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2017-06-22 10:08李云海
教师·中 2017年5期
关键词:提问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李云海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语言表达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结合教学经验,从学生心理、课堂氛围、阅读习惯、文读诵读、有效引导五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关键。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要凸显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需要把握、转变、扮演好教学中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在一般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而留给学生互动、思考的时间很少。长此以往,学生只学会了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则“茫然无措”。因此,教师需重视这一现状,将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师生间的“双向互动”。

一、呵护学生心理,增强学生提问的自信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秉承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学生之间大相径庭。有的人认为,小学生就如同一张张白纸,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不必重视,起到决定性影响的是其长大后的环境。事实上并非如此,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说,学生的性格:一个班级之中,有的学生乐观外向、开朗健谈,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有的学生则害羞腼腆,逃避甚至是恐惧周围事物的改变。反映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敢于大胆发言、提问,向同学或者是教师表述自己的观点、思想。部分学生则不同,其内心较为敏感,时刻担心教师向自己提问,害怕因回答不当而遭到伙伴们的嘲笑。由于怀有这种心理,学生自然不敢于主动提问。因此,教师要全面、深入、细致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学过程中,保持友善、温和的态度;课余时间,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取得学生的信任(尤其是内向的学生),成为学生可以依靠的港湾。此外,教师要以鼓励、表扬为主,让学生保持自信心。

二、营造课堂氛围,点燃学生提问的欲望

课堂氛围,是学生“敢问”的重要支撑。在阅读教学中提问,是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其自身的认知平衡受到文本信息的冲击所致。然而,学生的提问欲望(或称之为表达欲望),与课堂氛围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平等、活跃、热烈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反之,严肃、压抑的课堂氛围,则会制约学生的表达欲望。因此,作为教学活动引导者的教师,要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并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让课堂更加活跃、温馨。此外,课堂氛围的营造,也要重视方法的实施。比如,对于不善言语表达的学生,教师可设置以“小纸条”的形式开展提问环节。阅读文本之后,让学生将所思、所想、所感的问题,在小纸条上写出。教师可将纸条收上,依次念出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回答。反之,对于活泼且外向的学生,教师应大力赞扬、肯定学生的课堂提问。当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所以采取纸条书写的形式,其一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接受者转变为思考者;其二是“逐渐过渡”的需要,循序渐进后,学生能勇敢面对教师、同学,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培养阅读习惯,夯实学生提问的基础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的基础前提。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阅读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对于重点段落、句子,学生也不加思考、不作标注。阅读完文本之后,学生内心并没有任何“情绪激荡”,没有任何感知、体验,所以也没有问题提出。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涉及现在的学习,对今后的学习也同样重要。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需格外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第一,带着问题阅读。教师应给出学生启发性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进行思考,但当以问题为中心、载体,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并在阅读之后,找出问题的答案。

第二,带着笔阅读。文本教材都有着中心句子、重点段落。学生带着笔阅读,对于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在旁边标注;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型,可以画出问题符号。学生应长期带着笔阅读,并养成作标注的好习惯。此外,还应培养学生随手记录的好习惯。比如,对文本中某个思考性问题,学生可将自己的见解、观点书写在旁边。阅读结束后,学生即能根据自己的书写内容,向老师或者同学提出问题。

四、注重文本诵读,使学生读有所思

阅读教学,当以读为本。朱熹在《圣学斋规》中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由此观之,“熟读+精思”才能有所获、有所得。熟读是精思的前提,要思考,则必须熟读文本。此外,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读书要做到:“心+眼+口”,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认真,倘若不认真,只是“漫浪诵读”,意义不大。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笔者认为,对于需要背诵的古诗词。

例如,《别董大》《山中杂记》《送元二使安西》《四时田园杂记》等,应让学生大声、多次、有感情地诵读。对于不需要记忆的文本,则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轻声读、默读等。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阅读”。如教学《黑孩子罗伯特》时,笔者让几个学生扮演罗伯特、丽萨、尤金太太等,旁白部分则由另外几个学生负责。由于具有游戏成分,因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之后的教学中,学生也踊跃提出了许多问题。

五、依托有效引导,锤炼学生提问的能力

学生的提问,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零碎型”“广杂型”“价值型”。首先,零碎型。这类问题价值不大,主要由于学生没能深入理解文本,提出了断章取义的问题。其次,广杂型。这类问题与文本相关,但没有抓住文章的主旨。最后,价值型。这类问题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是文章主要表述的观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学贵有疑”,最为宝贵的应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切记不应“求快”。提问能力的形成,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语文素养的积累,是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首先,以疑激疑。教师应设计并提出典型性问题,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让学生在其中学会提问。其次,切入方法。提问时,文本总会有许多切入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切入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延伸。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根据题目,即可设问:谁向谁借?怎么借?结果如何?而教学 《穷人》时,则可利用矛盾法引发学生:桑娜的房子破旧,外面又是寒冷,为什么说温暖而舒适?等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设计,让学生从教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课堂上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思维的客观规律,善于运用有效策略,注重在引导中促进学生提问能力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韩英梅.浅论小学语文课堂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5(47).

[2]唐守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J]. 新课程学习(上旬刊),2015(2).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县小岞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提问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