(阅读分析材料、迁移运用知识)整理、总结、复习(梳理与整合学科知识)实践创新类七下第六单元综合探究六拓展提升第2题(家乡调查题),八上第三单元第一课第7题(古韵今风题)讨论、课后延伸、综合评价(运用知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整体理解知识、建构知识体系、认识历史与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综合题,恰当、灵活地加以运用。如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我们可以运用学科基础类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基础概念与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核心概念与原理的整体理解;在复习巩固环节中,可以运用专题整合类题目,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回顾相关历史事件,从不同角度梳理历史发展的线索与脉络。同一类型的综合题,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教学环节中运用。如九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第8题人口问题,可以在复习教学中用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可以在新课教学中用来组织开展课堂辩论,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PRED关系”这一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综合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把某一事物的某些要素分离出来,组接到另一事物或事物的某些要素上的创造性、创新性思维的过程。综合思维也是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纵向认识人类历史进程,横向关注人们社会生活,是三维目标的关联、融通和渗透”。历史与社会课程关注相关内容的联系,既包括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包括观察事物的视角和解释问题的路径之间的联系,这体现其独特的综合价值。
作业不能只是巩固性的训练题,而应体现学科特点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拓展《作业本》综合题,补充一些相关材料、情境、设问等,或改变问题的组织结构、设问内容、呈现方式,把问题变得更加丰满、鲜活起来,使学生更加完整地感受事件,更加全面地理解知识,在新环境和新问题中激活应用多种知识,产生新的想法和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
(一)从学科内到学科间——寻找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与贯通
历史与社会把强调时间逻辑的历史与以空间逻辑为主的地理综合起来,这是在分析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综合思维的重建。[2]如在台湾问题复习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作业本》九下第六单元复习第22题,补充以下三则材料,把这一热点问题与地理、历史、思想品德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将台湾问题置于空间、时间和国情的框架中加以贯通。具体补充材料和设问如下:
材料一:两幅地图
材料二:两则史料
今夫日本,幕府专政,诸藩力征,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
——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中美英《开罗宣言》
材料三:
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强调,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民意主流。
(1)根据材料一中的地图,描述台湾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史料,结合相关史实,谈谈对近代台湾命运变化的看法。
(3)作为中华儿女,从材料三国共两党领导人的会见和两岸同胞的主流民意中,我们可以悟出什么?
(二)从知识到生活——指向现实生活的问题探讨与解决
历史与社会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把空间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拓展综合观察事物的视角和解释问题的路径。如在人口问题教学中,可以运用《作业本》九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第8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当前中国人口问题,主要是数量问题、素质问题还是结构问题展开辩论,在此基础上补充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整历程,从生活所在地到中国再到世界的视野,从“PRED关系”和社会发展诸方面加以综合审视与探讨。补充材料和设问如下:
材料一: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历程
提出时间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13年2015年人口政策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1958年以后这一政策受到影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最好只生一个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材料二:泰国20世纪上半叶提倡与鼓励生育,到60年代中期,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3.2%;由于人口剧增,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供应紧张,环境压力加大,70年代开始推广“家庭生育计划”,控制人口增长。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为提高出生率,缓解老龄化程度,法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人们多生育。
材料三:有观点认为,生二胎不仅是女性求职的一道障碍,二孩上学、就医、幼儿园配套以及高生育成本等问题,也需要社会认真考虑,及早做好准备。
(1)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一位大学者、大教育家最早提出控制人口的观点,这位绍兴人是谁?他提出了哪一相关的著名理论?
(2)材料一、二中我国和泰国、法国都不断调整各自人口政策。这说明什么?请简要分析。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问题,说说我国应怎样让生二胎成为一个轻松的选择。
(三)从问题到情境——置于具体情境的自主学习与应用
历史与社会注重营造真实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建构核心概念,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多种思维的发展。如在历史资料相关教学中,可以运用《作业本》七下综合探究八拓展提升第1、2题,并补充富有时代感和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设计层次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多种思维的参与。设置的具体情境和设问如下:
2015年5月14日至 16日,印度总理莫迪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首站设在陕西西安。小张同学十分关注此事,他专门去询问请教了历史与社会老师,并在网上进行了查阅,了解到下列关于西安和中印交往的资料。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玉华佛足印残石,其刻石系玄奘从印度摩揭陀国拓印回国并亲自手书真迹。
②源自玄奘西行的传奇经历,民间流传的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的传说故事。
③此书记载了玄奘西行十九年的经历,与《大唐西域记》可互相证补。
小张在收集上述资料过程中,运用了社会调查的哪些常用方法?上述资料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资料?综合三则资料,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四)从文本到实践——融入社会实践的合作探究与体悟
历史与社会强调过去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创造性、创新性思维。如《作业本》九上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第7题辛亥革命题,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辛亥革命的相关资料,并写出“怎样看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小论文,促使学生综合理性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
综上所述,合理地运用《作业本》综合题,挖掘其综合价值,对提升学生社会责任、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作业本》综合题的运用,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依据学情。要关注不同学段的层次性和不同对象的具体化,作业要求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坚持科学。要确保题目的科学性,材料必须客观、确凿,设问要严谨,导向要正确,科学的才是有价值的。
3.符合标准。要按照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体现学科本质的有意义的学习。
4.增加选择。要增加题目的选择性和多样化,尝试综合性、实践性作业,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和个性化的自由选择。
[1]张丰.作业改革进行时.浙江教研[EB/OL].(2016-7-7)[2016-8-15].http://www. wtoutiao.com/.
[2]韩震,钱丽欣.历史与社会:重建综合思维——《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热点问题访谈[J].人民教育,2012(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